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17.8万未脱贫人口基本实现“两不愁”
“国家的扶贫政策太好了,让我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7月6日,凉山州美姑县树窝乡洛资村村民吉海机者说,今年,他们一家将脱贫“摘帽”。
凉山州是全国深度贫困“三区三州”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经过五年攻坚奋战,截至2020年初,凉山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97.5万人减少至17.8万人,贫困村从2072个减至300个,贫困县从11个减至7个,贫困发生率从19.8%降至4%。
今年,凉山州还有300个贫困村要退出,17.8万贫困人口要脱贫、7个贫困县要“摘帽”。从2月份起,凉山州一月一次研判部署、一月一场战役推动,锁定1707个扶贫项目复工开工、301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建设等重点难点,围绕项目建设、产业就业、特殊问题治理、脱贫攻坚领域作风建设等方面聚焦聚力,整体进度符合预期。
□四川在线记者 何勤华
易地搬迁 让贫困群众“挪穷窝”
从今年2月到6月,凉山州针对事关全州脱贫攻坚全局的重点工作,集中时间精力全力打好五次战役。1月31日,凉山州部署了首场战役。此后,几乎每月底,凉山州都召开相关会议,既通报上一场战役的推进情况,又对下一场战役的打法进行安排部署。
五次战役中,以易地扶贫搬迁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重点。
6月18日,金阳县德溪乡德姑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举行入住欢迎仪式,来自该县老寨子乡、谷德乡、向岭乡的265户1508人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开启了他们的幸福生活。走进德溪乡的安置点德惠社区,一条条宽敞的硬化路,一栋栋崭新的住房,一排排整齐的路灯映入眼帘。
老寨子乡补久村的吉克日布一家,搬进了新居。新房南北通透、布局合理,客厅、卧室、厨房、洗手间一应俱全。他说:“以前住的是土坯房,楼房只在县城里看到过,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也能住上楼房。”
凉山州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等大事来抓,该州“十三五”期间7.44万户35.32万人要完成搬迁任务,涉及集中安置点1492个,集中安置搬迁群众5.48万户26.31万人。至6月底,住房已全部建成,搬迁入住7.32万户34.7万人。
“到6月18日为止,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工。”昭觉县相关负责人说,以“乡三有”为例,全县47个乡镇中心校、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部达标。
凉山州扶贫开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6月30日,凉山州7个未“摘帽”贫困县中,涉及脱贫退出考核验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凉山州3.7万户17.8万未脱贫人口“两不愁”基本实现,“户六有”基本达标,300个未退出贫困村“村五有”和7个未“摘帽”贫困县243个乡镇“乡三有”全部达标。
发展产业 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今年以来,凉山州充分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省内对口帮扶等机制,切实抓好产业发展、务工就业、政策兜底等工作落实,多措并举确保贫困群众收入达标。
近期,位于高寒山区的金阳县丙底乡打古洛村,村民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迎来了错季蔬菜的丰收。
“打古洛村专业合作社以订单农业方式,种植了200亩西兰花,以每天80元的务工费让村民参与蔬菜管理,增加他们的工资性收入。”丙底乡副乡长、打古洛村第一书记丰国军说。
“每亩给贫困户带来不低于2000元的纯收入。”金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海波说,在今年年初,该县结合贫困群众后续扶持的可行性举措,分别在丙底、南瓦、天地坝等7个乡镇19个贫困村,种植西兰花、莲花白、海椒、马铃薯等多种错季蔬菜品种,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务工增加收入。
“陈书记,感谢你当时劝我种植石榴,早知道有这么好的效益,我就该多种植一点。”近日,会东县铁柳镇三村村村民张会军遇到驻村第一书记陈大华时说。三村村已于2018年退出贫困村。陈大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发动村民种植石榴,张会军家种植了1500多株。
去年,张会军家的石榴初步挂果,收入2.5万元左右,预计今年收入将达到10万元左右。陈大华说,三村村已种植突尼斯软籽石榴3500多亩,户均种植石榴20亩左右,预计今年全村石榴收入将达320万元。
针对搬迁至集中安置点的群众,凉山州将完善集中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安置点便民服务水平。同时,通过健全基层党组织、健全社区治理机制、强化宣传引导加快社会融入等方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规范社区管理,让搬迁群众更好更快融入新生活。此外,积极盘活迁出地土地资源,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全面推广电商扶贫,拓宽搬迁群众收入渠道。
凉山州还持续抓好产业增收,坚持不误农时,加大奖补力度,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众应种尽种。据统计,凉山州今年小春粮食增产0.45万吨、增长1.6%,大春粮食扩大4.1万亩,烟叶移栽86.09万亩,发放鸡鸭鹅苗105.7万羽、仔猪1.4万头。
在就业方面,凉山州深入推进线上“春风”行动,输出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93.1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4.18万人,今年未“摘帽”的7个县已输出就业41.1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