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巴中乡村振兴篇】通江县唱歌乡:一个鲜为人知的“康养文化胜地”

2018-04-28 15:17:0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高启龙

    这是一段被尘封的记忆,因隐匿于深山而鲜为人知,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这块文化旅游宝藏,终将被外界开启。

                                                           ————题记

通江县唱歌乡 最具代表性的唱歌石林景区——夫妻石景点 白川东/摄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白川东)2018420日,在这个烟雨朦胧之季,满怀憧憬走进巴中市通江县唱歌乡。石林、古墓、祠堂、镂空雕花、石柱牌坊,还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这里的一草一木,仿佛都在诉说着这块土地经历的沧桑岁月和承载的丰厚文化底蕴。

    一路前行,一路疑惑,这方土地为何如此神奇?这个乡村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也许只有专业的文物专家和历史学者才能看出一二,但作为一个“匆匆过客”,村民们的只言片语和断断续续的比划,或许也能为大家勾勒出这幅“浩瀚文化图景”的大致。

    深山石林:“白莲教”蓝号义军最后的战场

    通江县唱歌乡,一座位于通江县城以东29公里的小县城,东临至诚、南靠芝苞,西壤云潭,北望毛浴,幅员面积39平方公里。该乡辖6个村,33个村民小组5350人,俗称“唱歌廊”。相传清嘉庆四年(1799年),白莲教(最初称摩尼教,本是波斯人摩尼所创,唐武则天时传入中土,因教义崇尚光明,也称明教)蓝号义军之一部为清兵所迫,退于唱歌乡麻坝(巴)寨,无数壮士在此跳崖牺牲。其后,每当风雨交加,可闻悲壮歌声,如倾如诉,故“唱歌乡”由此而来

    在当地,人们都习惯性的称唱歌乡为“唱歌石林”,顾名思义,这里必定有形态万千、错落有致的石林。然而深入其中才发现,这里不仅是一座景观独特的“石头城”,而且还是一座自然风光迤逦的“世外桃源”。其景致大概分为“一林二寺”,即石林、牛石寺(二郎庙)、方山寺;“三山四寨”,即红花山、大钟山、双乳山、麻坝(巴)寨、龙池寨、鸡公寨、烟云寨 。其中最具神秘色彩的当属麻坝(巴)寨,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数量达120余个,相传此处曾是白莲教蓝号义军最后的战场,如今仍有保存完好的寨门石城墙5座,点兵台、练兵场、烽火台等遗迹10余处,多年前,村民还在此处捡到过麻钱等古物。

    421日早晨6点,穿越雨后初晴的薄雾,记者一行踏上了见证神秘石林的旅程。穿越千嶂叠翠的山林,在距离唱歌乡政府不足2公里处,高低错落、形态各异的石笋便零散的呈现在众人眼前,其中两尊形如真人的石头矗立与山头,格外引人瞩目。一尊秀美婀娜、一尊魁梧威严(头顶古松形若飘逸的冠饰,常年干旱不枯),且均朝向东方而关于这对石头的传说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这一对“夫妻石”,象征夫妻恩爱、白头偕老;也有人称这是“药王(孙思邈)携爱人深山采药”,保护一方百姓健康长寿;也有人说这是“唐僧朝圣”……据考证,唱歌石林于明万历二十四年秋,因泥石流滑坡,地壳变迁,内力抬举形成。现石林内拥有一柱擎天、二郎神靴、仙女下凡、神鹰护家、石鸟归林、炼丹神炉等石景50,地下洞口3处,地下迷宫2处,自然石城墙5道,寨顶还有著名的“万丈沟”,是中国西部喀斯特地貌衍生的独特自然景观。

通江唱歌乡麻巴坝寨,白莲教”蓝号义军最后战场遗址城墙

    沿山观景,峰回路转,一道高约仗余、乱形条石堆砌的寨门展现在眼前,这便是白莲教蓝号义军最后的战斗遗址。“寨上曾纳三千将,朝内争先百万兵”,看过楹联,进入寨门,古树藤萝蔓延疯长,乱石成堆,但点将台、兵场、石制水缸保存完好。如今人们若得允诺,仍可沿一条幽幽小道,顺着千年古藤直达寨顶,甚是难得。据清史记载,嘉庆二年(1797年)六月至嘉庆四年(1799年)春天,中国白莲教蓝号义军大本营设于唱歌石林境内,屯粮麻坝寨,分筑寨门,居高临下,凭险拒敌。因视野开阔,义军除建有东寨门外,还在西、南均垒起了石寨门,东、南两门更是层层设防,直上寨口。西寨门楹联写着:烟户几千寓寨内,甲兵数万藏胸中,但已荒芜遗迹难见。

