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代同步伐,奋力书写四川文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1-11-01 10:34:11来源:川观新闻编辑:徐浩程

川观新闻记者 肖姗姗 成博

五年不长,但足以让写作者们在文学之峰再上一个高度;五年不短,给予了写作者们丰沛的灵感,构建出一个全新的文学时代。

2021年11月1日至2日,四川省作家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将在成都召开。2016年至今,又一个五年。

这五年,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在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最前沿,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在重大建设的火热现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生死战场……文学川军扎根巴蜀大地,聆听时代声音,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代同步伐,用心用情用功书写新时代四川文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这五年,阿来、罗伟章、梁平、龚学敏等中坚力量不断刷新高度,周恺、爱潜水的乌贼、庹政、夜神翼等新生力量不断拓展宽度……描摹时代画像的他们,笔尖涌动的是四川作家心系苍生的家国情怀。

先来看这样一组数据。五年来,我省先后有1部作品获鲁迅文学奖,2部作品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4部作品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2部作品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5部作品获全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16件作品获第九届四川文学奖、12件作品获第七届四川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凉山叙事》等多部作品翻译成英、俄、法、德、日、意、阿拉伯、乌兹别克、阿尔巴尼亚等20余种语言,《星星》诗刊年发行量超过30万册,全省作协会员在全国重要文学报刊发表作品逾500篇(首)……

文学川军,用文学表现现实,用作品回答时代,共同谱写出四川文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正如著名文学评论家张学昕所言:“以阿来为代表的四川作家,一代又一代,努力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局面。”

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本次作代会召开之前,记者深入四川省作协,梳理这五年来厚重的工作报告,铭刻在字里行间的五年,是缩影,是历史,更是四川文学交出的时代答卷。

上至107岁马识途

四川作家中坚力量笔耕不辍

2020年10月11日,马识途《夜谭续记》作品研讨会在成都成功举行。106岁的马识途用一部精彩的川人川事小说集,给读者讲述一个特殊年代的四川故事;2021年10月,107岁马识途凭借超强记忆力日积月累写在台历上的甲骨文研究著作《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正式付印,再次震惊文坛。究竟是一片什么样的文学土壤,让一位百岁的老人仍然笔耕不辍?

如马老般笔耕不辍的,还有阿来。作为当代中国的一线作家,阿来的创作状态保持着高水准:五年间,他收获了百花文艺奖、鲁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阿来由此成为四川文学史上首位既获茅奖、又获鲁奖的作家。2019年,阿来推出他首次以汶川大地震为题材,凝聚10年心血的长篇小说《云中记》,再次彰显他强大的文学创作实力。著名评论家李敬泽评价:“从《尘埃落定》《格萨尔王》《机村史诗》,包括《蘑菇圈》《三只虫草》等等,到现在《云中记》,这一系列的写作,几乎就是一个宏大的建筑,而到《云中记》,是宏大的建筑一块封顶的石头摆好了。”而在阿来自己看来,“很幸运,我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事实上,与我同样幸运的,还有很多四川作家,他们都引领了时代写作风气。”

如阿来所言,五年来,四川作家携着他们的四川故事,在各类文学评奖中均频频斩获。裘山山的小说《雪山上的达娃》获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章泥的长篇小说《迎风山上的告别》、阿克鸠射的长篇报告文学《悬崖村》获四川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此外,名家新人佳作不断面世。梁平诗集《嘴唇开花》《时间笔记》《忽冷忽热》,龚学敏诗集《四川在上》《像李商隐一样写诗》《濒临》,罗伟章小说《半岛上的白蝴蝶》《寂静史》《谁在敲门》《凉山叙事》,马平小说《我看日出的地方》《塞影记》、杜阳林小说《步步为营》《惊蛰》、蒋蓝非虚构作品《黄虎张献忠》《蜀人记》等一批优秀作品成绩不俗。

四川作家正以澎湃的激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壮丽篇章。

新生代作家持续发声

未来的大师正在四川成长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

优秀文学作品纷呈的背后,是作协系统改革的深化。五年来,省作协先后举办新会员培训班、基层作家培训班、中青年作家班、鲁迅文学院西南班、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和网络作家培训班等17期,累计培训1500余人次。发现文学人才、培养文学人才,对文学、对作家的尊重在这五年里孕育出灿烂的文学果实。

据了解,当前,省作协会员中,45岁以下青年作家的比例达14%。近两年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中,“80后”作家占比超过42%,“90后”作家占比超过10%。通过几年发展,全省青年作家队伍基本形成层次丰富、构成多元、门类齐全的创作态势。“70后”“80后”青年作家继续保持旺盛的创作活力,“90后”“00”后等更年轻的写作群体开始涌现,逐步走上文学前台。

