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巴食巴适”4年创市值8.5亿元

www.scol.com.cn  (2017-12-05 11:29:34)  来源:巴中日报  
编辑:高启龙  

    本报记者吴江/文 夏雨 罗曼祯 张敬伟/图

    竖起一个绿色的大拇指,拇指下部是一个俏皮的笑脸,笑脸的小嘴巴里伸出一个橙色的小舌头,像是在吃完东西后品味食材的余香……这就是印在巴中本地8大类、100多种农特产品外包装上面的“巴食巴适”品牌logo。12月3日一早,巴中某快递公司工作人员小王将印有“巴食巴适”品牌logo的农产品分类打包,准备快递给山东的一位买家。“品巴食,真巴适!”话音未落,小王骑着电瓶车飞奔而去。

    “巴食巴适”是巴中首个综合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旗下涵盖椴木耳菇、高山茶叶、食饮巴药、生态畜禽、优质粮油、特色果蔬、巴河水产、风味食品八类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聚合,抱团发展,冲出山门,奔向市场,巴中本土农特产品开始以全新的战略和形象,向市场深处拓展。“巴食巴适”品牌面世四年来,市值已达8.5亿元。

  让“巴”字号响当当

  发展环境

巴中四季分明,空气质量和水质常年达优,独特的自然与气候条件,孕育了通江银耳、南江黄羊、高山富硒茶等全国知名农产品,享有“中国银耳之乡、中国富硒茶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南江黄羊之乡”的美誉。

  发展成果

近年来,巴中制定了通江银耳、巴中云顶茶等23个生产技术规程,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366个,创建著名商标31个、驰名商标5个。全市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近四年来新增3000余家,发展壮大龙头企业163家。通过“巴食巴适”区域品牌带动,全市农产品营销企业进入品牌营销达45%,生产、加工、营销企业经济效益较三年前提升35%以上。

  发展目标

通过3至5年努力,把巴中建成全国知名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创建知名商标100个、著名商标50个、驰名商标10个以上,“巴食巴适”公用品牌价值达到50亿元以上。力争到2020年,3亿元企业突破10家以上,实现2至3家公司跻身上市公司。

  品牌战略 打破零散发展格局

    巴中四季分明,空气质量和水质常年达优,独到的自然与气候条件,孕育了通江银耳、南江黄羊、高山富硒茶等全国知名农产品,享有“中国银耳之乡、中国富硒茶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南江黄羊之乡”的美誉。

    巴中虽然农业产业门类齐全,种、养、加都有,但多数规模小,没有形成品牌优势。丰富的农特产品因为长期以来单打独斗、各自为政而难以发展壮大。

    如何突破农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着眼巴中农产品生态、有机、富硒特质,2013年市委、市政府启动农业品牌战略,打造食材天然、味道爽口、品后舒适、有益健康的“巴食巴适”综合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在品牌建设上,成立“巴食巴适”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巴食巴适”产业发展公司、产销协会和县区联络处。采取“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协会管理”的组织体系,推行“综合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三牌共建战略,遵照“营销企业树旗帜、龙头企业立标杆、企业专合组织做产品、协会抱团闯市场”的品牌营销责任分工,扶持培育一批在全国全省立得起、叫得响、竞争力强的“巴”字号农产品。

    目前,“巴食巴适”产销协会会员增加至102个,品牌吸附力大大增强,全市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近四年来新增3000余家,发展壮大龙头企业163家。通过“巴食巴适”区域品牌带动,全市农产品营销企业进入品牌营销达45%,生产、加工、营销企业经济效益较三年前提升35%以上。

    “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我市在守护好山水的同时,向生态要效益,向绿色要产出,实现增绿与增收同步。据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市政府出台《进一步加强“巴食巴适”公用品牌建设的通知》,明确通过3至5年的创建,把巴中建成全国知名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巴食巴适”农产品公用品牌生产体系、加工体系、营销体系基本形成,创建知名商标100个、著名商标50个、驰名商标10个以上,“巴食巴适”公用品牌价值达到50亿元以上,促进“巴”字号农产品走出四川、走进全国、迈向全球,带动巴中云顶、南江黄羊、米仓山核桃、青峪猪、巴山土鸡、通江银耳、恩阳芦笋、空山马铃薯、翡翠米等品牌提档升级。

  健全机制 培育主体规模发展生

    产体系的建立健全是“巴食巴适”品牌发展源源不竭的动力。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茶叶、核桃、巴药“三百工程”、生态养殖工程、“银耳倍增”计划等,按照“企业+园区+基地”或“公司+专合社+大户”的模式,形成一大批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巴食巴适”初级产品生产基地,为生产主体提供从播种、施肥、打药到收割各环节的“保姆式”服务,打造绿色生态无污染的大巴山农产品。

