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脱贫路上的“主心骨”——谢江鸿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www.scol.com.cn  (2017-11-23 15:52:58)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高启龙  

    四川在线消息(文春生)上任第一月,访民情、问民意,跑破3双鞋,把足迹印在了114.7平方公里的平梁大地上,只为了寻找一条脱贫奔康的好路子、新路子。

    连续两个月,在风雨中来回奔走,与施工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只为了易地扶贫搬迁户早日住进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连续7天,带着投资商满山转,介绍当地的投资优势,磨破了嘴皮子,用真情真心打动了客商,换来了产业的大发展,只为了让百姓的腰包尽快鼓起来。

    连续3天,熬更守夜,户户核实贫困户信息,下了一番比“绣花”更细更实的功夫,腿坐肿了,眼熬红了,只为了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

    一天翻看手机微信不下100次,脱贫攻坚群、易地扶贫搬迁攻坚群、产业发展工作群,适时了解各项工作推进情况和存在问题,只为了早日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时刻把群众疾苦放在心上,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俯下身、勇担当,带领群众一步步走上致富路,成为贫困群众的“主心骨”。他,就是巴中市巴州区平梁镇党委书记谢江鸿。

    一

    平梁镇,距巴州主城区仅4.5公里,是巴州区离城最近的一个镇。

    凭借区位优势,平梁镇理应成为中心城区最美、最富的“后花园”。然而,平梁鲜为人知。

    2015年,5万人口的平梁镇,尚有近4000人生活在贫苦线以下。

    2016年5月,年仅40岁的谢江鸿带着区委、区政府的重托,从区级机关走马上任。“不能如期脱贫摘帽,誓不回来!”临行前,他向区委、区政府立下“军令状”。

    平梁脱贫之路究竟该怎么走?这事关平梁的未来,事关平梁5万多百姓的幸福。谢江鸿面临巨大的挑战。

    上任第二天,谢江鸿就换上了一双黄胶鞋,走村入户,调查研究、了解民意。

    “村上都有什么产业?机制、效益怎样?老百姓接不接受?”

     “贫困户是否按政策程序评定?有无漏评错评?家庭有无增收项目?”......

    走到哪里,谢江鸿和村民们打成一片,话发展、谈打算,问计于民,就像是一家人那么随和。

    5月的巴山,天气阴晴不定,时而烈日高照,时而瓢泼大雨。谢江鸿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爬坡上坎,钩烂了衬衫,刺花儿散落了他一头,火辣辣的太阳晒得他脸通红。

    “他不像城里来的干部,会说农村话、懂农村活、晓得农村事,我活了这大把年纪,没有看到哪个领导不怕晒太阳,不怕钻刺笆笼,谢书记是第一个!”平梁镇沐浴包村51岁村民冯银珍说。

    一个月下来,谢江鸿把全镇所有村跑了个遍,鞋跑烂了3双,脸晒得黝黑。

    “晚上说梦话都说的是平梁”,谢江鸿的妻子抱怨说,他几乎每晚都是深夜归家,天没亮就走了,双休日也顾不上家里,连儿子的中考都没有陪同。

    用脚步丈量出来的民情民意,最真实也最有价值。全镇的情况他了然于胸,群众的期盼他铭记在心,平梁镇的未来发展,他成竹在胸。

    在平梁镇第一次党代会上,谢江鸿代表新一届镇党委为全镇人民描绘了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围绕脱贫攻坚抓产业发展,围绕比较优势抓开放合作,围绕生态资源抓乡村旅游,推动平梁由大镇向强镇转变、由城郊镇向现代镇转变、由普通镇向魅力镇转变。

    “决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坚决确保2017年脱贫摘帽!”谢江鸿向全镇干部群众郑重承诺。

    这沉甸甸的军令状,写在纸上,烙在心上,更落实到每一个行动上。

    二

    平梁镇共有8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163户7116人。

    2016年,79户300人脱贫。2017年,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514人全部脱贫。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任务艰巨的“战争”,更是一场许胜不许败的“战争”。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谢江鸿不仅挂帅,而且出征,真正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抓在手上。