这其中,来自乐山的周恺堪称翘楚。2019年,他的处女作、再现历史烟云下众生相的长篇小说《苔》成为了文学圈的年度现象级作品,斩获了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作品”等二十多种奖项,入选《扬子江文学评论》排行榜长篇小说榜等多个好书榜单,周恺本人也成为《钟山》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届“《钟山》之星”文学奖的年度青年作家……有人拿《苔》对比《白鹿原》《繁花》,也有人拿《苔》对比李劼人的作品,作家阿乙如此评价:“这是一个大师的青年时代。”

获奖后,周恺仍然保持了极强的创作激情。2020年,他推出了极具先锋实验性的小说集《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又以一种与《苔》大相径庭的风貌出现;2021年,他的第三本书——小说集《少年、胭脂与灵怪》上市,仍然以四川方言叙述,再次惊动文坛。

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侯志明曾这样感叹,网络作家、自由撰稿人等新的青年写作群体迅速成长,为青年作家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绘制了四川文学与时俱进、薪火相传的美好图景。“周恺、王柏林、麦子、雍措、鲁娟、木帕古体、阿薇木依萝、颜歌、七堇年等近年创作成果丰硕,天蚕土豆、庹政、爱潜水的乌贼、月下蝶影、夜神翼、月斜影清等一批网络作家作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的确,五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迎来新机遇,网络作家积极而活跃。而四川,作为全国网络文学重镇,成绩袭人。据《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作家影响力榜单解读报告》显示,爱潜水的乌贼荣登男频网络文学作家影响力榜单第二,飞天鱼、姒锦、百香蜜上榜。一言的《金缕词》获第四届“咪咕杯”网络文学大赛IP项金奖。庹政的《商藏》获第二届泛华文网络文学“金键盘”奖。2021年9月,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2020年度)发布,四川两位网络作家榜上有名,分别是爱潜水的乌贼和天蚕土豆,包揽海外影响力榜一二名。“不可否认的是,在网络文学呈“井喷式”发展的20多年来,网络文学川军一直是其中一股无法忽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中国网络文学领域中持续发声。”侯志明如此说道。

阿来对青年作家寄予厚望。“青年写作的今天正预示着我们文学的未来。”

文学扶贫走在前列

四川作家俯身大地书写沧桑巨变

当脱贫攻坚成为时代交付给中国的命题,这场贴近乡村、涤荡心灵、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宏伟实践无疑是中国故事中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也是中国文学最应该关注的领域之一。这些年来,很多作家用文学的方式来描绘脱贫攻坚,这方面最早取得成就并获得广泛影响力的正是四川作家。

“四川文学扶贫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曾高度赞扬四川的文学扶贫工作。五年来,四川省作协开展的“万千百十”文学扶贫活动,切实鼓励作家们走出书斋,积极投身火热的生活,重建文学与时代、社会的关联。为真实反映脱贫攻坚壮阔历程,四川作家把一些驾轻就熟的东西放下,行走在乡村大地的他们,始终不忘坚韧执着地探访采写,催生出一大批脱贫攻坚主题文学精品,锻炼培养了一支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文学川军队伍,共组织广大作家书写脱贫攻坚文学作品,公开发表、出版作品990余篇(首、部),其中一些焕发顽强生机的作品,构成了乡土文学的崭新环节,并成为新时期中国乡村沧桑巨变的风俗史的重要脉络。

“在忙碌的工作之外,我梳理了9年积累的丰富素材,加上出版社编辑老师的善解人意,不断与我磋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终于让我完成了《悬崖村》的创作,并顺利出版发行……愿《悬崖村》化作催人的号角,激荡拼搏脱贫攻坚、筑梦全面小康的奋进力量。”作家阿克鸠射在回想《悬崖村》的创作时这样说。

五年来,四川作家以高度的文学自觉精准描绘脱贫攻坚绚丽多彩的壮举,发表和出版脱贫攻坚作品数量多影响大。省作协先后与中国作协共同为《高腔》《山盟》《通江水暖》《大国扶贫》《天边的学校》《古路之路》等10多部有影响的脱贫攻坚文学作品举办研讨会;《凉山叙事》入选中国作协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悬崖村》获“中国好书”奖;《高腔》改编为舞台剧在北京和省内演出……

