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亚军:不忘初心扎根一线 因地制宜脱贫攻坚

2019-09-20 17:38:2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高启龙

   熊亚军是巴州区人民医院干部,2018年担任巴州区梓橦庙镇奎星楼村第一书记。熊亚军同志不负组织重托,在脱贫攻坚一线用真情感动全体村民,用脚步拉近群众距离,用激情托起致富希望。他进村入户针对群众盼什么、干部想什么、全面小康要什么,带领村党支部、村委会实施党建引领、文化引导、精神激励、健康保障,把惠民实事好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真心真情帮村民,因地制宜拔穷根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为改变当地村民的精神面貌,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熊亚军耐心听取群众的所思所盼,例如我家的房子漏雨了,我家停水了,我家厕所帮我修一修,我儿女不孝顺,我又生病了等等。他作为奎星楼村第一书记,无论是张家长、李家短,熊亚军都一一记在心里,并不厌其烦的当好村民调解员和保健医生。为推动文化扶贫落地落实,他坚持把“农民夜校”从枯燥的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搬进农户院坝,坚持自已备课,自已讲授,用鲜活的案例讲身边事、说身边人,让党员群众学到新理念、新技术,并自觉接受道德法律的规范。为创造明亮干净的学习环境,熊亚军还自掏腰包为村委会安装了路灯和饮水机,每次学习前他都亲自动手把村委会议室和房前屋后打扫干净。8社老党员社长屈建文说:“现在村委会比过去亮堂多了,我们终于有了家的感觉。”为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熊亚军多次组织医疗专家教授进村入户开展送医送药下乡免费义诊。将价值2万余元的衣服等慰问品送到全村69户贫困户手中,群众看到扶贫部门和驻村干部真心真情帮,脱贫信心大增。与此同时,他以“四好村”创建为抓手,组织评选“五好文明家庭”,以正面典型引领示范。通过农民夜校、院坝会、村上小喇叭等多种形式曝光村上环境脏乱差、不尊老爱幼、邻里不和谐等不文明行为,从思想信念和行为方式上为群众拔掉了穷根。

   送医送药到家庭,产业致富暧人心

   在驻村工作中,熊亚军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与老人聊身体、与年轻人聊务工、与孩子们聊学习……与群众手拉手心贴心。六社村民闻国仁74岁,患冠心病,在不少医院看过,花光了一辈子积蓄,病情均无明显好转。他专程请来省名中医辨证论治,三副中药后病症减轻大半,后续治疗他亲自上门帮其调整中药用量,闻国仁的病情终于得到稳定。一社陈加胜因病失去劳动力,妻子也患有侏儒症,还有一个7岁的女儿,是典型的因病致贫家庭。他带上医院的心胸外科专家上门会诊,制定治疗方案,帮他落实了低保医保兜底政策,使陈加胜重新燃起生活希望。村民都说:“熊书记不仅是我们的好书记,更是我们的好医生。 ”

   奎星楼村是一个传统农业村,配套基础设施差,有基本劳动能力的都外出务工,剩下的都是“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门前一条河,背靠一匹坡,嫁入施家嘴,三面都环水,活路干不完,稀饭煮成水,媳妇都后悔。”这是村民过去对奎星楼村落后面貌的真实写照。面对全村基础条件薄弱,可耕面积少,青壮年人口流失严重的客观实际,熊亚军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带领奎星楼村党支部积极探索“226利益模式”和“以购代捐”扶贫模式,发展集体经济,反哺贫困户和全体村民。先后完善了村集体引入业主发展核桃产业,取得收益后,土地承包者占6成、村集体占2成、贫困户占2成的分红机制,村集体获得的2成收益全部用于壮大集体经济。近年来,该村已种植核桃800亩,养羊200头,养牛96头,种植无公害蔬菜300亩,芍药400亩,联营水产30亩,种植油菜500亩,带领村民走上产业致富之路。

   辛勤耕耘结硕果,扶贫路上不停步

   奎星楼村在熊亚军同志真帮实干推动下,各类扶贫项目有力实施,贫困户由2014年精准认定的88户318人,下降到2019年的6户11人,累计脱贫82户307人。他负责的驻村帮扶工作得到了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表彰。奎星楼村先后评为省、市、区“四好村”,扶贫工作成绩和经验在巴中电视台、四川日报、大众健康报、家庭与生活报、巴中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

   为夺取脱贫攻坚全胜,熊亚军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摆在首位,今年以来,他又为村上培养了4名入党积极分子,成功回引2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同时利用“七一”建党节、农民丰收节等重要节日节点开展文化扶志、以购代捐、健康扶贫等惠民活动,让扶贫的脚步在百姓生产生活中永不停步。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