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蓄水池 成都这样"谋"与"动"

2020-05-06 15:05:57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高启龙

●“成都人才新政2.0版”将注重从城市机遇、行业机遇、企业机遇、要素保障四个维度构建人才竞争新优势,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提供城市发展机遇,推动人才跨区域自由流动●将共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和海外人才工作站,加快建设蓉港人才合作示范区,建立海外人才项目“预孵化模式”,更大范围内推动成渝联合柔性引进海外人才。适时启动建设TOD人才枢纽,打造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创新共同体□本报记者 林凌 罗向明

  弹好“协作之调”,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日前,四川与重庆签署人才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提出要强化双核引领,做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蓄水池。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集聚人才的桥头堡之一,成都如何当好这个“核”?签约仪式后,成都有哪些“谋”与“动”?

  研究制定“成都人才新政2.0版”

  根据协议,双方将积极推进政策制度协同。成都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邓涛表示,将紧贴城市长远发展战略和用人主体需求,研究制定更具精准性的人才政策体系。

  其中重要一项便是研究制定“成都人才新政2.0版”。新政将跳出传统思维,注重从城市机遇、行业机遇、企业机遇、要素保障四个维度构建人才竞争新优势,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提供城市发展机遇,推动人才跨区域自由流动。

  据了解,成都将着眼推动成渝相向发展,立足东部新区建设发展的现实需求,着眼“未来之城”管理模式、治理方式、规划体系、建设体系的长远需要,研究细化人才政策,打造吸引各类人才的“强磁场”,助推东部新区成型成势。

  此外,成都还将研究制定产业生态圈人才计划实施办法,围绕重塑产业经济地理,突出头部企业在人才评价中的主导作用,构建精准化差异化人才项目体系,引导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资源向产业生态圈集聚。

  适时启动建设TOD人才枢纽

  高水平建设创新平台,对于推动人才资源高质量供给、高效率配置和高效能转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成都将充分发挥成渝地区企业、高校、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作用,共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和海外人才工作站,加快建设蓉港人才合作示范区,建立海外人才项目“预孵化模式”,更大范围内推动成渝联合柔性引进海外人才。

  邓涛透露,作为创新平台建设的一大亮点,成都将适时启动建设TOD人才枢纽,打造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创新共同体。按照设计,成都将依托构建成都都市圈,探索建设人才资源协同大厦,鼓励重庆、省内各市(州)院所入驻,构建“总部+基地”“研发+制造”等智力共享机制。

  此外,成都还将升级打造“蓉漂人才发展学院”,链接更多成渝地区的优质师资资源,新规划布局一批培训基地,打造多要素汇集的协同应用场景,引流、汇集、转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国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才流量。

  高质量开展校地合作

  高质量开展校地合作,持续激发创新活力。成都将积极推动相关主体与成渝两地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努力将成渝高校的科研优势充分转化为企业的创新优势和城市的竞争优势。

  联合研发。聚焦产业功能区主导产业发展需求,设立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新型孵化器,共建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新经济应用场景和高品质科创空间,推动成渝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协同引才。创新“企业提需求、高校出编制、政府给扶持”协同引才机制,支持成渝高校“产业教授”兼职从事创新创业活动,合力集聚一批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共育人才。鼓励成渝高校围绕企业需求调整学科课程设置,支持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培训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提高人力资源匹配的精准度。

  邓涛表示,成都要当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集聚人才的桥头堡,坚定不移提升核心引领功能、充分发挥辐射作用,为实现成渝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