返回顶部

巴州区实施“万元增收工程”助脱贫

http://www.scol.com.cn  (2017-06-21 15:29:21)  来源:巴中日报  
编辑:高启龙  

    巴州区白庙乡茅垭村有种植白蜡的传统。去年,该村75岁的贫困户王成春种植白蜡销售22500元,今年他又买了80多斤白蜡虫栓在白蜡树上,预计年底可以实现收入15000元。

今年,巴州区的脱贫目标为33479人。区委、区政府在完善“区有示范园区,乡有产业基地,村有当家产业”的基础上,着力实现“户有增收项目”,聚力实施贫困户“万元增收工程”,引导帮助贫困户发展家庭小产业、庭院小经济,实现稳定脱贫、长远增收。

  明晰定位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与全省其他15个2017年拟脱贫摘帽的县区相比,巴州区现有贫困发生率居16个县区最高,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居16个县区最多。”巴州区委书记张平阳说,今年巴州区要完成脱贫摘帽任务,主要短板就集中在产业增收上。

今年,巴州区通过实施“万元田”“万元林”“万元水”“万元圈”“万元店”等“万元增收工程”,因户因地制宜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小商业等到户产业,引导和帮助全区有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2至3个增收项目,实现年户均项目收入1万元以上,年人均纯收入3500元以上,贫困户自我发展、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根据全区实际情况,规划实施“万元增收工程”的贫困户共18682户、63709人(全区贫困户为25169户、84297人),全区平均实施比例占总贫困户数的74%,实施比例占总贫困人数的76%。“万元田”18969亩,其中种植蔬菜7251亩、巴药5901亩;“万元林”5629亩,其中核桃2225.5亩、水果3228.5亩,林下养鸡96553只,养蜂764箱;“万元圈”养殖牲畜61041头(猪牛羊)、家禽537254只;“万元水”养殖水产鱼类2996亩,鸭、鹅22900只;“万元店”303家,其中小店295个,电商8个。预计增收1.86亿元,贫困户人均增收2919元。

白庙乡照山村积极招引本村企业家回乡创业,规模流转土地2800亩,种植巴药、果蔬,发展土鸡养殖,带动周边5个村近300户贫困户增收致富;平梁镇红石梁村贫困户刘从川利用现有池塘、稻田,养殖草鱼、鲫鱼约500尾……目前,全区农业已经初步走出小农经济阶段,走上集约化、科技化、市场化发展的良性轨道。

  发展壮大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外引、内育新型经营主体,是实施“万元增收工程”的根本。目前,全区每一个村都在培育“一企一社一场”新型经营主体(即一个龙头企业或一个专业合作社或一个家庭农场)。

“家乡不仅有适合种植中药材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有我一直牵挂的父老乡亲,更有其他城市不具备的政策环境。”去年8月,苟云从昆明回到家乡金碑乡跃进村,牵头成立巴州区青龙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600多万元,流转农户土地1400亩,采取合作社+农户+市场的模式,种植皂角、佛手、栀子、菊花等中药材1200多亩。

合作社聘请专家定期开展技术培训,统一规范育苗栽植、病虫防治、田间管理、收储加工等技术,提高种植效益。下一步,苟云希望把加工厂建设列入合作社未来发展的重要环节,走种植、收购、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农业科技路子。

“我们家流转一亩土地有400块钱,到园区务工至少也是60元一天。”村民苟先儒告诉记者,平均每天有50多人在园区务工,最多时达到100人以上。

目前,清江、水宁寺、凌云、化成、平梁等地交通比较方便,土地流转规模较大,通过招引龙头企业、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帮助贫困户就业增收。龙背、凤溪、羊凤等地交通不便,土地流转规模较小,通过回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组建专业合作社、培育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助农增收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巴州区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扶贫资金等入股,积极创新“产权变股权、补助资金做股金、农民当股东”的运行机制。

近日,在平梁镇新桥河村食用菌产业园,记者看到该村贫困户姜正师正在精心管理大棚里的菌棒。“每生产一斤菌种,我们得2角钱的红利。”姜正师告诉记者。

去年,当地政府投入200多万元完善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引入巴中市双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姜家塆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400多亩,发展食用菌产业。“合作社采取贷资入社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贫困户从银行贷款入股合作社,年底按入股资金的10%进行保底分红,贷款到期由合作社还本付息。”公司负责人肖国善说。

目前,合作社已建成核心园区400多亩,菌棚50个,种植食用菌10多万袋,吸引周边53户贫困户贷资入社,吸纳30多名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区规划实施“万元增收工程”的贫困户中,已有97%启动了该项工程,其中77%完成了建设,创新建立“双金”入股三次分红、抱团就业、土地流转获利、劳务反承包等利益联结机制,做活全区“万元增收工程”,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