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县域内片区划分全面完成 全省划分乡镇级片区809个、设置中心镇700个

2022-01-11 09:43:21来源:川观新闻编辑:徐浩程

记者1月10日从四川省民政厅获悉,统筹推进全省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会议召开后,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做好县域内片区划分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提高站位、细化措施,经过两个多月努力,截至目前,片区划分“调查摸底、基础研究、初选方案、优化完善、方案确定”五个阶段如期完成,全省县域内片区划分全面完成。

从片区数量来看,全省共划分乡镇级片区809个,其中:城市片区48个、城乡融合片区201个、农村片区560个;村级片区6812个,划片成果与省委总体考虑高度契合,有效破解了镇村逐一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数量过多、力量不足、开支过大等难题。

从片区规模来看,全省乡镇级片区平均包含3.83个乡镇,片区平均人口10.35万人,平均面积600.74平方公里,为更大范围促进产业集中连片、适度规模发展,培育做强区域经济版块奠定了基础。

从发展格局来看,县域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功能分区更加明晰,城镇体系更趋合理,全省共设置700个中心镇(127个县级政府驻地未设中心镇)、128个副中心镇、7392个中心村,县域内“县城(驻地镇)—中心镇(一级镇)—其他乡镇(街道)—中心村—其他村(社区)”的城乡梯次发展格局已初具雏形,将为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

据省两改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片区划分仅仅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后续还有“按片区编制规划,按规划优化布局、配置资源”,关系着今后短则5年、长则15年的发展大计,这就要求各地必须有宏阔的视野、深远的考量,不能简单“刨堆堆”“画圈圈”。

为督促指导各地科学开展县域内片区划分工作,省两改办重点做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强化培训,吃透会议精神

为指导各地把准省委意图,吃透会议精神,省两改办先后组织召开了两次专题培训会。11月1日,省两改办围绕“怎么看”“怎么划”“怎么推”三个方面,就因地制宜做好全省县域内片区划分工作进行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的培训解读;11月17日,省两改办召开民政系统视频调度会,就片区划分的工作站位、政策标准、推进举措等方面,进行了再动员、再培训、再部署。同时,督促各地深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确保按期、高质、全面完成县域内片区划分工作。

调度指挥,把准划分要求

11月上旬,省两改办组建3个工作组,分赴川东北、川南、川西等地开展调研指导。针对调研中发现个别地区存在的政策把握不够精准、片区功能定位模糊、中心镇(村)设置不够合理等问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县域内片区划分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制作了“一套图、一套表、一套方案”的工作模板,规范资料报送工作。加强重点地区的县域内片区划分调度指导,先后组织召开黄河流域2州5县、长江流域县域内片区划分专题座谈会和全省县域内片区划分工作调度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为各地把向、释疑、鼓劲,助力片区划分工作谋深、做实、划准。

统筹衔接,做到三个对接

据省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片区划分不是单纯的为划片而划片,更重要的是谋划好中长期发展,必须加强战略谋划和工作对接。省两改办坚持系统思维,督促指导各地在划片过程中做到“三个对接”:对接中省重大战略、重大项目落地,包括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对接“十四五”发展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确保已有规划明确的重点项目能够在空间规划中承载;对接两项改革“后半篇”24个专项方案,确保方案明确的建设方向、建设重点,尤其是场镇、产业、学校、医院、养老院、应急中心等布点,能在新的片区空间中落地,加快实现“调适、调顺、调优、调强”的改革目标。

严格把关,省市集中会商

为确保各地片区划分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合规性,省两改办主任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对广安、南充、德阳的片区划分初选方案进行了会商,为全省方案会商工作提供做法参考、解决共性问题、规范会商标准。12月2日至12月16日,省两改办会同省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等8个省直部门,对其余18个市(州)、162个县(市、区)的片区划分初步方案,进行逐页、逐图的研究讨论,并向18个牵头部门书面征求意见,之后出具会商意见。随后,各地结合省两改办反馈的意见建议,经过专家论证、意见征求、公示公告等程序,并报市(州)审定后,形成了最终片区划分方案。

下一步,省两改办将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全面梳理“十四五”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和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专项工作方案等方面的政策、资金、项目,集成出台一批具有含金量的政策举措,支持县域内片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 “主干牵引、强支带动、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

记者 李丹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