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步步向前推进,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团结带领乡亲们脱贫之后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
(2022年6月)
川观新闻记者 钱国康 樊邦平钟帆 任鸿 徐浩程 摄影/视频 肖雨杨 巴中观察 施皓文
红色,党旗的底色。这一抹红,是先烈为新中国成立抛头颅洒热血染就的无畏;是党紧密联系群众,矢志不渝为民服务的赤诚。
红色,也是红军入川第一城通江县的代表色。行走通江,“赤化全川”“平分土地”等石刻标语向人们“讲述”着这里作为川陕苏区首府的历史。
当年,红军入川后,着手恢复、建立各级党组织,发展党员。在党的领导下,红军和川陕两地人民群众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改、妇女解放、婚姻改革等运动,新式社会治理雏形初现。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军精神。通江在新时代基层治理中有哪些探索创新?6月29日至7月1日,四川日报全媒体一线蹲点采访组来到通江,到农村、进社区,对话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感知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脉动。
干群互信
“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管大事小事都要当回事,基层治理才有群众基础”
6月30日,采访组一行从通江县城出发,沿着全国首条红色主题高速——镇广高速王坪至通江段行驶约20分钟,来到了沙溪镇王坪村。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坐落于此。临近“七一”,前来祭奠烈士的干部群众不少。
当天,王坪村也多了一份热闹——村里来了燃气公司施工队,很快,居民家就能用上天然气了。
“气走哪里运过来的呢?”“好久安得好?”在门外转悠的村民王绍和与施工师傅攀谈起来。年过古稀,不仅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还能用上天然气,王绍和直叹,“放以前,想都不敢想”。
6月30日,燃气管道正在陆续铺设安装,已有部分村民家中已经用上了天然气。
在王绍和看来,能通上天然气对于王坪村来说绝对是件大事。而这件大事,起初推进并不顺利——一头,部分群众嫌安装费贵;另一头,燃气公司认为成本太高。
转机源于今年3月29日,通江县委在王坪村开展了民生诉求“大起底”活动。县委书记李玉甫来到群众中间,收集诉求,有群众就提到了天然气问题。“事实上,很多村民有意愿,但不了解收费依据。这次,燃气公司现场把成本算了算,还作出了优惠,这事就成了。”王坪村党委书记殷雄介绍。
不仅是通天然气这样的大事,会上,村民反映的不少“小事”,也得到了妥善解决。
村民王强的“糟心事”是邻居家树木长得茂盛,影响了采光,也存在安全隐患。“他们家年轻人在外务工,家里也没有修枝的工具,就没解决。”王强说。
民生诉求“大起底”活动现场,王强提出该问题后,村两委研判认为这是村里可以完成的事,很快就组织力量把王强家的“小事”解决了。
“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管大事小事都要当回事,基层治理才有群众基础。”沙溪镇党委书记李天志感慨,民生诉求“大起底”就是把话筒交给群众,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的难题。党员干部的作风实了,群众的心气顺了,才能够同心同力同向推动基层治理。
不止在王坪村,为加深干群信任关系,更好地服务群众,今年3月,通江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开启了民生诉求“大起底”工作,要求县级领导下基层、乡镇主要领导进农村、村社干部走村入户,“打捞”群众诉求。历经三个多月,全县共收集各类民生诉求11360起,其中有3450起现场得到办结,剩余的7910起将限时办结。
“这是一项政治工程、系统工程、民生工程和作风工程,我们想以此为切入点,让全县党员干部转变工作思路和作风,让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成为常态。”李玉甫表示。
“以前,要面对几百人开村民大会,难免心里打鼓。通过开展民生诉求‘大起底’工作,我认识到,群众诉求等不得、拖不得,只有直面问题、主动担当,才能收获群众的信任。”到广纳镇担任党委书记不久的吴劲松深有感触,“你勤勤恳恳做事,群众看在眼里,自然就会支持你的工作。”
这是6月30日航拍的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
服务精准
“党员干部深入单元格,让基层组织离群众更近了,基层治理也更实了”
“那天感谢你哦,要不是你的电话,我可能就‘遭’了。”6月30日,天气炎热,广纳镇万轮村村民张富德提着西瓜来到村民曾庆勇家中,表达感谢。
