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四川苍溪县:“三园”融合 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

http://www.scol.com.cn  (2017-08-07 09:46:32)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高启龙  

    位于苍溪县金兰现代农业园区的兰池新村聚居点,一派美丽田园风光。本报记者 何海洋 摄(资料图片)

    “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唐代诗人岑参笔下的庭园之美质朴简单。“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有书有酒,有歌有弦。”白居易诗中的田园情致自得怡然。也许诗人们不会想到,1000多年之后的“川北淳邑”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普通人家也有这样一处处庭园,这样一架架猕猴桃,这样一种恬适的桃源般的普通生活。粉墙黛瓦飞檐题画,房前屋后种果养花。入春,满眼梨花带雨,遍地菜花烁金;是秋,稻香蛙声一片,枝头硕果垂地。这里夏之荷香,田地翠绿;冬之腊酒,庭园深深。

    盛夏时节,走进苍山溪水,扑面而来的是山水与土地最丰厚的交融。交融的基调是望不断的苍溪绿,是“三园”绿秀的苍溪范儿——现代田园、生态庭园、文化公园三园融合,共建“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农村。

    □农民日报记者 邓俐

    现代田园:让农民钱袋鼓起来

    夕阳照射下的猕猴桃园一直延伸至目光触及不到的远方。橘红色的光影中,让人感觉仿佛是谁有意把即将丰收的宏大场景一直铺排到彩云里。青龙现代农业综合园区3.12万亩连片种植的红心猕猴桃,目前已进入最后的果实管护期。再过一个多月,这些“红心果”将在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旗舰店、京东苍溪馆等网络平台同时销售,更会跨出国门,在欧、美等国际市场再领风骚。

    创新猕猴桃与罗汉果“双链”交叉种植技术,破解猕猴桃挂果前期“高投入、低产出”难题,苍溪县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院士(专家)工作站的科技之光在田间地头闪烁。一套“现代装备+技术集成”降本增效模式及智慧农业ERP系统,在园区大显身手,实现生产过程全智能监控和可追溯管理。这里与世界上的水果市场完全接轨,这里的每一处猕猴桃,每时每刻的信息,感兴趣的商家、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获得。您需要采购哪一片,从开花到采摘全过程都可以看见,让您吃得放心安全。

    园区里,科学节能滴灌正为蒸发了一天的猕猴桃树补水。2架无人机从头顶飞过,在园区采集实时信息。参与管护的贫困户何永忠正忙着清理杂草;而山上开起农家乐的董得合,也正为暑期预约前来园区写生的学生收拾房间……

    “园区成了景区,生意当然好做!”董得合笑着说。

    “除半天草,可以挣50元,比闲在家里强多了!”何永忠则如是说。

    这个青龙园区产业覆盖岳东、河地、运山、文昌等4个乡镇、36个村、112个组、11933户、35800人,其中贫困村16个、贫困户1120户、贫困人口3290人。园区还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农户依托园区建起自己的产业园。这些户主通过订单合同、服务协作等形式与入驻园区的“华朴农业”等龙头企业齐步发展猕猴桃产业。农户自产的果,企业包收;企业的基地,农户可包种包管;农户、企业就近发展养殖、服务业等产业,政府全程扶持……

    2016年,园区农民通过科技服务促进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人均实现可支配收入12920元,其中贫困户人均实现可支配收入7150元,比全县人均高出30%。2016年,全县红心猕猴桃种植面积达35.2万亩,综合产值60.66亿元。

    苍溪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红心猕猴桃第一县、全球最大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县。

    不只是青龙园区,距离县城26公里,覆盖白鹤、石门两乡12村66组2748户9312人,幅员34.7平方公里的柳池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围绕“园在山中、山在水中、水在村中、村在园中”的思路,建起猕猴桃高端产业基地、体验式乡村旅游基地、新型人居体系和生态社区综合服务体,建成物丰美、家秀美、人乐美、村和美“四美”幸福美丽新农村,其中的石门乡文家角村获评“全国最美休闲乡村”。

    实际上,县里抓住被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机遇,打破乡镇、村组地域界限,把农家庭园向山水田园拓展,推进发展以红心猕猴桃为领军,苍溪梨、中药材、生态养殖为骨干的“1+ 3”优势特色产业,“因山就势、长藤结瓜”组团式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打造集增收富民、休闲观光、生态环境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田园,实现小庭院经济向大园区规模经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三会、玉女、天新……目前,苍溪全县已有17个像青龙、柳池这样的万亩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带”着69个千亩园,种植园还“套”着养殖园,产业示范园更“联”着农户的标准园,户成园、组成片、村成带、乡镇成规模、县域成品牌的苍溪红心猕猴桃等绿色产业,立在了苍山溪水的现代田园,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生态庭园:让村居环境美起来

    “秀水青山新居家在锦里,绿树红花庭院人如画中。”这些天,三会园区五龙镇双树村49岁残疾人冯明武一家特别忙碌而快乐。家中新建的凉亭和阳光棚、新加了一层的漂亮小楼一眨眼就要完工了。楼旁,池塘里鱼儿游得很欢。院坝边,月季花开得正艳。

