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布局调整背后的成都转型逻辑

2017-07-03 10:25:40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高启龙

  重塑城市经济地理,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夯实产业支撑——

  成都要站稳国家中心城市的位置、承担好历史使命,核心在城市功能,关键靠产业支撑。7月2日,成都市召开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对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作出部署。

  会上形成共识: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塑经济地理的重要遵循。

  深度

  将中心城区范围扩大至原一二圈层的11个行政区和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在全市统筹布局建设66个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差异发展鲜明的产业功能区……7月2日,成都市召开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为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质效做出部署的同时,也公布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考量。

  “据测算,到2030年全市经济总量将达到3.8万亿,人口规模也将突破2200万人的承载极限,如果仍延续粗放型产业布局,必然加剧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成都市委主要领导的一席话,令多数与会者深有“痛感”。

  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着手,成都着力重塑城市经济地理,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夯实产业支撑。□本报记者 张守帅

  成都的急迫——

  拿到﹃入场券﹄,但产业差距大

  会上,一份材料格外引人注目:《成都与部分国内外城市产业发展比较分析》——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重庆以及国外的新加坡、芝加哥等城市为参考值,对比成都的优势和不足。其中几组数据,在会上反复被提及。

  2016年成都经济总量、工业增加值、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占重庆的69%、75%、84%,增速还分别低3%、3.5%、1.6%;2016年杭州文创产业增加值达2541亿元,占GDP的21%,成都两项指标均不到其1/4;单看制造业,上海二产业占比最高达77%,而成都二产业占比至今仍未超过50%的“分水岭”……

  厘清发展坐标,源于重任在肩。“虽然我们借助国家实施成渝城市群战略之力,拿到了国家中心城市的入场券,但客观地说,无论是城市功能还是经济实力,都离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中心城市有差距。”成都市委主要领导认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基础是产业、关键靠实力、核心在综合竞争力。

  差距,既是潜力,也是方向。成都市委提出,要抓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重大机遇,以增强“五中心一枢纽”功能为目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服务业、现代金融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开放型经济、现代物流业,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其中,制造业力争到2022年规模突破2万亿元,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达50%以上,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城市。

  会议还达成共识:创新是新一轮发展的源动力,大学和科研院所是创新能力的源头。要推动政学研产用形成战略同盟和利益共同体,共同构建贯通创新链、融入产业链、对接资本链的高新技术服务体系,促进创新资源集聚运用和创新成果转化。

  成都的谋略——

  用产业新城塑造产业生态圈

  横向比较,展现不足和潜力;纵向把脉,则能摸清未来跋涉的“难关”。

  今年4月以来,成都市委先后组织召开各界别各阶层代表座谈会,组织市区联动开展经济工作大调研,听取各方面对成都发展的建议。

  问题集中在城市产业空间布局。截至2016年底,成都管理的人口已达2030万人,预计2030年将突破2200万人的承载极限。同时,交通潮汐式循环,加剧了早晚高峰时段城市交通拥堵;产业同质化竞争,导致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同质化率分别达到47%、34%、28%;空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一圈层核心区人口密度达到1.4万人每平方公里,而三圈层仍处于人口净流出阶段……

  “这些实质是城市空间规模产业结构失衡、生产生活生态布局不均所致。”成都市委由此提出,构建“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网络化功能体系,实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十字方针”,着力构建以龙泉山脉为中心,南北双向拓延、东西两侧发展的战略空间布局,推动成都进入“双城”时代。

  据悉,成都将邀请国内顶尖团队,借鉴雄安新区规划理念,对城市功能、空间结构、发展模式、产业布局等进行优化调整,为城市长远发展提供蓝图指引和路径遵循。

  “东进”战略,被视为重中之重:着眼未来50年乃至100年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重心东移,规划建设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和现代化产业基地,开辟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主战场”。

  “成都正处于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重新审视传统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在成都决策层看来,产业新城是产业生态圈的重要承载,必须以建设产业新城为目标,以区域集中、产业集群、开发集约为方向,推动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生产、服务、消费等多功能的城市型经济转型。

  为此,会议印发《成都市产业发展白皮书》,披露了全域66个产业功能区的规划详情——它们也将是产业活力强劲、城市品质高端、服务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