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全省上下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喜迎党的二十大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省委书记王晓晖代表十一届省委所作的报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总结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明确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必将指导新时代治蜀兴川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进步。
当前,全省上下正以昂扬奋进姿态推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落地落实。为帮助大家深入学习领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决策部署上来,川观新闻、川观智库特别邀请起草组成员对报告进行深度解读。敬请关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杨秀彬
省委书记王晓晖所作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为未来五年我省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按照“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的工作总思路,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重要指示精神,奋力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一、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
党代会报告强调,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永久基本农田红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农业农村部门,要提高耕地质量、确保良田粮用,防止耕地“非粮化”,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一是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和用途管制,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深入实施“以粮为主、粮经统筹、种养循环、五良融合”的农业种植园地优化改造提升5年计划,全面整治农户承包耕地撂荒。永久基本农田要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种植,一般耕地应主要用于粮食和油料、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监管,严禁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树挖塘。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落实工商资本流转农村土地审查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坚决防止“非粮化”。
二是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严格落实中省市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补助每亩总投入不低于3000元的要求,五年内新建和改造提升“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稳定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1600万亩以上。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全部用于种粮,确保良田粮用。统筹规划、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高耕地地力等级。
三是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摆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突出位置,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中攻关、集中突破。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推进“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持续实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体推进县建设,提升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加快深化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健全适应农业行业特点的科研体制机制。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四是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支持安宁河流域建设“天府第二粮仓”。发展旱作农业,扩种大豆和油料,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防止生猪产能大起大落,加快扩大牛羊肉和奶业生产,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示范建设。稳定水产养殖面积,提升渔业发展质量。提高蔬菜应急保供能力。做到首保“米袋子”,同保“菜篮子”“果盘子”“油瓶子”和农民的“钱袋子”。
五是守住农业生产安全底线。加大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和投入力度,强化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增强极端天气应对能力。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落实属地责任,配齐配强专业人员,实行定岗定人,确保非洲猪瘟、草地贪夜蛾等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有人干、有人管。做好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聚焦农业机械、农村沼气、渔业船舶等重点领域,强化执法检查,压紧压实责任,确保不发生重大行业安全事故。
二、坚持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做大做强“川字号”农业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党代会报告强调,要做大做强“川字号”农业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四川来讲,就是要紧紧扭住现代农业园区这个“牛鼻子”不放,念好“优绿特强新实”六字经,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一是持续培育现代农业园区。建立健全“10+3·川字号”农业特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培育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十亿元镇,创建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强镇。持续抓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培育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形成国省市县各类园区梯次竞相发展格局。
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提高乡村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产后精深加工上做文章。完善农产品产后初加工设施,建设一批烘干、冷链、仓储等设施。深化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建设,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链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在乡镇建立“第一车间”。
三是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农业自身具有供给食品、穿衣、康养观光等多种功能。要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努力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乡村服务业,把以农业为依托的二三产业更多留在乡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更多留给农民,让小农户、脱贫户与产业链上其他市场主体共进共舞。
四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要深入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计划,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持续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果,加强常态化执法监管,强化水生生物养护,规范增殖放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完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五是积极推进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以川渝农业合作园区等为重大项目平台,建设国家优质粮油保障基地、国家重要的生猪生产基地、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等特色产业基地和柠檬产业带,建设成德眉资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青白江和郫都区国家级开放发展试验区,努力将成渝地区建设成为全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国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全国农业农村改革开放先行区和西部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
