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乡村“小医院”担当“大健康”

www.scol.com.cn (2018-09-27 14:45:55)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高启龙  

    四川在线消息(张道光)“以前,我这骨质增生老毛病,每次疼痛都要到镇医院作理疗,一月要跑好几趟。现在村卫生室建得象个‘小医院’,中西医都能看。腰背痛时我就到村医哪里推一推、刮一刮,我有三、四年没去过镇医院了”。在谈到农村医改给老百姓带来的健康实惠时,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曾口镇书台村四社村民张平安赞口不绝。

    改革开放40年来,巴州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重基层、保基本,全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实现了乡村一体化、阵地标准化、村医职业化、服务均等化。农村基本医疗制度不断完善,村民健康保障全面提升。

    乡村卫生一体化  基础更牢靠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健康中国必须从基层基础抓起。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以贯彻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为指针,以全面深化医改为动力,出台《巴州区乡村卫生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巴州区乡村医生养老补助暂行办法》,从体制机制上增强农村医疗卫生发展后劲。一是人员管理一体化。建立乡村医生“乡聘村用”管理体制,村医由乡镇卫生院统一选配,对无乡村医生的村,由乡镇卫生院从本院卫生技术人员中选派,确保村村都有乡村医生。二是财务管理一体化。将村卫生室各项收支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分村建帐。乡村医生劳动报酬由乡镇卫生院统一核算、统一发放。三是业务管理一体化。全区统一规范村卫生室服务项目和服务标准,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基本设施由乡镇卫生院统一配置,定期更新。四是信息管理一体化。将乡镇卫生院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居民医保等核心信息延伸到村卫生室统一采集、动态管理,乡镇卫生院挂包医生负责业务指导。五是资产管理一体化。村卫生室房屋、办公设施、医疗设备由乡镇卫生院按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统一清理核实,分项登记备案,定期盘点,防止流失,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了过去乡村医疗卫生工作管理缺位、工作脱节、服务失范等问题。白庙乡柳林村乡村医生鲜新文说:“在乡村卫生一体化发展中,我当场天可以到乡卫生院帮助坐诊。村民集中体检时,乡卫生院派医生到村里来给我帮忙,实现了乡村医疗资源互补,农村医疗基础更牢靠,百姓享受的健康福利更多”。

    阵地建设标准化   看病更方便

     为方便群众就地就近看病,近年来巴州区先后投入农村医疗卫生发展资金1.2亿元,在全区建成标准化卫生院和中医馆29个,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和中医角382个。乡镇卫生院规范设立了门诊服务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区、辅助检查区、中医药服务区、康复服务区、职工周转房住宿区。内、外、妇、儿、中医、老年病等功能科室齐备,彻底改变了过去乡镇卫生院规模小、科室少、服务单一的状况。村卫生室规模和功能科室按服务人口多少合理确定,1000人以下的村,业务用房最低不少于60平方米,1000人以上的村,业务用房达120-200平方米。村上设有诊断室、治疗室、理疗室、康复室、中医角、药房,配备有输液、打针、消毒和针灸、刮痧板、拔火罐、光疗、电疗等适用装备。曾口镇石溪村乡村医生王成十分感慨,他说:“过去我父亲当赤脚医生时,村卫生室只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老三件’,现在村卫生室通过改革开放40年发展,设备多了、功能齐了,我们的技术也提高了,村民家门口看病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近年来,巴州区还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区为契机,不仅强化了乡村中医药服务阵地建设,而且还要求村中医角必须为村民提供中成药不少于50种、中药饮片不少于100种、常用中药材不少于200种。家住梁永镇宏福村三社村民罗彦群说:“现在村卫生室跟医院差不多,中西医都能看,中西药任你选,太方便了”。

    乡村医生职业化  群众更信赖

    清江镇塘坝村乡村医生孙大权说:“改革开放前,我们叫赤脚医生,那时靠扯草药、挣工分维持生计。改革开放后,我们改名乡村医生,国家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投入力度,现在我们不仅有规范的村卫生室,而且每年还到区上参加免费职业化培训,上班发补助,退休有补贴,工作舒心,养老放心”。40年来,巴州区在改革开放的旗帜指引下,大力加强乡村医生职业化发展。一是完善人员准入制度。明确进入乡村医疗机构技术人员学历、年龄、职称等规定,确保乡村医生队伍“老、中、青”相结合的年龄梯队和“高、中、初”相匹配的技术梯队。二是完善免费培养培训机制。每年由区卫计局牵头,对在岗在册的乡村医生集中开展 1-2次适宜技术全科培训,分期分批组织年轻乡村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升履职能力。三是完善经费补助政策。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给予定额补助,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给予“一般诊疗费”补助,提供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按人头拨付服务经费。对乡镇卫生院医生下派到村卫生室工作的,由区政府给予每人每月200元生活补助,对获得执业医师、取得主治医师资格的,由区政府每人每年给予1000元、2000元激励性补助,确保乡村医生经济待遇逐年增长。四是完善“一补三险”保障政策。“一补”:对符合政策规定退出乡村医生岗位的人员,由区政府按工作年限给予一定生活补助。“三险”:乡村医生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区政府每人每年给予1000元补贴,工作期间由乡镇卫生院统一办理工伤或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医疗责任保险,有效化解乡村医生执业风险,解除后顾之忧。五是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对乡村医生工作绩效实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记入村医个人档案,作为执业注册、补助发放、职称晋升、评先、续聘重要依据。年度考核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按规定注销执业资格。通过职业化发展,全区1000多名乡村医生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金碑乡黄垭村二社高血压患者苟良志长期在村卫生室随访用药,血压一直很稳定。他说:“现在村医技术好,服务又周到,我信得过,用不着再往医院跑”。

    健康服务均等化  保障更充分

    在深化医改工作中,巴州区把解决农村健康服务不均衡、健康保障不充分放在首位。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巴州区深化医改实施方案》,明确各级政府是健康供给的责任主体,各级医疗单位是健康供给的责任实体,区乡各部门是健康供给的责任群体,全方位多渠道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制定《巴州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巴州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办法》,推动基层医疗服务以“治病为主”向“健康促进为主”转变。明确乡村医生主要担负保基本、防大病、控慢病、治未病的职能,做好签约家庭公共卫生、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健康档案、病后康复、健康随访、健康评估、双向转诊等工作,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保障村民均等享有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此同时,制定实施《巴州区医疗卫生扶贫专项方案》,对建卡贫困人口、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慢性病患者等困难人群的健康服务工作实行乡村联动服务,政府兜底保障。枣林镇灵山村三社建卡贫困户王华英去年患椎间盘突出,在区医院手术治疗,花去医药费12600元,通过新农合、医疗保险、健康扶助等政策报销12440元,个人只付了160元。王华英说:“现在农村医疗政策真的好,为我们老百姓看病住院上了‘双保险’”。

    40年医改之路,为建设健康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巴州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档升级,乡村医务人员想服务、能服务、会服务、服好务成为常态。农村群众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疾病防控、优生优育、医养结合等卫生与健康需求得到充分保障。全区正以全民健康促进全面小康的发展格局续写新时代农村医改新篇章。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