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度解读⑳丨加快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2022-08-03 15:15:32来源:川观新闻编辑:徐浩程

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全省上下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喜迎党的二十大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省委书记王晓晖代表十一届省委所作的报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总结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明确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必将指导新时代治蜀兴川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进步。

当前,全省上下正以昂扬奋进姿态推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落地落实。为帮助大家深入学习领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决策部署上来,川观新闻、川观智库特别邀请起草组成员对报告进行深度解读。敬请关注。

加快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戴允康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让四川文旅名扬天下、享誉全球。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的务实举措,是基本建成文化强省旅游强省、“让天府之国更加富足安宁、巴山蜀水更加秀美安澜、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逸”的重要支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战略部署,坚持“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的工作总思路,加快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四川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时代意义和省情特征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把握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律,作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战略决策。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一战略决策的时代意义,把握四川作为文旅资源大省的省情特征,增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工作,深刻指出人文资源是发展旅游的基础,旅游集物质消费与精神享受于一体,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强调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要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并重的方针。特别是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四川是个好地方,山水秀丽,民风淳朴,文化多彩,要充分绽放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谱写美丽中国的四川篇章”。党中央推动文化旅游部门合并,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完成了顶层设计,创造了重要机遇。我们要深刻认识把握这一战略举措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

(二)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是实现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文化旅游融合是“诗与远方携手”,二者相互依托、共促共兴。文化对旅游具有导向作用,为旅游业发展全过程注入“美”的表达和“诗”的灵动。旅游对文化具有载体作用,可以将文化遗产、文化创意、文化产品等带向“远方”,带给人们美好的表达和体验。文旅融合不仅能够提高文旅资源利用效率和产业附加值、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还能够创新文化表达方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三)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是把四川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内在要求。四川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存璀璨,旅游资源丰富。2018年,我省在全国率先进行了文旅资源普查,查出六大类文化资源305.74万处,旅游资源24.57万处,其中五级旅游资源1864处,四级旅游资源5250处,居全国前列。同时,四川拥有9100万人口的庞大文旅市场,优势独特、大有可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文化旅游作为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来抓,着力建机制、搭平台、塑品牌,文化旅游业已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对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贡献率达25%,巴蜀文化影响力、四川旅游吸引力、文旅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实践证明,党中央作出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文旅融合、促进文旅高质量发展。

二、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丰富内涵和现实路径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就是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及交流推广融合,不断丰富融合发展的内涵,拓展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以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质。旅游发展要以人文资源为主干,不断注入文化灵魂。旅游开发要深挖文化内涵,旅游商品要提高文化创意,旅游餐饮要突出文化特色,旅游服务要体现人文特质,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将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景区景点,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旅游的线路设计、展陈展示、讲解体验,让旅游成为人民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坚持提高服务品质和改善文化体验并重,在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中增加文化元素和内涵,体现人文关怀。

(二)以旅游发展传播彰显文化魅力。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要充分发挥旅游在传播中华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特殊优势,使旅游成为宣传灿烂文明和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成为促进民心相通、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桥梁。要充分发挥旅游覆盖面广、市场化程度高等优势,用好旅游景区、导游人员、中外游客等媒介,推动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剧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等成为旅游目的地,培育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成为讲好四川故事、传播四川声音的重要渠道。

(三)大力推动科技赋能文旅产业。当前,文化和旅游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发生深刻改变,文旅行业正在加速拥抱网络化和智慧化。在智慧文旅时代,必然创造大量新技术、新模式、新设备,涌现更多新场景、新业态、新产品。要注重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增强技术创新能力,谋划实施一批文旅领域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要聚焦文旅融合推进业态创新,大力发展数字文化、音乐产业、非遗之旅、工业旅游等业态。要突出创新创意,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和数字文化产业,推出更多高质量国风作品、国潮作品,努力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要着力深化“互联网+旅游”,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智慧景区,不断提高文旅智慧化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着力加强文旅品牌培塑。文旅品牌是赢得市场的“王牌”,是文旅经济核心竞争力。对标“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定位,四川文化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虽有显著提升,但文旅品牌效应仍未完全显现。要坚持铺天盖地、见缝插针式宣传工作理念,搭建宣传推广平台,健全宣传推广机制,打出举办重大展会、宣传推介会、特色节庆活动等一套组合拳,推动更多四川优秀文化产品、优质旅游产品进入主流市场、影响主流人群,把巴蜀文化气质演绎好,把四川安逸生活展示好,不断提升四川文旅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三、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主要思路和重点举措

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党代会的战略部署,再鼓干劲、再添措施、再闯新路,更好打造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让四川文旅名扬天下、享誉全球。

