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南江:金银花铺展木罗村致富路

2017-06-12 16:07:3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高启龙

    四川在线消息(张兵 何春蓉)6月10日,一大早走进南江县兴马乡木罗村,放眼望去,田间地头都洋溢着欢声笑语。这天,南江县首届金银花采摘活动在这里拉开序幕。

    木罗村位于南江县偏远山区,素有种植金银花的历史,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南江县农业局聘请专家与当地村民一起选育改良等方法,最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八届第五次会议审定培育出“南银一号”。该品种主要用于银花临床处方、现代中药与功能食品及饮品开发,中成药原料中间物提取,满足国内外对金银花的需求。如今已经形成2000多亩的规模,让木罗人一跃成为人均收入过万的“金窝窝”。

    一田两用,比成效

    “兰英,我们现在银花有新品种了,我打算把大田大地都用来栽植银花,可不可以?”这是木罗村银花种植户王支臣在2015年年初时与妻子商量着今后银花发展的想法。“全栽银花,我们吃什么?庄稼人还得种庄稼。”妻子张兰英坚决不同意,为此两人争论不休,各不相让。

    “那就把田分成两份,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愿种,最终我们来比一比那个效果好,”一旁的儿子给出了意见。两人听后觉得儿子说得有道理,于是两人各自忙碌起来,因为金银花对它的生长环境其实并没有多大的要求,这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植物,是一种很好的固土保水植物,一年仅需锄好草,施几次肥,所以王支臣每天早归晚出,每天过得轻松、自在,在村委干部的建议下,还套种了银杏树苗,猕猴桃苗等经济型农业产品。相反传统农业,每天肩挑背扛,做不完的农活,看到艰辛的妻子,王支臣很多时候都在帮妻子干活。

    “今年我银花总收入3万余元,树苗收入近一万元。”王支臣在算着一年的收入,一边的妻子耷拉着脸说道:“我今年稻谷、玉米、土豆等加一起总共还不到1万元,我以后都听你的。”

    王支臣乐开了花,拉着妻子又盘算着来年的规划。王支臣的事情在村里传开了,纷纷效仿。村支书曾国元介绍道,截止目前,全村共计3000多亩土地,现已有2000多亩土地栽植了金银花、银杏、猕猴桃等经济产物,全村现在呈现出“石头戴帽子,石缝吐穗子,房前屋后栓带子,田坎地边穿裙子”的一片繁荣景象。

    回引创业,增收入

    “爸,今年过年后你就到山东来吧,这里好找活干。”这是2016年春节前木罗村原支书王兴均接到儿子王德打来的电话,王德常年在外打工,手下已经有10多个工人为他干活了,一年能收益20余万元。

    听到电话那头儿子的声音,王兴均又喜又愁,愁的是儿子居然会让他放弃家乡的产业,外出务工。于是他告诉儿子自己和他母亲十分思念他,让他回家探亲。

    王德几年在外打拼都没时间回家看看,驾着自己的小车高兴的回家了,一路的风光让他震惊了,宽阔的柏油马路、一排排整齐的巴山新居掩映在他眼前。回到家后,看到现在木罗村的产业发展,更是让他震惊,家家户户都在种植银花,特别是自己家还有个小型银花加工厂。

    因常年在外奔波见到年迈的父母,再也不忍离开,同时他认真考察了银花的市场前景,并了解到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政府对返乡创业的人员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的支持,他毅然决定留在家里与家人共同发展银花产业。

    在他一再的坚持下,于今年2月份成立了南江县协盈合作社,多次与父亲沟通后扩建了工厂,出资24万,引进了一批较为先进的设备,并且前往成都、湖南等地与一些厂家签订了意向性合同。

    听着新机器的轰鸣声,看着一丝丝银花在上面来回的翻滚,王德高兴的合不拢嘴,“以前老机器一个小时只能加工30公斤,现在新设备每小时能加工150公斤了,不仅本县的银花在我这里加工,就连其他县的都来了。今年不出意外,能收入40余万元。”

    “全村近783名村民,我们这里九成以上村民种植金银花,采摘季来村里‘打工’的人也越来越多。最高峰时,我们一个村就有超过百名外来务工人员。”兴马乡党委书记苟中文介绍,“全乡种植银花2.5万余亩,总产41万公斤,形成以庙坪、木罗、铜马村为核心的辐射带动全乡的银花产业园区和银花苗圃基地。”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