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北川脱贫摘帽生力军 喊响“我要脱贫”

http://www.scol.com.cn  (2017-03-13 09:54:22)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高启龙  

聚焦脱贫攻坚·北川“摘帽”进行时-我要脱贫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吴楚瞳)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报告时指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同时要求“实施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北川羌族自治县, 5.12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和连片特困地区,一个“五区合一”的贫困县。今年2月,北川县委、县政府立下军令状:2017,将是北川脱贫摘帽的历史纪年!

在北川“摘帽”攻城拔寨之年,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贫困群众,成为一支生力军。北川上有政策激励,下有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迸发,喊响“我要脱贫”。

“我要脱贫”的故事

精准扶贫重树信心 独臂父亲撑起一个家

2017年,春节。午后的闲暇时光,38岁的张其均坐在自家的门槛上,招呼一双儿女:“快开学了?你们两个学习上有没啥还没买的?”兄妹俩争先恐后地说着,独臂的张其均伸出左手搂着女儿,一家人纵声地笑起来,贯岭乡岩林村三组路过的村民见到也不禁羡慕:“看嘛,自己努力,再穷的人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张其均和儿女在一起

以前张其均在岩林村有名,是因为他的不幸与贫困。6岁时,张其均一场意外导致右臂高位截肢,让原本一贫如洗的家更是雪上加霜。2004年,同村姑娘邓先燕与老实厚道的张其均喜结良缘,并生下一双儿女。因为夫妻俩的勤劳,日子一天好过一天。正当全家人憧憬未来美好生活的时候,妻子因意外事故撒手人寰,留下两个不足10岁的孩子给张其均。曾经快乐勤劳的张其均,在失去爱妻最初的那些日子里,觉得一切都再也没有了意义。

就在张其均一筹莫展之际,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为张其均带来了新的曙光。北川相关部门和贯岭乡党委政府及村社干部,在了解到张其均家的实际困难后,多次走访、调研、会商,针对其家庭的具体情况、发展优势,确定“四步走”的精准扶贫帮扶措施。第一步,上门慰问座谈帮助他走出心理雾霾,重拾生活信心;第二步,鼓励其加入岩林村高山蔬菜种植合作社,为他免费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第三步,针对劳力不足的问题,动员党员、合作社、邻里助其播种、采收、分拣、运输。第四步,为解决其后顾之忧,由北川羌魂公益爱心组织为其孩子提供助学帮扶。

如今,张其均种植了10余亩玉米,2亩青辣椒,1亩四季豆,1亩魔芋,今年已收入15000余元;喂养30余头商品猪,20余只土鸡,实现收入17000余元;3亩天麻明年投产、25亩核桃明年挂果,预计未来3年年均收入可达30000余元。 对未来,他充满信心,规划清晰,目标明确:“倒霉的时间有党委政府、村社干部和爱心组织的关心与帮助,我要再不努力就对不起他们,更对不起两个孩子。我要努力干,争取还能回报社会。”

村庄的故事

羌寨里的好日子 人均收入超1.5万元

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村,又称石椅羌寨(羌语称“拿巴日格”),距北川新县城23公里。既是北川“四好村”创建中的先进典型,也是北川致富奔小康的示范村,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5364元。村集体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美丽中国十佳旅游村、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四川省文明村镇、省级先进合作社、市级先进合作社、三星级农家乐、绵阳市十大最美乡村等荣誉称号。

春天来了,走进石椅村,鳞次栉比的羌族民居掩映在繁花中。这个村子,现有耕地180亩,果园1300余亩,茶园450亩。因独特的地理环境,石椅羌寨素有“水果之村”的美誉。近年来,该村突出特色,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绿色水果产业,在巩固原有桐子李的基础上,不断引进不同成熟期的枇杷、梨子、猕猴桃等多个优良水果品种。截止目前,全村枇杷、梨子等水果种植达到1300亩,户均拥有15亩以上优质果园,水果产值240多万元,纯收入达150多万元,促农增收达到人均5000元。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成为促进村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形成,带动村集体流转荒山200亩发展水果产业,每年为村集体创收达1.5万元。

春天的石椅羌寨

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石椅村先后组建了石椅水果专业合作社和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以龙头带动发展集体经济。该村石椅水果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达全村总户数的95%,入社水果面积达1100亩,占全村水果面积的94%,初步形成“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整合全村农家乐经营资源,统一服务标准,同时聘请专业人才,抓好羌族文化传承,使石椅成为名副其实的羌文化旅游目的地。2016年共接待游客16万人次,人均纯收入15394元。

每年石椅羌寨枇杷节都会吸引众多外地游客

此外,石椅村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每年为群众额外提高收入达5 0余万元的同时,年均可为集体创收提成1万余元。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使投入到村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该村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将各级投入到村产业发展的财政资金进行股份量化,量化至项目涉及区域的村民,对贫困户给予重点倾斜,并留4%的股份为村集体所有,分得红利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激发群众“内动力”的政策

扶贫先扶志 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如何激发贫困群众“内动力”?如何让群众从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北川县委书记赖俊在今年2月的北川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第3次会议(扩大)会议上指出,要鼓励群众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要大力开展“四好村”创建,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为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2017年北川将进一步加强劳务扶贫技能培训,电商港、药博园、双创谷等创新创新平台,都有可能为贫困群众提供岗位。北川县级财政提前安排资金,为1380多名贫困群众提供公益性岗位,每人每年补助7200元,鼓励群众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全面小康,亦包括精神文化场面的小康。2017年的北川,将健全群众感恩引导机制。大力开展“四好村”创建。继续开展“礼仪行动”“健康行动”“清洁行动”,形成好习惯,养成好风气。深化感恩主题教育,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更多政策,正在激励北川贫困群众的激发脱贫热情。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奖补办法》《产业发展和道路交通补助标准》等支持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鼓励20户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26个专合社助力脱贫奔康;明确农产业、经济林木、中药材产业等补助标准,激发贫困户发展产业热情。

★ 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源,聘请技术专家、致富能人等作为“农民夜校”教员,开展政策宣讲、技能提升、创业谋划等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明法理的新型农民;加大“订单”“定向”培训力度,以需求定培训,以培训强技能,以技能促输转,不断增加贫困户劳务收入。

★ 带领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发挥200万元人才发展资金作用,鼓励科技人才服务脱贫攻坚。

★ 塑造新风提升整体文明。坚持扶贫先扶志,提振贫困群众不等不靠、自力自强的“精气神”。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和方式,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突出孝敬、节俭、诚信、友善、感恩5个重点,开展村风村训、家风家训、孝老爱亲等系列感恩教育活动。

(图据北川县委宣传部)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