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黄河情】草与沙的战争

2020-09-25 16:02:47来源:四川网络广播电视台编辑:高启龙

如果有人问你,草原应该是个什么模样?你肯定会脱口而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确实,在这深秋季节驱车行驶在若尔盖大草原上,金黄的草叶沿着天际线一路铺开,深蓝的天空让人目眩,而两旁的高原红柳则是层林尽染。驰骋的速度,艳丽的色彩让每位媒体采访团的记者都目眩神迷,每越过一个山丘都想停下车来近距离地贴近那迷人的风景。

  而在这如此令人迷醉的画面背后,是高原治沙工作者付出的辛劳。媒体团的采访点位是位于阿坝州若尔盖县辖曼镇西仓村的治沙点。行前记者就得知,因为黄河故道沙源不少,若尔盖草原西北部便成了沙化地多发处,加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为扩大可利用草场面积,人为对湿地挖沟排水,导致湿地和草地退化、旱化。2007年前后的统计,若尔盖沙化土地面积就达4000多公顷。

(若尔盖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档案图)

  在草原沙化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当地大风一起便沙粒飞扬,吹得人睁不开眼,而雨一下又是沙子往下冲,堆积在公路上阻断道路,甚至需要用推土机把沙土铲开才能通车。不少沙化地已看不到草场护栏,牧草更是枯瘦不堪。冬天来临牦牛找不到牧草是常有的事,就算开春了,牦牛刨土寻找草根的情景也屡见不鲜。

(若尔盖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档案图)

  车到治沙点,抬眼望去一片郁郁葱葱,流沙的痕迹几乎难以找到。而周边的山脚下,白色的牧民帐篷和黑色的牦牛是分外显眼。

  冷冽的山风中,等着我们的是一个双颊泛着明显高原红的小伙。一番自我介绍之后,记者得知,他是若尔盖县林草局生态修复股助理工程师涂胜。

  涂工三言两语就把如何治沙说得清楚明了:在沙化地上用高山柳编织的围栏划出方格,格子里撒下特定品种的草种,施牛羊粪肥,再对治沙区域进行三年的封闭管理。

  乍听起来,治沙似乎也不是难事,但在这场草与沙的长期战争中,人力和自然比起来,要想占得上风那是困难重重。治沙是一个长期工程,难就难在草怎么才种得活。沙化地既不保水,也没有腐殖质,种下的草种,即便不死于“营养不良”,也很难扛得住高原漫长冬季的霜冻和雨雪。涂工告诉记者,上面说的办法一般需要5-8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初步恢复地表植被,一亩沙化地的综合治理成本接近万元。

  

阿坝州若尔盖县辖曼镇西仓村治沙点

  在无人机的视角下,纵横排列的治沙围栏顺着山腰绵延开去,在接近山丘顶部的地方,沙土的黄色似乎还占有一席之地。而当我们意识到要花上十年的时间,脚下这片沙化地才能真正恢复,也才真正理解治沙的不易,与岁月较量的不易。在西仓村,经过多年治理约3000亩沙化土地已被青草和灌木覆盖,而西仓村的改变是若尔盖县8万余公顷沙化土地发生巨变的缩影。截至2019年底,若尔盖累计投入资金3.7亿元治理各类沙化草原,治理后沙化土地植被盖度平均增加30%以上。

(若尔盖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档案图)

  离开前,我们得知涂胜工程师并不是本地人,而是追随爱情来到高原安家落户。说起自己的职业选择,小伙子还挺实在:草原是我现在的家,治好沙,植好草,就是为我的娃儿找到未来的家。此时,冷冽的山风再次拂过小伙子的面庞,两团高原红,分外醒目。

  (四川网络广播电视台 杨波 盖世伦)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