    记者在巴州区曾口镇书台村食用菌产业园内看到,一株株长势良好的香菇已经到了采摘时期,村民们在大棚里忙着采收新鲜出架的香菇。书台村采取“产村相融”模式,引进唯鸿生物科技公司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发展食用菌30亩,年产值达400余万元,可带动80%贫困户就业增收。张菊华是书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靠种传统农作物维持生计,经济收入薄弱,自从村里发展了产业,她到园区里务工,有了收入日子也有了盼头。

    抓基地,育龙头。我市领办农特产品生产专业合作社6个,组建联合社1个。在通江、南江、平昌连片建设100万亩高山绿茶产业带;以通江银耳产业园为龙头,建设小通江河流域10万亩食用菌产业基地;以百草药业、四川塔基崧源集团为龙头,建设南江、巴州30万亩金银花产业基地;以成都盛泽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同利集团为龙头,建设巴达线10万亩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带;以翡翠米业和空山马铃薯研究所为龙头,建设巴河流域100万亩优质粮产业带,进一步丰富了“巴食巴适”产品内涵。

    提品质、练功夫。“巴食巴适”内外兼修。“‘巴食’出山,要走得更远更好,质量是核心。”相关部分负责人介绍,在加强“巴食巴适”品牌产品质量监管上,全市已构建起了“巴食巴适”产品“地方党政领导责任、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协会协管责任”四位一体的责任监管体系,形成了共建共管的品牌监管良好氛围。目前授权使用“巴食巴适”标识的企业、专合社32家,网站营销企业8家。

    在第五届四川农博会上,只要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追溯绿颂米业有限公司的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给消费者吃下“定心丸”。“绿色、巴适、资格!”提起巴中农产品,成都市民李善元连连赞叹。在这背后,是巴中不遗余力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近年来,全市制定了通江银耳、巴中云顶茶等23个生产技术规程,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366个,创建著名商标31个、驰名商标5个,通江县列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试点单位;建成巴中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应用现代二维码等信息技术,将农产品生产、运输流通、加工的各个节点信息互联互通,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100%。进一步完善“巴食巴适”标识使用管理办法,出台“巴食巴适”八大类主导产品分类质量技术标准,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和违规必退的动态管理制度。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我市将新建农业产业基地100个,畜禽标注化养殖场200个,生态水产养殖园区50个。力争到2020年将50%以上的“巴食巴适”授权许可企业培育成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其中3亿元突破10家以上,实现2至3家公司跻身上市公司。

  拓展市场 多方搭建营销平台

    市场是“巴食巴适”农特产品的最终归宿。

    借助品牌聚合效应,“巴食巴适”品牌已经走出巴山,亮相全国,并取得不俗成绩。今年6月23日,“巴食巴适”亮相渝洽会。40家巴中企业带去268个品种的食品,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尝鲜。当天上午签下采购订单金额2.16亿元,同比增长35%。

  成功举办第三届“ 巴中云顶”茶文化旅游节、农业投资商暨农产品采购商巴中行活动,积极组织“巴食巴适”品牌产品参加全省贫困地区农产品市(州)长推介等各类活动。政府为“巴食巴适”产品统一搭台的同时,“巴食巴适”产销协会内,获准使用“巴食巴适”商标的企业也陆续在国内各大电商平台开设自营店。

  四川裕德源生态农业于2013年进驻天猫平台,近年来已将通江银耳卖到了全国除港澳台外的31 个省(市、自治区),电商平台销售额逐渐占到了总销售额的40%左右。在网店内,裕德源特地为网购群体设计了一款“家庭装”银耳,让普通人也能消费中高端产品。

    电商的蓬勃发展也进一步把藏匿于巴中深山的农产品推向了市场。自我市实施“互联网+”战略以来,创新启动“1+6”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京东、天猫、天虎云商、工行融e购、邮政邮乐网等国际国内优秀电商平台,推动品牌线上营销,电商营销模式全面带动实体经济发展。据我市几家快递公司统计,快递出去的物品中,“巴食巴适”系列产品占六成。

  “巴食巴适”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早已成为巴中优质农产品的代名词。“这几年,大家叫得出的巴中品牌渐渐多了起来。”近日,市民李玉举在我市“巴食巴适”体验店购买了云顶茶、裕德源银耳等特色产品,准备寄给在西安的朋友。他说,这些巴中品牌在外地也很受欢迎,送给朋友有面子。

  目前,“巴食巴适”品牌旗舰店、实体店、窗口店已近200家,遍布全市城市、集镇,触角延伸至广东、成都、西安、重庆等大中城市。“巴食巴适”系列产品已亮相西博会、渝洽会、西交会、广交会、茶博会、川货全国行等重大商贸活动。

    如今,原生态、高品质的“巴食巴适”系列农产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场目光,通江银耳、南江黄羊、巴中云顶茶等名优特新产品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品巴食、真巴适”已成为消费者共识。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