三、坚持以乡村建设行动为引领,加快推进农村宜居宜业
党代会报告要求,要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重点抓好几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原则实现目标。乡村建设行动要坚持尊重规律、稳扎稳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保护、体现特色,政府引导、农民参与,建管并重、长效运行,节约资源、绿色建设的原则,到2025年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取得积极进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二是推动“多规合一”编制村庄规划。要指导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全域全要素编制村庄规划,因地制宜界定乡村建设规划范围,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严格保护农业生产空间和乡村生态空间,按照在县域内做好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科学编制村庄保护发展建设规划,严禁随意撤并村庄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发挥村庄规划指导约束作用,确保各项建设依规有序开展。
三是协调实施一批重大工程。省委农办将协调有关部门启动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以及强化农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持续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确保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四是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要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技术模式,引导新改户用厕所基本入院入室。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健全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消除较大面积的黑臭水体。加强入户道路建设,构建通村入户的基础网络。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引导农民开展庭院和村庄绿化美化,提升村容村貌。
四、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加快推进农民共同富裕
党代会报告指出,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要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要更加重视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必须大力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在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上下功夫。持续转变农业经营方式,适度规模经营是方向,要探索通过土地股份合作、地块互换、土地整治、宜机化改造、生产托管等方式,实现“小田变大田”,为新型经营主体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推进农业生产全过程社会化服务,推行订单合同、股份合作、租金保底与二次分红等方式,完善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创新农民参与农村资产经营和收益分配机制,加快释放农村资源资产增收潜力,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
二是在完善农业外部增收机制上下功夫。要全面推行稻谷、小麦、玉米主要农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制度,鼓励支持开展三大主粮效益保险。扩大特色农业保险范围,逐步建立“基本险+大灾险+商业险”的农产品保障体系。降低转移就业农民的社会成本支出,为符合条件的、长期在城市务工的农民提供政策性保障住房,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确保进城农民工同工同酬。
三是在提高农民素质促增收上下功夫。支持调整中高等职业院校布局,在农村探索建立“3+9+3”免费教育制度。探索构建教育培训、资格条件、生产扶持、风险防控、社会保障、退休养老的职业农民制度体系,在县域内逐步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和城镇职工五险一金同标并轨。要下大气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农民精神文化素养。
四是在推动社会帮扶促增收上下功夫。要鼓励倡导社会捐助,探索各类新型捐赠方式,支持设立慈善信托,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把慈善捐助的重点放在农村,帮助改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大农村特殊弱势群体的援助。持续推进对口帮扶,持续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深化浙川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
五、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构建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党代会报告提出,打好重点领域改革攻坚战,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改革是乡村振兴的法宝。振兴乡村不能就乡村论乡村,关键是要抓好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快推进农村产权明晰化、农村要素市场化、农业支持高效化,建立健全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一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坚持以盘活农村各类资产资源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能完整、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让农村产权真正活起来,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各类经营主体合作共赢、风险可控的有效组织形式,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法人发展村属企业,推广股份合作自主经营、资源合作联合发展、资金入股借力发展、租赁经营稳健发展、托管代理服务发展、扶贫资产经营发展、盘活撤并村闲置资产、“三权分置”所有权分红、共建“飞地”抱团发展等多元发展模式。
二是激活人地钱,推动城乡要素高效配置。要把“招才引智”的机制建起来,培育壮大高素质农民、乡村实用人才、农业科技人员“三种人”,让农村“聚人气”。要把“地尽其用”的机制建起来,盘活用好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三块地”,让土地长出“金元宝”。要把“开源引流”的机制建起来,用好用活财政、金融、社会资本“三块钱”,让乡村“聚财气”。
三是突出一体化,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要在建立健全县乡村一体化规划机制、县乡村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管护机制基础上,重点推进县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供给。探索构建县乡村功能相互衔接互补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建立健全县域内城乡一体的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养老的政策体系,强化县域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村级就近便捷服务能力,让农民在县域内享受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服务。
四是注重联农带农,加快构建县域内小农户和现代产业有机衔接的体制机制。小农户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标志,要实施小农户振兴计划,将小农户培育成适度经营的家庭农场,逐步让家庭农场成员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让小农户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入规模经营、现代生产,分享现代化成果,将小农户带入农业现代化轨道。要建立支持小农户发展的政策体系,创新补贴机制、提高补贴效能,加大对农民技能提升、生产设施条件改善、抗风险能力增强、生态保护补偿等方面政策支持。
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建立健全重点任务分工落实机制,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完善运行机制,强化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责,落实落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具体要求,牵头做好省直部门和市县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全省各级党委农办和农业农村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赶考的姿态,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