    不远处,冯家“自强家庭农场”里,长势良好的80亩猕猴桃绿油油的,围绕猕猴桃园四周的300棵核桃树,成为了防护墙。作为绿化间种的600余棵脆红李,摇曳生姿。点缀其间的1000株金银花,吐露芬芳,它的花和叶都是养猪和养鸡的上好饲料和药材。套种的玉米、黄豆、黑花生,丰收在望,有了它们作为绿色“口粮”,自繁自养的10多头生猪,以沼液沼渣回馈浇灌园区。排水渠边种植着饲草,100多只跑山鸡、鸭、鹅一起在林间食草追逐,捉虫嬉戏,满是生趣。

    同样家住三会园区的张微,在华朴农业公司上班。县里推行“大园区带小庭园”战略,她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在自家院外四分地种了36株罗汉果。每株150个以上的结果让她很欢喜。真空烘干后,张微将罗汉果放到园区合作社特产超市,全部以5元一个的价格售给游客,罗汉果变成了“黄金果”。

    今年,张微和姐姐张小红一起将小庭园一次性扩大到了60亩,园中套种了60亩红心猕猴桃、58亩罗汉果、2亩百香果、1亩西瓜。附近五颜六色的格桑花、百日草、葵花等与姐妹俩的园子,以及远处田野里如珍珠散落绿玉盘般的农居相映成趣,构成一幅淳美的乡村图画。

    “都说我们这里的农村比城市更漂亮!儿女好多次要接我们老两口到城里养老,都被我们拒绝了。”元坝镇将军村77岁的陈冶先说,“你看我们现在的一切,哪一样比城里差?”

    通往陈冶先家的是一条青石板小路,石板干净得像用抹布擦过。陈冶先妻子正把垃圾倒往路边的分类垃圾箱。路中央立着两株上了年头的柏树,一株叫“三姊妹”、另一株叫“五弟兄”,也不知它们各自是三五株树分别抱在了一起还是各自从一株树开枝散叶长成了三五株。院外的荷池里莲叶田田,菡萏初开。鸟儿们最知道小路边那架葡萄树上哪一颗葡萄熟了。

    走进陈冶先的“生态庭园”,仿佛置身绿的世界。茂密的爬山虎爬满了百年老宅的屋顶,苍翠的万年青筑起绿色“院墙”,遒劲的龙爪柏、棕竹、百合、凤尾竹等多种花草树木、盆景、盆栽点缀着院子的各个角落,水池边一架猕猴桃挂了一串串青绿的果,一株开花的黄桷兰馨香了整个院落。没有院门,宽敞明亮的堂屋同样没有门,堂屋里右侧摆放着一张宽大书桌,书桌上放置着文房四宝,左侧架子上的黑板写着陈冶先极其漂亮的粉笔板书,墙壁挂满了山水字画。“耕读为本、忠孝传家,云山度士、清风作人。”耕田、读书、根雕、书画,陈冶先家成为中宣部、文化部表彰的“全国庭院文化大户”和全国妇联、环保部表彰的“全国绿色家庭”。

    陈冶先还是将军村自发成立的生态庭园文化促进协会会长,协会下设乡村规划管理员、庭园经济发展员、清洁卫生监督员、乡土文化辅导员、乡风民俗引导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一会六员”机制促进带动和管护下,以农田和果园为本底,保护村落民居,保留乡村风貌,“种”入根雕、剪纸、楹联、水泥画、川剧座唱、车灯牛灯等民间文化艺术,体现农村情趣,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在这里找到了最佳结合点,这里的农耕田园文化、生态庭园文化、民俗乡情文化蓬勃得像盛夏的庄稼。这里的村民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国家级生态村”“全国卫生村”“全国庭院文化大户”“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先进集体”等金字招牌被将军村一一揽入怀中。而将军村只是苍溪生态庭园建设的一个缩影。

    “前庭后院、栽果种菜、鸡犬相闻、鸟语花香”,掩映在绿林丛中的一座座“穿斗小青瓦、白墙坡屋顶”的川北生态农居几乎都是原有的砖瓦房。以苍溪独特的生态庭园为规划和建设基础,禁挖山、不填湖、慎砍树、少拆房,着力保护传统民居、田园风光、特色产业和乡土文化,因地制宜建新村。不管是引导农民从成片耕地、生产生活条件差的地方和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带退出来,还是改土建园,改旧建新的“七子”工程(改土建园挣票子,水电气路到院子,穿衣戴帽改房子,果菜花草美园子,便民服务进村子,乡土文化扎根子、扶贫济困结对子),都尊重群众意愿、生产生活习惯和乡风民俗,坚持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保必保,新建、改造、保护相结合,形成“宜聚则聚、宜散则散、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的山区特色,同时做好“猪-沼-果生态循环”“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新型农民培育与精神文明建设”三个配套,让农村在保持空间宽敞、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同时,又具有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条件。全县15个传统特色村落民居得到了保护,3.3万户危旧房完成了改造,13.9万户川北生态农居实现了提升。