张富德是万轮村的巡河员。几天前,通江县天气突变,眼看一场暴雨就要来袭,山洪预警随即发布。正在河中巡查的张富德对即将到来的危险浑然不知。紧要时刻,该村单元格信息员曾庆勇打来电话,张富德及时撤离。
“不到1个小时,河里的水便暴涨了1米多,如果不是曾庆勇的电话,后果不堪设想。”张富德回忆。
能在第一时间将险情通知到人,这背后要归功于当地的一项工作创新——单元格制度。
地处大巴山深处的通江县幅员面积4119平方公里,人口72万。“两项改革”后,撤乡并镇、村社合并,当地面临群众服务管理不精准、难精细的挑战。
今年3月,通江县按照定格、定人、定责、定效“四定原则”,以全县基层党组织为依托,在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基础上,再将全县的村和社区细划为了7709个单元格,推动基层治理能到边、到底。
“单元格”内的信息员谁来当?下沉力量,通江县发动各级机关干部、普通党员和志愿者深入单元格,专司政策宣传、信息收集、代办服务、应急处突和矛盾化解等工作。记者在万轮村看到,网格化服务公示牌多处张贴,网格员以及信息员的电话和工作单位都在上面。
以“网格+”为治理抓手,社情民意“信息网”、排查管控“过滤网”、风险防范“安全网”、干群关系“联心网”越织越牢,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延伸到了每家每户。
“网格化最大的好处,就是精准、精细、快捷。”让诺江镇党委书记赵怀舜印象深刻的是,前阵子,因疫情防控需要排查从重点地区回来的人员。每个单元格最快半个小时、最慢1个多小时就汇总了信息,全镇摸排出47人。
“我也是信息员,单元格内每家每户都有一名‘明白人’加入微信群。有事直接群里通知,没回复的就挨着打电话。”诺江镇秋锦山村党总支部书记屈昭顺一边翻手机通讯录一边告诉记者,“所联系群众姓名前都备注了‘单元格’,一搜索就出来了,不会遗漏。”
记者了解到,得益于单元格制度,在那一轮疫情防控中,通江县在6个小时内完成了13万人次的核酸检测工作。
除了信息传递更精准,有了单元格,群众服务工作也更精细。
“过去,一个村1000多户只有几个干部联系,群众要找到干部比较难。现在不一样了,一个单元格里就有一个信息员,群众找人好找了、办事方便了。”赵怀舜介绍,以单元格为基础,该镇推出了“通快办”服务试点,让群众的事在网格内“痛快办”。
将事情“了”在网格内,据介绍,近三个月来,通江县依托单元格为群众办理代理各类事项5000余件(次),化解纠纷3500余起,及时排查上报重点矛盾纠纷55条。
“党员干部深入单元格,让基层组织离群众更近了,基层治理也更实了。”通江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杰介绍,除了单元格,通江县还推出了“大党委”,统筹159个驻社区单位与12个城市社区和1个城乡接合部社区组建13个区域化综合治理委员会,让更多力量下沉到了村社参与推动基层治理。
通江县壁州街道牌坊街社区网格化服务公示牌公示出网格员和信息员联系方式,方便社区群众随时联系。
共建共享
“基层治理不仅仅是政府和社区的事,也是我们老百姓自己的事”
6月30日,通江县壁州街道牌坊街社区的社区食堂正式“开张”。
“早餐3元、午饭12元,不想煮饭我就过来吃,吃了就到旁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下棋、吹空调。”今年72岁的杨绪怀开启了新的社区生活模式。
6月30日,通江县壁州街道牌坊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内,老人们在此休闲娱乐。该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助餐、助医等服务,满足老年人精致化养老需求。
牌坊街社区内老旧小区多,不少“单位房”超过二三十年,社区居民中老人占到了70%左右。一个不算“富”的社区,能修起食堂、养老服务中心,靠什么?社区党委书记杜廷才道出了秘诀——共建共享,发展集体经济。
记者看到,社区内开了爱心超市,超市醒目位置写着,“每100元的营业收入中,5元用于爱心捐助(困难群体帮扶),5元用于基层治理(社区建设)。”
“我们现在集体经济账本上还有20多万。”杜廷才自豪地说,“美好生活不能等、靠、要,还得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
美好生活靠集体经济,也靠居民自治。
在牌坊街社区办公室进门位置,挂着21个小区居民自主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管委’)的公示牌。“自管委让小区各项工作有了主心骨,特别是在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事上起了大作用。”杜廷才说,社区不少楼栋高八、九层但没有电梯。是否加装电梯?每户交多少钱?安装方案怎么定?对这些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导致电梯加装难。
通江县壁州街道牌坊街社区为老旧小区安装电梯。
