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全面封硐 为瓦屋山“疗伤”

http://www.scol.com.cn  (2017-07-12 14:49:54)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高启龙  

  眉山市瓦屋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综合整治已见成效,恢复了青山绿水。  本报记者 郝飞 摄

  瓦屋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一矿硐,关停后恢复了植被。本报记者 郝飞 摄

  一场探矿采矿权清理和矿区生态修复的攻坚战在保护区正式打响

  探矿和采矿,都会破坏地表植被,对山体、河流、土壤等造成严重影响,是《自然保护区条例》明令禁止的

  对保护区内探矿采矿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和综合整治,让其依法依规有序退出,正是本次挂牌督办的重点之一

  蹲点调查

  一米多高的箭竹,底部叶子已完全舒展开,阳光下展现出深绿、翠绿及半透明的浅绿色,这是大熊猫最爱的“主食”;半人高的扁竹根,一片片剑形长叶指向天空,正中的花苞,有些已经开口,这是当地最常见的药材……

  7月11日,记者来到瓦屋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一个叫大岩窝的地方。20多天前,这里还是一个矿硐,封硐复垦11天后,人工栽下的各类植物已经存活。

  根据年初印发的《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瓦屋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将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的最南端。今年5月开始,一场探矿采矿权清理和矿区生态修复的攻坚战在保护区正式打响。

  □本报记者 阮长安 王成栋

  “止痛”

  保护区内52个矿硐已全部封硐

  大岩窝位于瓦屋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因可能有铅锌矿,2003年,探矿活动启动。此后的14年里,这里的探矿权几经延续和转让,直到今年6月20日,洪雅县与业主方协商一致——永久封硐。

  “无论是探矿还是采矿,都会破坏地表植被,对山体、河流、土壤等都有严重影响,也是《自然保护区条例》中明令禁止的。”省环保厅督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从洪雅县环保局出具的资料照片看,大岩窝一带原来保存完好的天然林和次生林,因探矿采矿变得千疮百孔,多处山体裸露在外,挖出的矿渣到处堆放,植被破坏严重。

  据了解,瓦屋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中,共有14家矿山企业,其中拥有采矿权的2家、探矿权的12家。对保护区内探矿采矿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和综合整治,让其依法依规有序退出,正是本次挂牌督办的重点之一。一系列行动紧锣密鼓地推进——

  今年5月开始,洪雅县组织5支工作组进驻,明确矿山企业不得进场开采;6月25日,组织14家矿山企业业主座谈;6月26日,依法下发《停产整改通知书》,并对所有井硐实施断电、断水,张贴封条;7月6日,县委、县政府再次召开座谈会,引导业主配合做好后续工作;7月10日,保护区内14家矿山企业52个矿硐已全部封硐。

  洪雅县县长宋良勇介绍说,“我们将确保2017年12月10日前保护区内所有矿山全面拆除设施,查封井硐,实施生态恢复。此外,对到期的矿权将不再延续,及时上报注销,到2020年,全面实现采(探)矿权退出。”

  “整容”

  培土复绿已恢复植被251亩

  停工、退出、封硐,并非最终目标。

  “从全部封硐到山体‘创面’的全部修复,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宋良勇说。

  洪雅县国土资源局矿管股股长李建解释说,矿硐附近的矿渣上,植物很难生长。因此,在修复时,当地先将矿渣推平或拉走,保留山体和地形原貌,并科学培土,再栽乡土植物。仅在大岩窝这一处,施工队就拉来1000立方米泥土,平铺在原来的道路、矿渣上,形成了一层30多厘米厚的土层。

  为尽量用自然的方式让地表恢复到最初的环境,对大岩窝的生态修复,瓦屋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挑选了箭竹、扁竹根、蕨类作为主要修复物种。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何开伟介绍说,乡土植物生长适应性好,且不影响其他生物生长,“两种草本,一种蕨类”这样的选择还照顾到了植物覆盖的搭配,尽量营造良好的小生态。

  “为加快修复进度,我们边铺泥土边栽植物,最多的时候有70多人同时上阵,到6月30日,大岩窝矿山修复全面完工。”何开伟告诉记者。

  7月11日,记者看到,大岩窝新堆的泥土上,刚刚成活的箭竹、扁竹根、蕨类下方,几场夏雨过后,鲜嫩的小草已经从泥土中冒头,远看一片葱绿。

  据统计,保护区内矿区关闭后需要恢复植被面积共294亩,截至目前,已恢复植被 251亩,剩余43亩7月底前全部恢复植被。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