境内的中国千年“老鹰茶树王”

     除了石林,此地生态资源也格外优厚,山林茂密,古树丛生,平均海拔1200米,常年气温保持在16℃左右,植被覆盖率高达89.6%,堪称“天然氧吧”。带着好奇,记者还有幸在当地见识了三人围抱不下的千年“中华老鹰茶树王”和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红豆杉、巴山水青冈等珍稀植物。身临其中,与山石为伴,林鸟为伍,果真心旷神怡,倦意全无。

     

建于道光十八年的“靳氏祠堂”石牌坊

    原始村落:吴、靳、康“三大家族”的宅院古墓

    唱歌之美,值得歌唱,除自然风光的秀美,更在于历史文化的厚重。

    当亲眼目睹这座始建于道光十八年“靳氏祠堂遗址”和雕刻精致的“康家古墓”时,心中难免彷徨,在这深山野岭,怎么还会有这样规模宏大且保存完好的墓碑牌坊?据村民介绍,此地早期主要聚集吴氏、靳氏、康氏三大家族,后期更有向氏、侯氏宗祠。据史料记载唐肃宗时期兵部侍郎陈纶曾住门镇寺,死后安葬于龙池寨下的鲁家坪;在转坪村小阳坪,宋绍定五年(1234年)进士向仕壁,任权兵部侍郎、湖南安抚使,后遇害于潭州,家人投亲卜葬于此。其墓联:人杰地应灵忠骨欣埋蜀北,年烟久不泯贤声犹自播湖南。南宋淳佑九年至南宋德佑元年(1249-1275年)抗击蒙古兵南下的著名将领向佺,墓至今犹存。据统计,当地清代翰林、州府以上官员墓葬数10余处,形成规模宏大的古墓碑坊群。

路边的康家“古墓”

    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记者一行前往最具代表的石板溪村。还未抵达村部,路边一座刻有颇具规模的“古墓”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墓碑属于双人合墓地,有1米见方石制供桌,和三层石塔,墓碑分三层七门,雕工精美,每层雕刻有战马出征、乐艺技师演奏、众官议政等场景,墓碑顶部还有一尊笑佛座阵。据古墓旁的六旬老人康国明介绍,这是康家的祖坟,之前康家四兄弟一直住在一个大型“四合院”内,属于四水归堂的风水宝地,有宅门,出了一些经商做官的“人物”,后来祖上兄弟分家各自建设了房屋。据推测,此墓属清晚民初墓葬,虽老人一直守护,但2017年一个夜晚,石塔上一个精美石狮被盗,自此老人痛心疾首,加大了对墓葬巡视保护。据当地村书记介绍,仅该村规模化古墓就有10余座,且20院落还有穿斗石制桅杆(古代,一家至少出了秀才才能修建桅杆加斗)其中不乏挂“双斗”的石制桅杆(至少是举人)。

唱歌乡罕见的“三国人物”镂空窗花

(雕刻栩栩如生的木质窗花

     在石板溪康家梁一处布满青苔的全木结构双层三合院内,8扇镂空雕刻的窗花也格外引人瞩目,刘关张和诸葛亮四人聚案议战、战场厮杀、官员升堂审案……仿佛这8扇窗花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三国往事”。据屋内73岁的康姓老人介绍,这8扇木质窗花是自己父亲(时任瓦室片区特派员、武装部长)1950年前花3万元(民国时期钱币1万元一张,俗称“冲票”,当时稻谷人民币3分钱一斤,一只鸡公也才2毛钱)从马鞍山买回家的。近年来,老人及周围邻居一直住在此地,将窗花当做瑰宝,严加守护。

    “吴家出文,靳家出武”,听着些许传闻,沿小路,记者在该村见到了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川内仅存的靳家石牌坊。牌坊石木结合,三重檐歇山式顶,四柱三开间,通高5米,宽4米。牌坊门上方正、背面中横行正楷"身物俱润""言坊行表",左右雕刻戏剧人物、碑记、花卉禽兽图案,工艺精湛。据守墓老人介绍,这座牌坊是靳氏家族大墓葬区。顺着村民的指引,记者有幸在吴家老屋中堂到了一尊“双龙抱柱的石刻碑位”,上面清晰记录着道光十二年年所立(1832年)。据当地吴氏长辈介绍,牌位中记录的吴氏家族的进士就有12位。

