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县千村行|从“买青川卖全国”到“买全国卖全国” 青川电商“版图”越拓越宽

2020-10-14 16:17:49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高启龙

9月22日,青川竹园镇打造的精品民宿“八里驿站”。四川在线记者华小峰摄

一县一策

“这是我们第一次和社区、社群电商合作,在私域流量上开拓项目。”9月22日,刚从杭州回到青川县的王淑娟,谈起“她初心”公益项目,立即变得健谈起来。

王淑娟所说的项目,是首次从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转向在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推广的青川中蜂“蜂箱认领”活动,目标区域是杭州、上海等地。

33岁的王淑娟是青川电商业的代表,与她同时起步的青川电商达人还有很多。从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起步,青川县借力浙江对口支援、阿里巴巴集团上门培训契机,电商销售“从0元到过10亿元”,带动就业3300人,助力2000余建卡贫困户户均增收3500余元。□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萍张红霞向朝伦燕巧

百花齐放 电商达人们的升级之路

11年前,王淑娟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一天,店里来了两位阿里巴巴集团的志愿者,挨个邀请店主参加电商培训。王淑娟敏锐地意识到,这是未来的大方向。她报名成为首期培训学员,从此与电商结缘。

2014年9月,王淑娟成为见证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的“敲钟女孩”。

几年帮扶,阿里巴巴种下的电商种子,点亮青川的重建和发展之路。青川县商务局商务服务中心主任杨公华对全县电商发展轨迹熟稔于胸,说起全县1000家个体电商,他很快排了序:排名第一的是“川珍”,这家食品企业年销售额4亿多元,来自于电商的有8000多万元。之后,是两位名气很大的年轻女性,赵海伶和王淑娟,她们各自的企业依托电商,销售青川特色农产品等,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再后,从青川远嫁到山东又回乡创业的赵荣,是青川电商队伍中最擅长做“微商”的,每个月销售额超过60万元。此外,还有患有小儿麻痹症的严凤,不等不靠,自主创业投入电商,每月销售额超过10万元;从一家物流企业在青川的代办点,到现在代办七八家物流企业业务的黄良,其物流“版图”越扩越大、越拓越宽。

如今,电商达人们的经营视野,既立足青川又向全国拓展。

王淑娟与杭州企业合作,包装、销售袁隆平新开发的盐碱地适种大米“袁蒙大米”,还受邀参与杭州余杭区“稻香小镇”农产品品牌包装,她准备在小镇开设“青川馆”,用实体旗舰店来展示青川特色农产品。青川县副县长段菲说:“青川的电商达人们已走上‘买全国,卖全国’的新道路。”

青川县商务局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县已建成电商产业园、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双创”空间),围绕电商网络、产品营销、仓储物流、产品溯源、人才培育“五大体系”,培育电商企业35家、个体网商1900余家。全县为电商配套服务的物流企业达36家。2019年实现网络交易额12亿元、网络零售额5.5亿元。

电商带动“合伙人”的日子越过越甜

“只卖山里人的东西。”这是赵海伶的电商网页宣传语。赵海伶说的“山里人”,是青川的养蜂人、种菌人、养鱼人、种茶人等,他们都是赵海伶的“合伙人”。

“我养蜂20多年,以前因交通闭塞酿出的蜂蜜销路不好。2013年,与‘海伶山珍’合作后,稳定了销路,养蜂数量和规模逐年提高,收入越来越好。”52岁的青川县三锅镇村民杨鸣是赵海伶的“合伙人”之一。他酿出的蜂蜜搭上电商之路后,销路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甜。他家买了小汽车,过上了好日子。

“青川农产品+电商”,历经12年发展,“海伶山珍”已从一家网店发展成为省级龙头扶贫企业,有创业基地6145.45平方米、实体店和超市10家,帮助350户贫困群众年均增收1.5万元。通过大力发展电商订单农业,乔庄镇创业致富带头人唐述刚做大“电子商务+专合社+扶贫车间+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以低于市场价10%的价格让利出售菌种510吨,与323户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合同。唐述刚帮扶的252户贫困户,户均年收入达1.1万元。

青川黑木耳、青川竹荪、青川天麻、七佛贡茶、白龙湖银鱼、青竹江娃娃鱼、唐家河野生蜂蜜,拥有7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青川,是四川省第一个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也是国家生态农业试点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国家农业产业化基地示范县。通过电商,青川山货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青川持续探索“特色产业、电商企业、电商服务站、电商培训+贫困户”的电商扶贫“4+1”模式,已直接带动1.8万余农户参与发展关联产业,培育扶贫产品245个。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