    谢江鸿认为,打赢这场硬仗,制胜之道在于精准,对症下药,靶向发力,才是脱贫致富的“金点子”。

    精准识别,找准真正的贫困户。谢江鸿有一套自己的办法,那就是“三审三定”:审户籍,定人口;审范围,定标准;审名单,定名额。

    “一碗水端不平,后续工作就难开展。”通过逐户核实、校对,整整用了3天时间,62户198人重新纳入了贫困户、剔除贫困户550户1633人。他的腿肿了,眼圈黑了,但心更踏实了。

    “谢书记不怕苦、不怕累,给全镇干部带了一个好头。”平梁镇政府工作人员彭耀鑫说,“以前进进出出的干部走路悠闲得像散步,从谢书记来了后,进进出出的干部都忙得‘跑趟子’”。

    “群众利益无小事,每一分钱、每一个项目,都是天大的事。只有精准到位见实效的扶贫,才会赢得群众真心点赞。”谢江鸿经常告诫乡村干部。为避免干部算假账、群众“被脱贫”,谢江鸿亲自设置“红绿灯”:算账要见证明。务工收入要见银行流水账单,入股分红收入要见股权证。通过建立严格的标准和程序,让假脱贫难以藏身。

    “在谢书记的带领下,全镇在‘精准扶贫’上下的功夫比‘绣花’更细更实!”平梁镇镇长户毅深有感触。

    2016年10月16日,平梁镇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在松林村实施。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谢江鸿组织党政一班人,不分昼夜工作在一线、吃住在一线、情况掌握在一线,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干,做到施工人员不下班、驻点干部不散伙。

    工人刘玉钢说,从去年10月16日至12月28日,两个多月时间,每天晚上,谢江鸿在易地扶贫搬迁的6个点位往返2次以上督查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特别是去年11月23日、12月21日、12月22日三个最寒冷的夜晚在施工现场办公至凌晨2点。

    在当地,没有一个老百姓不认识谢江鸿。“那个大汉(大个子)书记又来了!”。谢江鸿身高1.8米,身材魁梧,有群众亲切称他为“大汉书记”。

    身体不是铁打的,咋会不累呢。但他经常在乡村干部会议上饱含深情地对大家说:“吃饭的时候,我们是否想着还有饥肠辘辘的群众?大雨滂沱之时,我们能否想到还有房屋漏水的群众?在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的严冬,我们能否想到还有缺衣少被的弱势群体?”

    谢江鸿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里边记下了全镇贫困户的各种情况。他随时手机不离手。因为手机微信里有他的脱贫攻坚群、易地扶贫搬迁攻坚群、产业发展群。平梁的每一个机关干部、每一个村居干部、每一个参与平梁建设发展的企业,都是他的微信好友。通过微信、微信群上传工作动态,下达工作指令,沟通工作方法,交流发展经验……已是平梁镇工作常态。不同微信铃响,共同敲奏出平梁镇脱贫攻坚进行曲。

    在省级验收考核抽查巴州区2016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情况通报会上,省级验收考核组组长评价:“平梁镇有一个脱贫攻坚的好带头人,我们对平梁的脱贫攻坚任务放心。”

    积土为山,积水为海。在谢江鸿的率带下,2016年,平梁镇脱贫攻坚首战告捷:脱贫30户151人。谢江鸿创新的“三审三定”精准识别法、“算账见证明”、“增收项目红绿灯”等精准脱贫方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年终目标考核中,平梁镇获得巴中市“脱贫攻坚之星”的荣誉称号、巴州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巴州区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第一名,形成了脱贫攻坚巴州样板,其经验及做法在全区推广。

    三

    产业发展是群众脱贫增收的主渠道,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平梁地宽面广,又具有优越的地理优势。但这里的产业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在经过多方调研,结合当地实际,谢江鸿和镇党委一班人提出,做强现代特色农业、做大巴药产业、做美乡村旅游产业。重点发展“乡村旅游环线”、“扶贫攻坚环线”、“现代农业旅游环线”三大环线;着力打造“优质粮油”、“特色果蔬”、“良种核桃”、“生态巴药”四大品牌。