(一)进一步优化全域旅游发展整体格局。一是进一步系统谋划顶层设计。编制《四川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四川省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规划纲要》,制定《稻城打造全时空世界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大贡嘎世界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总体方案》等一系列规划和举措,更好绘制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路线图。二是着力打造重点旅游产品。以三星堆—金沙、九寨沟—黄龙、大熊猫、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乐山大佛等一批蜚声中外的景点景区为重点,建设一批彰显巴蜀文化特色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具有幸福安逸气质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三是着力打造国际化的旅游环境。深入开展旅游景区管理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加强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住宿、旅游厕所等领域标准化建设,推动主要城市、游客集中区域设立一站式游客服务中心和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构建“快进慢游”交通网络,推动实现旅游服务标准化、旅游品质国际化。四是加快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与重庆建立健全高效协同工作机制,打造全国文旅发展创新改革高地、文旅协同发展样板和全国文旅发展新增长极,努力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成为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

(二)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推动旅游产品转型。挖掘用好四川特色文旅资源,突出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度假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等业态,促进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的提档升级,推动传统的观光游向体验游、度假游、健康游转变,打造特色鲜明、类型丰富、结构优化的四川旅游产品体系。二是推动文旅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等业态,推出云娱乐、云展览、云旅游、沉浸式体验等文旅新场景,加快建设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推动文旅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三是推动文旅项目量质升级。坚持项目化推进,健全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加快建设一批标志性、引领性、枢纽性重大文旅项目,推出一批体验性、互动性强的文旅特色项目,把文旅产业做大做强。强化金融赋能,拓展融资渠道,加强要素保障,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四是推动文旅消费升级。大力培育新兴文旅消费,积极开展文旅消费季活动,高水平打造一批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夜间消费集聚区,建设一批旅游休闲城市、街区,着力扩大本地消费,激发潜在消费,充分发挥文旅消费在稳增长、惠民生的重要作用。

(三)进一步强化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利用。一是加大考古发掘力度。系统开展三星堆遗址群、宝墩遗址群、城坝遗址、罗家坝遗址等重大考古发掘,深化古蜀文明、巴文化、三国文化、藏羌彝民族文化等研究阐释和创造性转化。二是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加快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高水平建设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等一批综合博物馆、行业博物馆和专题博物馆;加强数字文物创新应用,实施一批数字文物展陈项目,让文物“活起来”,把四川故事讲生动。三是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开展革命文物、长征文物、川陕苏区文物资源调查核实,建设全省革命文物综合管理平台,实施革命纪念场馆、主题展览整改规范提升行动,用好四川红色资源,生动传播红色文化。四是强化非遗保护传承。系统开展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推动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推进传统工艺振兴,加强非遗场馆建设。扎实推进长江、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努力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是做好新时代古籍工作。建立健全古籍保护工作协调、效能评价、研究利用、人才培养等机制,推进古籍数字化,提高古籍整理研究和编辑出版能力,加快古籍资源转化利用。

(四)进一步发展文艺事业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推出更多文艺精品力作。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振兴川剧和曲艺工程,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川剧、彩灯等“川字号”文化产品走出去。积极备战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力冲击国家大奖。二是推出更多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聚焦城市服务市民、乡村服务村民,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一体建设,组织开展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评估定级“补短板”行动,建成网络健全、供给丰富、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群众共享更多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三是推出更多惠民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举办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四川省少数民族艺术节、“大家唱”群众歌咏等活动,持续打造“百舟竞渡迎端午”“千龙千狮闹新春”“万人赏月诵中秋”传统节日重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分众化、高水平文化需求。

(五)进一步加强文旅品牌培塑和宣传推广。一是提升“十大四廊”品牌效应。持续打造大九寨、大峨眉、大熊猫、大香格里拉、大贡嘎、大竹海、大灌区、大蜀道、大遗址、大草原“十大文旅精品”,着力建设长征红色旅游走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茶马古道历史文化走廊“四大文旅走廊”,不断优化文旅品牌布局,激发文旅品牌活力。二是擦亮天府文旅金字招牌。深入推进天府旅游名县建设,持续开展天府旅游名镇、名村、名宿、名导、名品、美食等系列“天府旅游名牌”评选工作,努力叫响川剧、川灯、川艺、川菜、川茶、川酒等特色品牌,拓展形成四川文旅品牌体系,不断增强文旅品牌聚集示范效应。三是持续加强宣传推广力度。建好管好用好“智游天府”文旅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四川文旅宣传信息“总数据库”“中央厨房”和“分发中心”,丰富宣传推广内容,打造集信息共享、品牌展示、营销推介、媒体对接、资讯发布、互动交流等于一体的省级文化旅游宣传推广综合平台。办好中国(四川)大熊猫文化旅游周,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高水平、国际化文旅活动,做强四川音乐季、四川省乡村文化旅游节、四川省乡村艺术节等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节会品牌,充分发挥四川文旅新媒体矩阵作用,创新宣传推广方式,拓展宣传推广渠道,彰显四川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和享誉全球的旅游吸引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