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扶贫在行动·四川篇|阿坝茂县:从羌族传统文化里,绣出幸福致富花

2020-11-09 15:17:59来源:川观新闻编辑:高启龙

成博 川观新闻记者 肖姗姗/文  汪衡/图

羌族有“云朵上的民族”之称,在羌族悠久的历史中,发展出了羌绣、羌医等技艺。正如国家级非遗羌绣传承人李兴秀所说,“羌族虽然不是一个富裕的民族,但却是一个富有的民族。”4项国家级非遗、18项省级非遗、64项州级非遗、136项县级非遗,它们无不彰显着羌族先民的智慧,也为当地的文化扶贫工作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可能性。

羌绣传承人李兴秀

在羌族百姓口中,羌绣又叫扎花,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靠着绣娘的领悟与慧心代代相传,她们自己构图、自己画样,然后凭借一双巧手绣出画样。李兴秀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从长辈那里学习并领悟了羌绣的技法。

真正使她意识到羌绣价值的,是1980年的一次经历。当时还是当地一名小学教师的她,修了一副叠溪镇的神龟回游。“我拿到景区去,景区的工作人员居然愿意出价60元来买。那时候我一个月的工资才8元,”李兴秀至今记得当时工作人员的出价给自己内心带来的震惊,而更令她震惊的是,这位工作人员转手将神龟回游卖给一位外国游客,对方出价360元。“那一刻我知道,我们羌族妇女几乎都会的扎花,原来有这么高的价值。”

当地绣娘进行羌绣制作

1982年,李兴秀带着自己的羌绣作品到北京参加展览。当发现参展人员知道蜀绣、湘绣、苏绣、苗绣等,却对羌绣一无所知时,李兴秀哭了,她下定决心要把羌绣发扬光大。她辞去了小学教师的工作,开始全身心投入到羌绣的传承与推广中。

今天,李兴秀在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有了自己的工作场所,还在茂县多地拥有7个基地,通过培训,前后向24000多人传授羌绣的刺绣、图案、针法等技艺,许多学员学成后,一天就能挣五六百。

羌绣产品“云云鞋”

李荣贵的羌医馆同样位于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羌医与中医同宗同源,不同之处在于,羌医所使用的草药多数产自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正是基于羌医的这种特点,李荣贵发动高山居民参与到种药、采药的行列,持续带动居民增收。

羌医馆内部

同时,李荣贵的羌医馆已经开出9个实体店。他的徒弟杨勇富经营的羌医馆不久前刚在成都开业。杨勇富家住在茂县附近的高山上,父母均有疾病,家庭经济困难。21岁那年,杨勇富投入李荣贵门下学习羌医技能,推拿按摩、疏通经络等,李荣贵都倾囊相授。“看到徒弟在外面独当一面,我非常安心。”李荣贵说。

李荣贵的羌医典籍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