    “白墙青瓦农家院,红花绿树果满园”成为苍溪农村一个个生态庭园的写照。

    文化公园:让公共服务活起来

    在苍山溪水之间,从小庭园到大田园,始终流淌着千百年的农耕文明血脉,源远流长,孕育了苍溪厚重的民间文化艺术,并在这里一代代传承。

    湖水似镜,芳草如茵;翰墨浓郁,花香四溢……县城以西16公里,位于东青镇的寻乐书岩现代农业园区,是苍溪县第17个万亩现代农业园区,更是一座以“书岩奇观、山水田园、以文会友、寻乐乡村”为主题的乡村文化公园、一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寻乐书岩是四川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嘉庆五年,当地寇姓人家,因避白莲教起义军与清军之战乱,在悬崖峭壁间凿一石洞。后来,乐善好施的乡贤贾儒珍回归乡里,新开石室数间,于洞内兴办“养正义学”。要求弟子和后人“尽孝、积德、行善、耕种、学问”。

    县里深入挖掘寻乐书岩历史文化,大手笔将文化艺术之美融入自然风光之美和田园景色之美,实行园区、景区、新村同步规划、同步打造。建设文化公园核心景点的同时,在园区新建灌溉管网2000余亩,栽植罗汉果2000余亩及苍溪雪梨、柑橘、芍药、荷花等1200亩,种植智慧水稻700亩,并以园区为中心,辐射带动片区其他乡镇,让多个旅游景点连珠成线,形成了“四季寻乐汇”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徜徉寻乐书岩园区,展开的书页与书法艺术雕塑群、大手笔的浮雕墙、恢弘的书法长卷,还有三层相连的寻乐书岩洞内陈列的150多幅清代行、草、楷、隶、篆大小对联和匾额、石刻等,无不让人感知一位苍溪的古乡贤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密密地撒下文化的种子,又是怎样结出一串串璀璨果实,与花海田园、新农村之美交相辉映。

    以“荟萃世界梨文化,展示梨乡民俗风情”为主题的苍溪梨文化博览园则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品种最丰富的梨文化主题公园。阳春三月可踏青赏花,览万树甜雪;六月盛夏可避暑休闲,游青山碧水;金秋十月可观光采果,尝砂梨之王;腊月隆冬可纵享乡情,品川北民俗。梨博园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四川苍溪雪梨栽培系统”也于2015年10月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金兰园区的老百姓热爱火龙,在园区兴建了火龙文化墙,更巧妙的是把整个园区做成了一条火龙,园区也成为了火龙文化主题公园。园区广场塑有龙头,湖边拱形廊道成为龙身,一条小路蜿蜒伸展,遂成为龙尾。这样的精妙布局颇具独创性,小小乡村里竟藏有大气象、大格局,未到此亲历者鲜能领略其妙处。

    值得一提的,还有金兰园区里的“711田园党建服务平台”和“共产党员志愿服务队”,“711”需要式民生服务涉及老百姓的方方面面,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把要到镇政府办的事全部办完。村中腿脚行动不方便的,还可以叫志愿者上门服务。记者见到这里的男女老少,个个气定神闲,面带微笑,一派马放南山悠然自在的样子。

    “山歌不唱冷秋秋,唱支山歌解忧愁,解得忧来解得愁,唱得河水倒转流。下田得把山歌唱,不唱山歌心头痒……”在“全国最美休闲乡村”、石门山歌发源地——柳池园区文家角村,小广播里原生态的石门山歌撩人心弦。阳光下,文家角水库波光粼粼,一排排农民新居漂漂亮亮。房前屋后,瓜菜水灵、鲜花绽放。乡村公园,吹唢呐、拉二胡、唱山歌的雕像构思精巧,栩栩如生。在广场周围,全民健身设备设施齐全,农家书屋、农家乐、小超市、卫生室、互助合作社应有尽有。更重要的,文家角村还是全省首个“智慧新村”,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起智能农业、家居、平安、信息、便民五大平台,扁平化整合,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不可控、留守人员不安全、农村社区不好管、农民信息不对称、村级服务不便民等问题,成为新村建设“升级版”。

    “有了‘智慧新村’这个东西,几百公里远都看得见我在做啥子,他们一点都不担心我。”老伴儿到重庆帮女儿女婿带外孙子去了,一个人在家的62岁四组村民张文荣笑呵呵地说。

    而2012年来到文家角村的赵德芳在用鼠标管理猕猴桃产业园的同时,还办起了一家“皇庭农家乐”,每年接待游客营业收入约二三十万元,160亩猕猴桃还有五六十万元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真是赶上了好时代!”

    一户一景、一园一品,一户生态农居就是一处农耕文化景观,一个幸福美丽新村就是一个主题文化公园。新村建设与乡土文化相融,科学管理与公共服务配套,新村摇身变公园,农民就地变“市民”,在努力让农民群众与城镇居民一样享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同时,保留住农村特色、田园风光、农家情趣。目前,全县建成村级文体中心185个、农家书屋712个、文化大院220个、文化大户534户、星级农家乐175家。建成新型农村社区12个,幸福美丽新村430个,公共服务阵地718处。苍溪县获评“中国楹联文化县”“中国诗词之乡”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原载2017年8月3日《农民日报》)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