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1
货车司机陈虎最近有件高兴事儿——全省首个货车司机“暖心之家”在他常跑车的成德南高速金堂服务区上设立,在这里可以平价吃饭、住宿,免费做饭、洗衣,更重要的是可以免费洗澡。“我们常年在外跑,路上能洗个澡简直是奢望,‘暖心之家’,真暖心!”
货车司机“暖心之家”是2021年省交通运输厅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21项重点任务之一。今年5月以来,这张满满的任务清单上陆续打下了不少“钩钩”。截至目前,21项重点任务已基本完成。“我为群众办实事”,给群众交通出行带来了哪些变化?
出行更快捷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开行川渝跨省公交
这两天,达州市宣汉县君塘镇湾桥村村民符纯祥心情格外舒畅——他种的60亩花椒,收购商给出了35元/斤的收购价,比去年16元/斤的收购价足足翻了一倍。在他看来,一方面是花椒市价有所上涨,“但关键是我们村的路变成了可以双车并行的油路,运送物资更方便。”
符纯祥口中的路,是今年10月建成通车的君大产业环线,连通大成镇、君塘镇。宣汉县交通运输局局长付光华介绍,这条环线将不成规模的土路、村道、社道等打通,成了畅行路、产业路——确保撤并建制村的道路畅通、群众再也不用绕行,还带动沿线百亩果园、蜀宣花牛、优质牧草、花椒等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让出行更方便,为产业做支撑——像君大产业环线这样的农村公路建设,在全省全面铺开。今年,省交通运输厅聚焦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把“优先方便撤并建制村群众出行”放在首位,提出了新改建农村公路8000公里、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4500公里、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工程900公里的目标,截至目前,已分别建成1.7万公里、6923公里、930.3公里,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织就了一张更密的路网。
川渝毗邻地区的群众出行也更加便捷。12月24日6点50分,驾驶员毛堂兵和往常一样,开着公交车准点从泸州市合江县白鹿镇出发,前往重庆市江津区塘河古镇景区。当天是赶集日,车上基本满员,背着背篓的乘客准备到塘河赶集。
分属不同省份的白鹿和塘河接壤,两地间居民来往密切。毛堂兵说,以前没有公交时,老百姓基本坐“黑车”出行,安全没保障。现在这条公交线跑完全程不到2个小时,起步价2元,最高5元,每天有10多个趟次。
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运管局获悉,为满足川渝两地和毗邻地区群众的跨省出行需求,今年以来,川渝两地已开行跨省城际公交线路13条、毗邻市县跨省农村客运班线8条。未来,部分城市还有望实现省际公交与电商配送融合,省际公交将变成赶场车、快递车、学生车。
出行更省心 39对服务区新建充电桩,“司机之家”提档升级
“充电难”一直是困扰新能源车车主的一大难题。
“以前自驾出游,常常要提前做攻略,定好加电路线,有时不得不下高速公路去加电。”车主唐珂说,但今年下半年他发现,四川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站越来越多,上个厕所、歇一会儿,车就能补足电继续出发。
“今年全省高速公路上,有39对服务区新建了充电桩。”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累计在79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建成充电桩设施,计划2022年春节前全部投用。这些充电站平均间距60公里,覆盖全省20个市州,打通了川渝、川陕、川黔、川滇4个方向出川充电通道,编织起了一张以成都为中心,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贯通全川的充电网络。
免费洗澡、做饭、洗衣服,最低1元可过夜,吃饭“一荤两素”只要10元……近日,在成德南高速金堂服务区“上线”的首个货车司机“暖心之家”,让货车司机出门在外不仅省心,更感到暖心。
我省共有63万货车司机,常年奔波在外。今年,省交通运输厅在原有“司机之家”功能基础上,着力解决司机如何能吃好、休息更方便、车货更安全等重点问题,打造“司机之家”升级版——“暖心之家”,在主要货运通道、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内河水运进行建设,让司机们能够“吃口热和饭、喝盅温开水、冲个热水澡、困场巴适觉、停次放心车(船)、穿身干净衣、摆回龙门阵”。
记者了解到,到2022年底,四川将建成“暖心之家”15个,到2025年底,这一数量将增至33个,基本实现主要货运通道和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全覆盖。
农村的快递、包裹运送,也更省心。9月,“金通工程”交商邮合作的样板——宜宾市江安县阳春镇姜庙村“金通·邮快驿站”正式投用。除了收集快递之外,这个驿站还具有客货运输、邮政快递、农产品经销等服务功能。借助“金通工程”,姜庙村盛产的大白李只需要一天时间,就能送上全国各地的餐桌。
今年以来,以“金通工程”为依托,我省交通、邮政、商务部门加强合作,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88个乡镇开展交邮融合,建成3136个“金通·邮快驿站”,设立金通车辆代运邮件快件合作线路163条,累计代运业务量145.68万件,物流体系基本成型。
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的背景下,今年9月,川渝两地推出11个“川渝通办”交通运输高频事项,涉及公路超限运输许可、经营性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换证、经营性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转籍等。四川或重庆籍贯的货车司机、货运企业、客运企业,可以在川渝任一省(市)办理上述行政审批事项,而不用专门回户籍所在地办理。
出行更安全 明确“一支队伍管执法”,信息化应用保障道路安全
11月1日,《四川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条例》正式施行,从法规层面明确,全省交通运输领域“一支队伍管执法”。
多年来,我省交通运输领域共有公路、路政等7支行政执法队伍,执法相对分散。去年底,从省级层面开始改革,我省将交通运输系统的行政执法职能综合起来,交由一个队伍执行,并通过标准化、职业化、规范化、信息化等建设,促进执法迈向标准统一、形象提升、执法规范的法治轨道。“对群众来说,以前需要面对多个执法队伍,现在只需面对一个;对执法对象来说,行政执法将更为规范和严格。”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前有顶层设计,后有落地施行。为“降伏”非法营运这一道路安全的“拦路虎”,今年以来,道路运输非法营运专项整治行动在全川展开,涵盖机场、火车站、汽车客运站,以及城乡接合部、乡镇人口密集集散地等。
11月26日傍晚,一辆从重庆出发的“地下班线”车辆悄悄驶过大竹境域,直奔达州。接到举报后,达州市通川区、达川区、高新区三个区的执法力量马上在辖区高速出口进行布控,但这名“黑车”司机似乎有所防备,连续变换路线逃避执法。各部门紧密配合、共享信息,及时调整布控措施,不久后,嫌疑车辆在达州南出口被达州高新区联合执法队伍查获。
信息化的应用,为保障道路安全提供助力。今年8月起,成都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总队正式启用“智慧法眼”——基于城市交通大脑数据库,利用车载监控设备、移动执法终端等,侦测车辆资质、设备状态等,快速识别仿冒车、巡游出租汽车GPS等设施设备异常、网约车双证不全等问题,实现精准查处。这双“眼睛”还具备出租车运力实时监控和调度、帮助乘客快速准确查找失物等功能。
据介绍,以往,对问题运营车辆的发现依赖经验判断,人工甄别的时间长达10分钟;而借助“智慧法眼”,系统只需 2-5秒,精准度高达95%,监测范围超200米,“人盯人、人盯车”成为过去式。目前,“智慧法眼”已在双流机场、熊猫基地、IFS等交通枢纽、旅游景点、重点商圈投入使用,未来,还将覆盖成都全市,并从出租车领域拓展到“两客一危”等运营车辆领域。记者 王眉灵 文露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