从脱贫攻坚现场汲取创作养料的同时,省作协也通过捐书、采风等方式,将文学、将文化送到乡间。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五年间,全省各级作协累计向贫困地区捐赠图书66000余册,组织开展脱贫攻坚主题创作采风采访200余次,签约扶持脱贫攻坚主题作品107件,各级作协会员扎根脱贫攻坚第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体察民情民意,与干部同苦同乐感受艰辛快乐。

星星之火文艺燎原

文学活动精彩纷呈影响深远

建设文化强省,文学责无旁贷。对于四川而言,既要让文学之花绽放光彩,更要把文学的种子播撒到每一寸土地上。

过去五年,由省作协主办的“中国文艺理论前沿峰会”形成品牌效应,“《星星》年度诗人奖”“《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成为全国诗歌界重要奖项和品牌活动之一。“华语青年作家奖”连续成功举办5届,并且逐渐获得“鲁奖”风向标的美誉。与中国作协联合主办承办首届“中国·南亚国家文学论坛”、第五届中国网络文学论坛,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们,在四川以文会友,持续提升四川在全国文学领域的可见度与美誉度。

此外,名家看四川、红色文学轻骑兵·百场讲座进基层等大型文学活动不断推出,极大提升了四川文学的影响力,让更多基层作者、青年作家获益匪浅。

新诗百年,四川一直是全国的诗歌重镇。上世纪80年代,四川诗歌全国瞩目。如今,诗歌又焕生机,各种诗歌节在四川遍地开花。此外,每年数百场文学活动,滋养着四川作家的精气以诗为名,四川不断整合全省诗歌文化资源,多个市州结合自身特点开展诗歌奖、诗歌周等文化活动,在促进诗歌创作与研究交流的同时,全省整体的诗歌阅读、创作与研讨氛围日益浓厚。草堂诗歌奖、阿来诗歌节、西昌邛海·“丝绸之路”国际诗歌周、陈子昂诗歌节、泸州老窖国际诗酒文化节……从年初到年末,诗歌文化如春雨滋润着四川的每一寸土地,孕育出处处盛开的诗教之花。

值得一提的是,始于2017年的“成都国际诗歌周”,即将迎来第五届。刚好也是五年,“成都国际诗歌周”以诗为媒,广邀中外诗人莅临蓉城,将这座城市传承千年的诗歌氛围分享给更多人。

“在世界格局变化以及全球化的视野下,尤其是‘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跨语际、跨文化、跨区域的诗歌交流已经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诗歌共时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届成都国际诗歌周开幕式上,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的一席话,道出了这场来自成都、来自四川的诗歌活动,所蕴含的全球性意义。

文学高峰不孤冷

五年妙笔生花照亮平凡人生

把四川建成文化强省,不仅仅要有优秀的作家、优秀的作品,还要在全川上下,形成爱阅读、爱文学的浓厚氛围,从而带来全省文化面貌的整体提升。

2020年6月30日,省作协与四川日报社、省图书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实施为期3年的“红色文学轻骑兵1百场讲座进基层”暨省图书馆·21市(州)讲座联盟活动。截至目前,已在全省开展主题讲座67场,9000余名基层作家、群众,通过这个活动,实现了近距离与作家、与文学作品的接触,真切感受文学精彩魅力。此外,以“文学照亮生活 阅读成就人生”为主题,在省图书馆每月举办川籍作家系列讲座共8场。

2021年春节期间,一档全新的视频文学节目“川观文学课”登陆川观新闻,从大年初一到初四,通过视频,4位四川儿童作家与小朋友们分享阅读与写作的感悟,成为春节期间一场别样的线上文化体验。在今年4·23世界读书日前后,省作协与川观新闻再度联手,邀请到3位作家,以“与文学再次相遇”为主题,面向社会读者分享自己的文学故事。

线上文学传播成果丰收,线下世界的文学建设同样成就卓著。在四川省图书馆,专门开设了四川作家优秀作品收藏阅览厅,为读者阅读与学者研究四川作家优秀作品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收藏展厅还借助新媒体资源,开展线上服务,服务更广大范围的读者、研究者。

让文学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人,这是四川繁荣文学创作的丰硕成果,更是四川建设文化强省的题中之意。五年砥砺奋进,五年妙笔生花。当我们以五年为尺度回看四川文学发展时,优秀的作品、丰富的活动,无一不是四川文学界围绕中心、记录时代、服务人民的体现。四川文艺从“高原”迈向“高峰”,迈向的并非一座孤峰,而是一座让人人都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学之峰。

“未来五年,放眼日新月异的生活气象,推动文艺攀原登峰、文化繁荣兴盛,努力开创四川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的新局面。”耳顺之年的阿来仍激情澎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