“自管委牵头,不到两年时间,社区居民便自筹资金近2000万元,已加装了31部电梯。”杜廷才介绍说,“当然,过程也非常不容易,情况比较复杂的,开了30多次协调会。”
对此,卓越奥都小区自管委主任吴新文深有体会。“方案一,一楼住户说挡了光;方案二,底商说挡了路……还有人说电梯上下经过窗户侵犯住户隐私,但其实电梯轿厢四面都是封闭的。”回忆安装过程,吴新文坦言,“前后折腾了一年半,我中途都想放弃了,后来想到大家都这么信任我,还是坚持了下来。”
怎么解决问题?“民主协商”是自管委坚持的原则。
“加装电梯,高楼层和低楼层之间收费差额是多少,我收集了所有人的意见,最后请小区一名数学老师算了平均数,大家都认可。”回述细节,吴新文记忆犹新。
“这件难事办下来了,我还是觉得很自豪。其实基层治理不仅仅是政府和社区的事,也是我们老百姓自己的事。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再有个牵头人,很多事情都是能够解决的。”吴新文笑着说。
在通江县壁州街道牌坊街社区,91岁的何万章家住农行职工宿舍6楼,小区没安上电梯前,他曾经连续一个星期没下过楼。如今,他一天上下楼3次,夕阳生活过得更加舒心。
连日来,行走在通江县大街小巷、乡村社区,群众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的故事还有很多。
在通江县最大的城乡结合部新型社区——春长坪社区,记者看到,社区办公区域的每一个办公室,都挂上了数量不等的群众自治组织或社会组织牌匾。
社区党委书记徐杨介绍,春长坪社区有居民4万余人,与庞杂的社区治理工作相对应的,是这里仅有10余名社区干部,“小马拉大车”是过去社区基层治理的真实写照。
“为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我们从发动群众着手,培养了一批社区治理积极分子和骨干,在此基础上,支持大家带头建立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深度参与社区治理工作,并撬动了群众的治理积极性。”徐杨告诉记者,近年来,社区发动群众自发成立了120个“居民自主管理委员会”,有效破解了小区治理难题。
“基层治理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临近采访结束,李玉甫告诉记者,作为红军入川第一城的通江,在服务群众、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之路上,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通过牢固的“红色堡垒”守护万家灯火。
这是6月30日航拍的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
蹲点手记
党建“绣花针”穿起治理“千条线”
“镰刀割断旧乾坤,斧头劈开新世界。”这是一副广泛流行于通南巴地区的红军对联,錾刻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对面的高山石壁上,真实反映了川陕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运动给百姓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走过百年,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人民高于一切”的宗旨不变。
在走访中,大到疫情防控、防汛减灾,小到修剪村民屋后一棵有隐患的树,我们也感受到了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而串起基层治理“千条线”的正是基层党建这一“绣花针”。作为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基层党组织只有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解群众所难,才能以真心换真情,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通江所开展的各项探索,切实增进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基层治理的根基更牢。
采访中,我们也看到,随着基层治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居民主动解锁了“自管委主任”“楼栋长”“社区志愿者”“红城管家”等身份,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真正参与到了基层建设中来。党建引领“融进去”,基层治理“活起来”,群众的广泛参与终将汇聚成基层治理的力量源泉,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蓄势赋能。
通江的探索也是我省各地抓党建促基层治理的缩影。以党建为引领、以为民初心推进基层治理,相信四川百姓未来的生活将更加幸福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