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眼 蓄水池 防火道 防火码——“互联网+”助力防控森林火灾

2021-01-18 17:00:57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高启龙

1月14日,西昌市红星林场的工作人员在森林瞭望塔值守。

1月1日,凉山州喜德县克拉乡的干部和森林防火工作人员一起,用工具将林下杂草、枯枝落叶、田间剩余物、田埂草等可燃物点火焚烧,开展计划烧除。

2020年12月24日,鸟瞰西昌市区周边山林中新建的蓄水池组。

2020年12月22日,西昌市川兴镇数十名村民在防火小组长的指挥下新辟林间防火隔离带。

西昌市川兴镇森林草原防火检查站是出入林区的主要路口新建的固定式智能防火检查站。1月14日,工作人员对进入林区的人员和车辆加强火源管控。

1月15日,凉山州冕宁县泽远镇,一辆准备进入林区的车辆被镇上的防火队员拦下,示意司机扫描路边的二维码后方可进入林区。

2020年12月30日,凉山州冕宁县林草局工作人员检查在当地林区中新设置的消防取水点。

2020年12月22日,西昌市川兴镇配备的小型消防车行驶在林区新开辟的森林防火通道上。

四川省政府近日发布2021年森林防火命令,本年度全省森林防火期为1月1日至6月30日,其中2月1日至5月31日为森林高火险期。

“先扫防火码,登记后再进入林区。”1月15日,在冕宁县泽远镇,一辆准备进入林区的车辆被镇上的防火队员拦下,“扫码路口的二维码,登记填写信息就可以放行。”自去年开始,凉山州多个县市实行“扫码进山”模式,林区入口处的显眼位置均张贴了防火码。“防火码是以森林防火卡口二维码为抓手构建的一套管控体系。”冕宁县林草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套系统依托互联网平台,提升对森林草原火灾风险监控效率,延伸监控时空,减少监控盲点,是我省利用“互联网+”手段推进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的一部分。

西昌市红星林场有林地30万亩,种植的多数为云南松,这里是中国最大的飞播林区域。一座白色的5层瞭望塔屹立在普诗乡的山顶,它的顶端安装了一套名为“森林眼”的森林防火监测与预警系统。随着鼠标的拖动点击,监控画面实时呈现在液晶屏幕上,逶迤群峰中画面可切换,疑点可放大,林场的工作人员用预警监测系统查看着林区情况,开启了一天的工作。这套系统能结合地形地貌,白天360度对半径10公里范围内的人和物实施无死角式全景拍摄;夜间,它自动切换成热成像模式,自动识别半径10公里范围内的火点,一旦发现燃点会及时报警。该系统的上线为护林防火早发现、早行动赢得了时间,也减轻了护林员的工作负担。

2020年12月22日,数十位西昌市川兴镇的村民在当地防火小组长的带领下用锄头和砍刀开辟出一段大约有十米宽,近千米长的林间防火隔离带。通过无人机的镜头能看到,成形的隔离带与脊背路、腰带路相连,整个重点林区路路相通、带带相连。凉山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已进入关键阶段,截至去年12月底,已建成车辆防火通道13142公里、应急通道(摩托车道)7055公里、防火隔离带9800公里、消防蓄水池18693口、停机坪3处、瞭望点153个。

西昌市将在重点林区规划部署20套“森林眼”视频监控系统,目前已完成建设9套,整个系统上线后,监控面积将覆盖95%的林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