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丹参迎丰收 中药材助力脱贫攻坚

2018-03-27 16:41:50来源:川报观察编辑:高启龙

 

    川报观察记者   史晓露 文/图

    “丹参共计380公斤,一共1520元。”3月26日,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中药材加工厂门口,白庙乡宝珠寺村村民余明勇高兴地拿到了去年种植丹参的收成。眼下丹参收购已进入尾季,宝珠寺村的460亩丹参迎来丰收,产值达到200万元。

    “去年种得少,只种了半亩地的丹参,没想到收成还不错。”余明勇告诉记者,丹参需要轮种,栽种难度不大,春季播种后,下半年还可以腾出手来外出务工。

    从2014年开始,宝珠寺村就率先在全乡种植丹参、白芍等中药材。先期流转了56亩土地成立了意和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给农户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同时负责产品销售。

    目前,巴州区已经全面推广巴药种植。 仅2017年,该区就建成丹参、白芍、佛手、栀子、桔梗等示范片、示范点16个,新增巴药10.6万亩。

    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社等巴药新型经营主体,有效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我们按保底价4元/公斤跟农户签订采购合同,让农户不愁销。”意和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宝珠寺村村支书王亿和说,收购来的丹参在加工厂烘干后,再卖给全国各地的药厂,根据品质,每公斤能卖到10元——50元不等。“丹参有活血化淤的功效,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好药材,市场需求量大。”

    截至去年底,巴州区已累计发展巴药新型经营主体406家,带动了广大农户种植。宝珠寺村海拔近1000米,山地不规则分布,无法成片规模种植,过去很多山地都撂了荒。如今,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种上了中药材。王亿和说,“一亩丹参平均亩产能达到1000多公斤,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

    不少村民已经尝到了种植中药材的甜头。65岁的杨和中说,去年他家种了1.4亩地的丹参,卖了5800元,“经济效益高,比种粮食强几倍。”去年,通过种植中药材、发展养殖业,他家顺利脱了贫。

    时值春耕,白庙乡的村民们正在田里种植新一季的中药材。耕地、施肥、打厢、盖地膜、栽苗、盖土……  宝珠寺村6社村民王万江站在地头,正把丹参栽进土里,“去年3亩多地的丹参卖了12000元,现在越种越有信心。”

    近年来,白庙乡先后种植白芍、丹参、虫白蜡等中药材8000余亩,年均纯收入2000余万元,实现人均增收约1800元。

    白庙乡党委书记刘映德说,下一步还将进一步扩大巴药种植规模,加强技术指导,优化种植结构,同时完善村里的基础配套设施,推进巴药和旅游产业融合,让巴药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战。

    巴药也被巴中列为了四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巴中提出,重点发展金银花、银耳、川明参、天麻、白芍、丹参等中药材,争取到2020年巴药全产业链综合经济总产值实现100亿元,将巴中建设成为“引领川东北,辐射秦巴山”的医药经济强市。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