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东西部协作培训班开班第一天,他们向四川学什么?

2021-10-15 13:28:0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徐浩程

 

学员们参观领克汽车成都工厂,考察东西部协作产业合作情况。

四川在线记者 文莎 文/图

10月13日-14日,全国东西部协作培训班在四川开班。13日当天,全国28个省(区、市)负责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区域性结对帮扶工作的150余名学员到成都、汶川的5个点位实地察看东西部协作项目实施情况,了解四川乡村振兴的特色做法和经验。

“2019年9月,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培训班首次在川举办;两年后,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开局之年,四川再次承担全国性的培训任务。这既是对前浙川东西部协作成果的一次检验,更是一次鞭策,激励我们比着学、赛着干。”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对口办专职副主任陈伟说。

敢想、敢干,敢于打破“老把式”

现场教学的第一站,来到了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学员们走进古色古香的川西街巷,踏在蜿蜒的青石板路上,两旁是黛瓦白墙搭配褐色的雕花木质门窗,一抬头,每个屋檐下挂着红灯笼,头顶装饰的五彩遮阳伞轻轻随风飘荡,鼻间则是郫县豆瓣酱绵密的酱香。

 

学员们到战旗村考察。

“牢记‘走在前列,起好示范’的殷切嘱托,战旗村的发展一天一个样,现在已经升级为国家4A级景区。”战旗村党委书记、村主任高敏德向学员们介绍。

 

学员们到战旗村考察。

战旗村乡村振兴的秘诀在哪里?揣着疑问,北京市第六批东西部协作内蒙古挂职干部领队、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郑宇寻找着答案。一路上,从党建宣传栏里“三问三亮”的工作方法,到土地综合整治建设新型社区,再到农村集体经营建设性用地入市、引进乡村旅游项目,这一系列创新机制让郑宇深有启发,“思路决定出路。特别是干部群众敢想、敢干,敢于打破‘老把式’,值得学习、借鉴。”

同样,在现场教学的第二站——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先锋村,不少学员发出“向四川学习!”的感慨。

先锋村原本是一个农耕为业的传统村落,近年来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先锋村带来了希望。但是,怎样才能让村民共同参与、自愿搞发展?当地“打平伙办九大碗”的酒席置办方式,让干部们有了灵感。

 

先锋村。

简单来说,“打平伙”就是采用 AA 制方式筹集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服务资金,“九大碗”即镇党委政府统筹做好规划设计,村两委牵头开展风貌景观打造、道路设施配套和排污系统建设,村民参与实施饮用自来水改造、户厕(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院落整治、家庭卫生习惯养成和户办产业经营,形成各上几道菜、共办一桌席的人居环境整治良性局面。

精准对接所能所需 农户“变身”产业工人

75分钟车程后,培训班学员们抵达汶川县东西部协作来料加工总部。在这里,工人们正在忙着裁剪、缝纫、熨烫。无痕内衣裤、校服、工装、广告体恤、围裙、礼品袋、购物袋……从这里生产、代加工的产品将不断发往全国市场。

学员们到汶川县来料加工总部(汶川县威州 镇七盘沟村),考察东西部协作就业帮扶工作情况。

“汶川来料加工产业起步比较艰难,因为过去村民绝大部分在务农,思想比较保守,觉得自己是农民挣不了这个钱。如今在沿海城市的对口支援下,思想上有了较大的转变。”来料加工总部负责人杨梅说,“从2018年发展到现在,汶川从无到有,摸着石头过河,目前已有来料加工车间37个,其中总部车间1个、乡镇总车间12个,分车间24个。”

“在这上班还习惯吗?”考察的过程中,珠海市乡村振兴局扶贫协作与对口支援科科长冯婧与羌族姑娘张志巧攀谈起来。“我来这里上班一年多了。之前在其他地方打工,后来选择了家门口的来料加工总部,这里相对来说时间自由,有时候请假要去接送一下小孩子上学也比较方便。”张志巧回答。

“这样的帮扶很精准!”冯婧说,东部有市场,西部有劳动力,通过来料加工将两地的需求进行了精准对接,农户变成了产业工人,既提升汶川造血功能,又促进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解决了困难群众长远的生计问题。

汶川县来料加工车间是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期间,浙江义乌与汶川携手培育而成。而在新一轮东西部协作中,汶川县与浙江长兴县组成新的结对关系。今年6月,两地签署了《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框架协议》,将共同推进产业合作、经贸交流合作、公共服务合作、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以及建立健全合作机制。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