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南江县红光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2019-08-05 16:05:30来源:巴中日报编辑:高启龙

记者 杨佳

  为推动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抓好典型经验的总结推广工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共200个乡村旅游发展的典型案例。经地方申报、专家评审和领导审定,共选出122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近日,全国乡村旅游(民宿)工作现场会上,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入选的122个《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其中,我市平昌县、南江县红光镇成功入选。

  平昌县:
  67.23%贫困户吃上“旅游饭”

  名片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县

  近年来,平昌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工业和农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全县67.23%的贫困户挣上了“旅游钱”。

  连片打造 全域处处皆风景

  盛夏时节,平昌驷马水乡迎来一波又一波游客,冲浪、划水、采摘……景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昔日交通滞后,经济发展缓慢的小镇,如今依托乡村旅游发展,变身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平昌县围绕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区域,成功打造佛头山等7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建成全国最大的中国工农红军石刻标语园等红色旅游景区,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6个、示范村15个,辐射带动周边沿线35个乡镇、43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近4000户、16000余人,从事旅游服务业,实现脱贫增收。

  与此同时,新建乡村道路2750公里,新建景区车行道和游步道220公里,建成乡村旅游环线客运招呼站147个、自驾游营地10处、各类停车场320个。

  农旅融合 实现群众致富梦

  平昌县六门乡五马村通过新建乡村道路18.8公里,加上省道S304线与金宝新区旅游环线贯穿其境,五马村确立以发展花椒为主导产业,同时不断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打造平昌县城休闲娱乐“后花园”。

  近年来,平昌县确立以种植茶叶、花椒为主导产业,建成茶叶、花椒等70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打造22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121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并且连续承办四届全省乡村文化旅游节,举办花椒采摘文化旅游节,等等。

  农旅融合,助推乡村旅游发展。全县共组建乡村旅游合作社、开办特色农家乐和乡村酒店300余家,带动贫困户就业7300余人,从业人员户均增收1.5万元。引导有技能和专长的贫困户自主创业,带动1450户贫困户增收。

  南江县红光镇:
  “渔米之乡”产村相融醉游人

  名片

  ●全国生态渔业示范基地
  ●醉美玉湖—七彩长滩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核心区
  ●长赤翡翠米母本和制种基地

  红光镇地处南江县西南方,幅员45.38平方公里,2015年3月撤乡建镇,距离南江县城58公里,素有“渔米之乡”的美誉。

  以水为媒 打造生态旅游亮点

  随着天气越来越炎热,到玉湖纳凉戏水、自由垂钓、快艇冲浪的游客渐多。醉美玉湖成为市民、游客夏日出游打卡的最佳选择。

  2012年,南江县以乡村旅游发展为核心,依托红光镇境内玉堂水库的优势,大力推动玉湖—长滩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乡村旅游公路、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红光镇玉白村作为景区核心区,紧紧抓住发展机遇,通过新村建设、产业发展等措施,不断优化乡村布局,彰显民居品质,提升乡村内涵,借势发展乡村旅游。

  按照“依山傍水、因地制宜”的原则,玉白村新建新居120户,风貌改造200余户,确定了以渔业为主的乡村旅游,发展300亩淡水养鱼,50亩养虾,开办农家乐5家,以及乡村酒店2家,形成集休闲观光渔业、绿色消费、水上游乐、生态康养等于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年吸引游客50万人次以上。

  以节会友 乡村旅游人气爆棚

  眼下,正是葡萄成熟的季节。在红光镇柏山村有机葡萄产业园里,一串串色泽亮丽、饱满圆润的葡萄挂满枝头,散发出诱人的果香。红光镇第三届葡萄采摘节也即将拉开帷幕。

  近年来,红光镇以建设“花果红光”为依托,围绕“全域产业、全域旅游、全域小康”发展路径,以建成“脱贫奔康示范区、乡村旅游精品区、绿色产业带动区和基层党建活力区”为目标,规模发展特色水果1.2万亩,发展富硒茶叶、有机蔬菜等特色产业5000亩,建成核心基地12个。

  据了解,随着红光镇特色产业发展,实现村村有特色产业,依托特色产业举办的众多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为红光镇乡村旅游发展积聚了众多人气。每年,红光镇都将举办杨梅采摘节、葡萄采摘节、茭白品鉴节、抢鱼节、龙舟赛、钓鱼赛、祈福节等多个活动,为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夯实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