唱歌乡境内的双层老宅民居,石制柱头甚为少见

     然而,这仅是唱歌乡厚重文化中的冰山一角。当地还有川东北大地主匪首靳廷垣庄园、侯家祠堂、徽派衙门、吴家三进士祠堂等。19334月,红11师在九子坡、方山坪、麻坝寨、烟云寨、药石坡一带粉碎敌军"三路围剿"而展开左路大反攻,红军修筑的战壕、炮台、营地、石刻标语20多处至今保存完好。同时该地还有着山歌、唢呐、锣鼓,草编、木雕、剪纸等传统民间技艺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因时间关系,记者没能一一前往。

当地靳家老屋雕刻精美的石制“磉蹬”

    康养胜地:历时7年,唱歌石林国家AAAA级景区提枪上马   

    在唱歌乡,记者还发现一个现象,就是该乡的石林里、小路上随处可见操着外地口音的人。经打听,他们不是简单的游客,而是新来这里的常驻“居民”。因这里适宜的气候、空气等自然条件,近7年来,已有重庆、新疆、成都、西安、达州等地800余户2000多人在此购房常年居住或“候鸟式”居住。

    一座偏远的小山村,为何能吸引重庆、成都、西安等大都市的人群,留在此处?或许它的魅力与这里的一个传说相关,那就是活了141岁的长寿药王“孙思邈”。据载,公元675年,药王孙思邈曾从陕西耀县来到巴山,隐居唱歌,结庐为亭,捣药炼丹,采药于药洪、药铺和药石坡一带,相传在此炼就了“长生不老丹”,使其活了141岁,并在唱歌写成了举世瞩目中医药宝典《千金翼方》。所以,有人说唱歌石林是华夏养生之腹地,是避暑休闲之圣地,还是长寿颐年之宝地。

在唱歌乡观佛台上,“药王”孙思邈的雕塑格外醒目

    其实,唱歌石林真正魅力的散发,还得追溯到7年前那是当地独有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一次激烈碰撞,一股旅游经济火花迸发而出、势不可挡2011年,顺应现代都市人群的健康消费理念和休闲养生需求,当地政府通过招商引进重庆恩泽公司,在唱歌石林周边规划实施以养身、养心、养性、养智、养德“五养”功效的康养地产开发,建成占地150亩可容纳17006000余人居住的多户型休闲康养小区。

    2017年,在当地市、县两级政府的统筹部署下,唱歌石林国家AAAA级风景区通过规,石板溪村正在申请国家级传统古村落。曾经的破旧老屋,濒临垮塌的宅院、转瞬迎来了它的机,成为一个地方不可或缺的文化载体和历史符号。

唱歌乡新村

    在石林深处的林荫步道上,记者见到了现年65岁的王名嘉老人,据介绍,他曾是达州一家别克4S店的技术负责人,现在自己已和老伴退休,最大的想法就是找一处清静之地颐养天年,现在自己在夏季过来“避暑”,冬天回到达州居住。同样在小区,记者见到老家在重庆杨家坪的张先生,他原本在一家酒店做管理,2014年他把父母接到此处居住他称,自己当时看中就是这里的自然环境和空气,还有小区巨大的“后花园”——正在打造的国家AAAA级风景区。据统计,目前,常年在此居住的外地居民500余户,盛夏时节,居住人群达3000余人,带动当地消费1200万元左右。

    “之前,因当地交通闭塞,此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很少被外界所知,而如今,随着交通的畅达,文化旅游康养产业的兴起,唱歌乡也迎来了它发展的春天”,据唱歌乡党委书记徐乾脩介绍,之前唱歌乡是典型的“两务”经济,即年轻人外出务工,老人年在家务农,如今许多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发展起了民宿。家中的跑山鸡、火山羊、绿色蔬菜等被迁移过来的“居民”疯抢,一个西红柿都能卖上4元钱,而且夏季不少游客深入农户家中体验农家生活,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唱歌石林景区的休闲度假社区

    “脚上有泥土,衣服上有花粉,出门看得见云雾,开窗听得到鸟叫,这才是真正的‘乡愁’”,据唱歌石林旅游管理公司总经理周斌介绍,唱歌石林寻找的是那种回归自然的淳朴,让老人找得到儿时的回忆,在悠然自得中变得长寿。目前,唱歌石林旅游发展公司还与成都中医药大学、浙江医科大学等高校在康养规划设计、产品研发、人才培训、体系建设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弥补企业在发展现代森林康养产业中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短板。通过设立专家顾问制、建立培训班,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为老人的康养解疑答惑。同时,当地300余名群众参加了康养方面的专业技能培训和管理知识培训,为之后的康养服务质量提升和群众就业能力提供了有效保障。

唱歌石林景区旁,康养度假区一角

    如今,通江唱歌乡森林康养基地入选第二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国家拟投入1.6亿进行旅游康养发展。/白川东)

(四川在线巴中频道新闻热线:0827-5188332 官方微信:巴中舆论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