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舞蹈表演
成博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文 汪衡/图
11月5日,“决战决胜谱新篇·文化扶贫在行动”网络主题传播活动四川站记者一行来到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村。该村位于北川老县城东,紧邻地震遗址纪念馆和唐家山堰塞湖,羌语称为“拿巴日格”,因村内有一座天然的双人石椅而得名。
根据当地传说,恋人或夫妻坐上石椅就能爱情甜蜜,婚姻幸福长久。一个坐拥独特自然资源的村子,却由于地处陡峭山崖,在过去长期是北川典型的贫困村。“当时我们村的小伙子都不容易想到对象,年轻的姑娘都嫁到别的村子里去了,”说起石椅村的过去,石椅村村支书陈爱军不无感慨。
羌族多声部表演
口弦表演
2000年开始,石椅村用三年时间,通过村民自己筹款的方式,修通了从山下到石椅村的水泥路。此后,结合石椅村自身的水果、茶叶等农产品优势,以及当地村民主要为羌族的特色,石椅村按照打造“川西羌寨”发展规划,着眼于乡村特色旅游业的发展,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道路改造、人畜饮水、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建设,带动村民自主创办农家乐。
“我们以世代居住于此的羌族居民为主,但对于如何发掘羌族文化元素,助力本地文旅发展却没有经验,”陈爱军表示,为了充分挖掘本地的历史和民族文化资源,村里请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羌年”省级传承人、四川省羌学会会员母广元,手把手教当地村民、干部,如何让游客来石椅村时,能切身感受到当地特色。
母广元的到来,为石椅村带来了“母大爷羌族优秀文化讲习所”。结合当地五个羌族文化非遗传承人和一个志愿服务队伍,石椅村的文旅开发逐渐发展委全村男女老少共同参与的大生意。“一开始,大家不愿意来讲习所,我们就通过给每人每天补贴30元的方式,吸引本地村民,尤其是妇女来学习羌歌、羌绣等特色民俗文化项目,”陈爱军表示,“如今,我们村的年轻人已经很少外出务工了,村里的农家乐和果园使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奔小康。”
母广元向记者介绍石椅村历史
羌笛表演
5日当天,当地村民就位记者团一行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羌族传统文化节目表演,精彩的羌族歌舞,非物质文化遗产羌族多声部、羌笛、口弦,显示出这座山村蓬勃的文化活力。
如今,石椅村初步形成了3月赏花采茶节、6月瓦尔俄足节暨枇杷节、7月李子节、冬至节的转山会、腊月间的年猪节等特色文化品牌活动,颇具当地特色的羌绣、草编、竹编、马槽酒等也被融入到当地文旅体验中。
石椅羌寨
据陈爱军介绍,石椅村始终坚持“文旅相融、农旅并举“的发展思路,先后成立了石椅水果专业合作社和拿巴日格旅游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发展枇杷、李子等果园1300余亩,茶园450亩。同时依托特色水果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旅游接待农家乐17户,已形成日接待5000余人的休闲度假村,年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年收入800余万元,带动全村104户345人(其中贫困户4户9人)增收,2019年人均纯收入达15000余元。“一开始,村里的枇杷由于销路不畅,只能卖到5元一斤。近年来,通过做强品牌、打通线上销售渠道,石椅村的枇杷售价已经提高到20至30元一斤。”
接下来,石椅村还将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吸引更多自驾游客到石椅村观光,同时,针对亲子旅游的需求,开发茶果采摘,古生物化石、天坑、古羌族文化等研学项目,“石椅村在上一任村支书任内修通了连通山上山下的生存路,我希望在我担任村支书期间,能为石椅村修筑一条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陈爱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