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依然是热话题之一。其间,四川日报全媒体联合重庆日报推出“川渝对对碰”策划,邀请两省市代表委员共话发展大计。第一期,我们关注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
川渝对对碰
去年以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入快车道,特别是在两省市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趋势更为明显。其中,川渝高竹新区是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
规划总面积262平方公里的川渝高竹新区,地跨四川省广安市和重庆市渝北区。去年底,川渝高竹新区管理机构揭牌暨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举行,标志着这个目前川渝两省市共同批准设立的唯一一个跨省域省级新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除了推动毗邻地区产业融合发展,川渝高竹新区还肩负着更为重要的改革创新任务——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
目前,新区建设进展如何?改革任务怎样推进?在全国两会上,川渝两地代表委员展开了热议。
谈进展
“536”改革成果初步形成
全国两会启幕之际,川渝高竹新区供电服务中心的新办公场地正紧锣密鼓地施工,预计6月投入运营。届时,川渝两地电网企业将借鉴管委会的运作模式,共同参与机构日常运营,为新区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一体化办电服务。
“我们争取为全国跨省域一体化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渝北区委书记于会文介绍,在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方面,川渝高竹新区已彻底打破行政区划,按照“先定山水后定城”的规划思路和“政策就高不就低、成本就低不就高”的优惠条件,初步形成“536”改革成果,即经济活动5个一体化、社会事务3个属地化、6大跨省域共建机制。
“典型案例就是税费征管。经梳理,广安市和渝北区的税费征管差异事项有801项。”全国人大代表、广安市委书记张彤说,随着川渝高竹新区的建立,双方共同成立了全国首个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中心,“目前已有725个事项实现统一,以前企业办税需花时间在渝北、广安来回跑,如今在新区可即到即办。”
“川渝高竹新区发展其势渐成,未来可期!”于会文展望,从长远看,新区将加快建设成为“三区一城”,即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试验区、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区、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先行区和重庆中心城区新型卫星城。
谈机遇
政策区位产业优势日益凸显
川渝高竹新区仍然面临改革发展的挑战。
张彤表示,当前,新区处于夯基垒台、聚力成势的关键时期,建设任务艰巨繁重,面临着基础相对薄弱、产业实力不强、项目支撑不足、资金比较短缺等现实困难,国家赋予的改革任务还需要在实践中从体制机制方面不断探索。
“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张彤认为,从国家层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出台后,一些后续配套政策将陆续推出,政策效应逐步放大。同时,川渝两省市也在为支持川渝高竹新区改革创新发展“量身定制”系列政策措施。此外,随着南北大道、川渝大道、包茂高速高竹互通等骨干道路建成通车,新区的区位优势将日益凸显。
于会文将目光瞄准产业。“川渝高竹新区最大的产业优势是汽车产业。”于会文介绍,目前,新区已集聚160多家以汽车研发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企业,能够很好地为渝北的长安福特、长安汽车、上汽依维柯红岩、上海通用五菱等主车企业做配套,加之川渝两地给予新区加快发展的28条优惠政策,包括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氢能示范基地、四川省汽车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在内的项目纷纷看好这里。
提建议
在川渝之间建更多的“高竹新区”
今年2月,《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2年重大项目名单》印发。其中,川渝高竹新区高等职业教育基础设施项目引起住川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的关注。
“新区发展人才至关重要,川渝高竹新区应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自身体系建设,做好未来发展规划。”苏华建议抓住政策窗口期,扩大职教本科规模,加快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加快推进地方普通本科学校向应用本科学校转型,积极鼓励独立学院转设、建设一批职教本科学校和应用本科学校。
“还要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大力推进产教融合。”苏华认为,通过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落实企业和学徒补贴政策,落实产教融合型企业“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和相关税费政策,加快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突破,将职业教育推向更高水平。
“川渝之间不能只有一个高竹新区。”住渝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建议,打造一批毗邻地区合作发展的示范平台。支持合川、广安、长寿打造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区,推进遂宁、潼南建设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推动资阳、大足共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围绕川南渝西地区产业协作,共建产业园区,探索区域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推动内江、荣昌共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跨行政区组团发展模式建设泸州、永川、江津融合发展示范区。
“要在财政协同、财税利益划分、招商引资项目异地流转等领域加快完善毗邻地区加强合作的保障机制。”王济光建议。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付真卿 吴浩 重庆日报记者 颜若雯 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