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巴中市委:“一二三”工作模式打造关爱服务留守儿童工作品牌

2023-06-30 19:37:2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殷鹏

巴中频道 白川东

巴中市是劳务输出大市,留守儿童多。今年以来,团巴中市委以“一二三”工作模式打造关爱服务市域内留守儿童工作品牌,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健康成长。

建好“一个”阵地,织密关爱服务网络

每逢周末,通江县毛浴镇浴江村童伴之家活动室里欢声笑语,孩子们围在桌子旁,玩游戏、玩玩具,童伴妈妈徐俊则满脸笑容,陪着孩子一起玩。

“村里的童伴之家有少儿图书、玩具、文体器材等,今年又配备了投影仪、电脑等,阵地设施越来越完善,愿意来童伴之家玩耍学习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了。”徐俊向记者介绍说,童伴之家每周都会开放,为辖区留守儿童免费提供课业辅导、娱乐、心理辅导等服务。

浴江村的“童伴之家”便是我市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阵地之一。为进一步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今年以来,团巴中市委推动留守儿童关爱“童伴计划”提质增效,加强项目规范化建设、信息化管理、持续性运转,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通过“一个童伴妈妈”“一个童伴之家”“一套运行机制”,建立监护网络,强化关爱保护。所有阵地周末两天全部对外开放,周一至周五视情况开放,并利用周末、寒暑假及传统节假日,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主题关爱活动。此外,童伴妈妈还要专门负责本村(社区)留守儿童权益保护、定期家访等,发挥教育引导、关爱陪伴、亲子互动等作用。

目前,全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阵地170个,通过开展课业辅导、亲情陪伴、心理辅导、兴趣培训、生命安全教育等内容,覆盖项目村(社区)总人口30万人,服务留守儿童6000余人,在全市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络。

用好“两支”队伍,激发关爱服务活力

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不足成为制约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成效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一问题,团巴中市委积极推动专业人才、爱心人士广泛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用好普法志愿服务者队伍。为避免留守儿童因缺少关爱和教育,误入歧途而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组建由法律工作者、公安民警组成的专业化未成年人普法志愿服务队伍25支,共计300余人。通过深入学校、社区结合“法治进校园”“亲职教育课堂”等,常态化开展“青春志愿·与法同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已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安全自护教育、禁毒防艾宣传等活动200余场次,在留守儿童心中播撒法治的“种子”。

用好大学生志愿者队伍。持续深化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返家乡”“七彩假期”等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吸纳心理学、教育学、法学和公共卫生等专业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42支,共计500余人。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支教服务,按照项目运作标准,做好每个服务项目目标设定、环节设置、进度跟进、资金筹集、责任分解、成果评价等工作内容,形成一套完整的运作体系,构建一条志愿服务的良性循环链条。寒假期间,为全市500余名农村留守儿童呈现了800小时的趣味体验课堂,为留守儿童开展开拓眼界,树立远大志向。暑假期间还将继续聚焦思想引领、健康生活、身心健康、科技创新、快乐学习、艺术素养、文化传承七大主题开展志愿服务。

整合“三种”资源,汇聚关爱服务能量

留守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为此,团巴中市委发挥《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牵头揽总作用,融合各个儿童福利政策和权益保护职能部门的职责,落实属地管辖责任,保障长效运行,汇聚优势资源,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整合部门资源。加强与法检、民政、人社、教育等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出台《关于加强共青团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构建司法社工服务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加强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权益保护工作,通过大力实施惠企政策帮助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创业就业,逐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监护网络,形成资源共享、部门共建、上下联动、横向协作的工作格局。

整合线上资源。全面提档升级“12355青少年服务台”,采用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配备心理老师、律师和一批热心青少年公益事业的志愿者30余人,为青少年提供法律维权、心理疏导、禁毒防艾、青春期教育、家庭教育、志愿公益、社会实践等综合性、一站式的免费咨询服务。今年来,共接收有关留守儿童心理疏导、法律维权、家庭教育指导等咨询服务35件,办理满意率达100%。

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重点募集爱心企业、公益基金等资金,争取工商银行、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省科技扶贫基金会等支持,实施“幻方助学计划”“爱心助学·公益有你”“筑梦困境学生一帮一”等公益项目,通过“团团筹”等网络公益众筹平台,资助留守儿童1000余名共108万元,一定程度改善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条件,更在精神上给了他们巨大的鼓舞。

“一二三”工作模式,通过发挥好阵地、队伍、资源作用,进一步提升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实效,在全社会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