    这一发展思路得到了巴州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和支持。

    从已有经验来看,发展产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那就是有票子、有人。但谢江鸿没有花一分钱却引进了12家大大小小的企业,在平梁广袤的土地上建起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产业园。

    谢江鸿是怎样做到“空手套白狼”的?说“空手套白狼”确实有点委屈他了,在招商引资中,谢江鸿跑了多少路、磨了多少嘴皮子,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落户平梁镇新桥河村的双鑫菌业可以说是他连夜“抢”回来的。当听说这家企业有意向投资另外一个地方,他急得连夜把这家企业负责人说服并带到了平梁镇。目前,已建园区占地500亩,覆盖全村8个贫困村和2个非贫困村,菌类品种11个,搭建菌棚102个,园区道路基本硬化,就近就地解决农户劳动力平均每天120人。

    固本名贵中药材产业可以说是他说干了口水换来的。企业担心政府不兑现诺言,群众怕土地租金收不到。谢江鸿硬是用他的一腔真诚说服并感动了群众和企业负责人,并花了一周时间,带着企业负责人满山转。目前,固本名贵中药材产业基础工作正如火如荼的进行。

    为了旅游环线产业规划,平梁镇工作人员汪顺国都记不清楚谢江鸿好多次在村社、田坎,下双龙河,上青包山,带着地图在石坝子上描、车子看、田坎上跑,大家议、专家论,最终定下,从后溪=锅口=青包山=三山=胜利=桂花=松林村延线23公里,布局栀子观光产业带,走药旅产业发展路子,在沿线户户实施“万元增收工程”。

    谢江鸿知道,企业担心后续服务更不上,老百姓不愿做贴本买卖。如何“拴住”企业,还要让群众放心?

    投资企业与镇上签订战略框架协议,由他们提供种苗、技术,包产品回收,企业真金白银投入,假商拦在了平梁“门外”。

    培育设置村产业发展员、引导贫困户合伙创业、发展万元增收工程,推行“借鸡还鸡”、“借苗还果”等模式,让贫困户零风险增收;打造党建扶贫示范点、发展众筹扶贫项目,让贫困户“有人带”,产品“有销路”;结合危房改造、入户道路、庭院形象“三位一体”改善贫困户的住居环境......

    一系列脱贫攻坚新探索、新实践在平梁大地奔涌而出,一户户贫困家庭由此受益,摆脱贫困。

    在谢江鸿的带领下,如今,全镇通过企业自主发展,专合组织发力,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带动,建成了23个村级产业园、1个万亩果药示范基地、3个巴药示范基地、1个核桃示范基地、1个优质果蔬示范基地。引进各类龙头企业17家,带动贫困户328户,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全镇各类专合组织179个,带动贫困户476个,实现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家庭农场53户,带动贫困户106户,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各类种养殖大户85户,带动贫困户117户。

    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事干。平梁镇在脱贫路上的“主心骨”谢江鸿的带领下,从山尖到山下,果蔬葱郁,菌棚林立、药材飘香、栀子花开。山间田野里孕育着新的希望。

    村民从“要我干”转变到“我要干”,从“要我脱贫”转变到“我要脱贫”。老上访户吴聚传顾不上上访了,家里还有一大群鸡鸭等着他去喂;爱到城里闲逛的贫困户汪波顾不上去城里了,专心“伺候”他的那一片果树林……

    在平梁镇,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改变了许多村庄、许多人。

    世代贫困的山乡,正发生沧桑巨变。平梁变了,变美了,美在场镇、美在产业、美在新居、美在人民群众的一张张笑脸上。这种美,是由内而外的美,是实实在在的美。

    “几年时间能做好一件事,值了!”谢江鸿说,“我要继续干下去,看到大家真正实现小康!”(巴州区扶贫移民局文春生供稿)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