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 王绍林
为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规范巴城的农贸市场管理,提升城市颜值,连日来,巴州区全面对巴城各临时市场进行规范整治,陆续开展搬迁工作,不断提高市民舒适度。
“这个市场终于要重新规划、整治了,以前过路、接娃儿放学直接堵得不行,还特别脏乱”,家住的后坝临时市场附近的陈淑清说道。在西城街道后坝便民市场内,道路两旁拉起了警戒线,不少违建业主正在搬运物品,施工人员拆除违规摊位、清运建渣……拆违行动正火热进行。
日前正在拆除的后坝便民市场始于本世纪初,是市民自发兴建的便民市场,地处中心城区,区位优越优越。市场占地3000余平米,内有9条小巷,900多个流动摊位,规模相对庞大。
然而,经历了十多年的变迁更迭,发展演化,该市场内“脏乱差”、“肠梗阻”、消防安全隐患等现象日益突出,给周边居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也严重破坏者城市颜值,是十足的巴城创文路上的难点,然而这样的临时市场还有好几个。
一方面是环境“脏乱差”,另一方面是摊贩和消费者的民生需求,怎样实现两者的平衡?今年以来,巴州区实行堵疏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动员摊贩腾空物品,彻底拆除现有菜市场,对环境混杂现象“拔点去根”;另一方面综合利用现有资源,引导流动摊贩入市经营。扭住临时市场整治这一重点,城市的堵点和管理难点,逐步对巴城的肖家巷、水井湾、后坝临时市场等予以拆迁。
“拆除以后,整个市场变得宽敞,更加规范 、更加安全,给大家都带来了方便。”看到规模化的搬迁场景,过路市民李小会不禁竖起了大拇指。市民满意度提升 ,城区也更加规划美丽了。在经过连月来的艰辛努力,各临时市场逐渐完成搬迁,做到还街于民。
据悉,为确保平稳快速搬迁,结合市民诉求“大起底”群众反映的问题,对辖区内临时农贸市场进行了全面摸排,了解商户和群众意愿后,巴中市巴州区还成立了拆迁专班,组建政策宣讲、信访稳定等7个工作组,深入临时市场挨家挨户做工作,讲政策、做解释,实现了稳定和谐搬迁、零信访工作目标。自8月底水井街临时市场拆迁启动以来,累计拆除固定摊位1000余个,将规范打造2个专业农贸市场,规范后的2个专业农贸市场共设置固定摊位662个,占地面积超10000余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