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广安10月28日讯(记者 游伍琼 摄影报道)
这里是广安。
巍巍华蓥山矗立于此,滔滔渠江水穿流而过。
邓小平同志在这里出生,度过了15个春秋的少年时光。
红岩英烈曾在此浴血奋战,三线遗迹遗址保存完好,百年党史在这里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
广安的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
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蕴涵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勤劳的广安人民在红色党建的引领下,赓续红色血脉,探索新产业新模式,擦亮乡村底色,翻开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新篇章。“红广安”关于“红”的奥秘有了更多新的探寻。
凉水井村全貌
文旅“红”:红色旅游让凉水井村换了新装
红色资源是乡村振兴的一抹亮色。当“沉睡”的红色文化资源被“激活”,广安文旅跑出了发展“加速度”,红色旅游正当“红”。
顺着指示路标,沿着一条青石板路,记者来到隐藏在花海与民房之中的毕占云生平事迹展陈馆。
展陈馆并不大,两层土瓦房,院落左侧有一个花坛,中间是毕占云的塑像和一块石碑。“毕占云儿时曾和伯母在附近生活,这栋瓦房在他少年时期就存在,这也是村里唯一一栋保存至今还如此完整的房屋。”讲解员正在跟游客介绍。
毕占云生平事迹展陈馆位于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系开国中将毕占云将军的成长地。
在凉水井村另一侧的“三红”党建馆项目建设现场,三栋主体大楼已赫然挺立,工人正在进行内外部装饰。从已有展览内容,便能看出华蓥市的红色革命以及现代产业发展脉络。
华蓥山起义女战士展陈
“华蓥市‘三红’党建馆项目是广安市重点项目,目前项目正在进行扫尾工作,预计11月竣工,明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禄市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谭毅介绍,该馆建成后,将与开国中将毕占云生平事迹教学点、禄市特支教学点、华蓥山起义女战士教学点等串联形成红色教育乡村振兴现场教学路线,提炼和丰富华蓥市红色文化。
漫步于凉水井村之中,道路宽阔整洁,沿途繁花盛开,游客三五成群流连于中。但在该村村民孙小会的记忆中,曾经的凉水井村却是一个交通不便、垃圾随处可见的贫困落后村,近年来依托度假区的规划建设,村子变得美丽了,孙小会也在村里开了一家便利店,在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每天可营收近千元。
红色旅游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据介绍,该村去年人均收入达2.52万元。
除了深挖本土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凉水井村还依托本村发展的海棠博览园花木产业,在村里打造“花海人家”。海棠博览园,核心面积超过2500亩,育有海棠、紫薇、玫瑰等花卉苗木500株,其中海棠就有49个品种。
“凉水井村以‘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多元融合’理念为引领,持续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2021年被纳入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2022年上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凉水井村第一书记贺广江跟记者介绍说,随着毕占云将军生平展陈馆建成投用,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此后,度假区规模持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并与广安蜜梨现代农业园区、“百万玫瑰·成长田园”旅游景区等形成联动效应,吸引游客前往游玩。
武胜县蚕桑现代农业园区
产业“红”:延长链条让蚕桑产业迎来重生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物质基础。
在现代农业助推下,广安的传统优势产业再发力,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产业发展前景“红”。
10月11日,记者走进武胜县蚕桑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大道宽阔整洁,沿途农家小院鳞次栉比,成片的桑园里,桑叶虽比不上夏日那般茂密,但刚好还能满足村里今年最后一季蚕宝宝的食用所需。
蚕桑大棚内,养蚕大户杨军伟正在查看最后一季桑蚕的进食情况,“我们的蚕一年可养5季,现在是最后一季,虽是最后一季蚕,但这一季养出的蚕个头并不输今年往季。”杨军伟是武胜县猛山乡的村民,2017年,他在外务工时听说家乡要发展蚕桑产业,于是他回到家乡,在经过充分的了解,以及学习养蚕经验后,2019年,他正式承包了120亩桑园。
“回到家乡养蚕,与之前在外务工相比,我们的收入不仅稳定了,还增加了不少。”今年,杨军伟还用养蚕的收入换了辆新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工人在生产车间里工作
蚕宝宝在武胜县蚕桑现代农业园区的桑蚕房里茁壮成长,而在10公里外的四川安泰茧丝绸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台台机器在不停工作。在这里的生丝会经过蚕茧收烘、缫丝、编检、整理、打包等工序,进而进入绸厂,成千上万尾蚕的一生,便在这里摩擦、交错。在安泰公司的绸厂内,蚕丝们通力合作,由线至面,转换新形态,华丽变身成一张张精美的绸布。
作为带动蚕桑的龙头企业,近年来,该公司深耕第一产业,细作第二产业,拓展第三产业。推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成N(3-5万亩桑园)+24(组自动缫)+48(台剑杆织机)的产业布局,大力发展茧丝绸加工业,做优做强“宝珍”丝绸品牌,创超10亿元产值企业。
武胜栽桑养蚕历史悠久,上世纪90年代初期,更是成为四川省第三产茧大县。然而在上世纪末,随着国际国内茧丝绸市场行情下跌,蚕桑产业遭受重创。
为让老产业焕发新光彩,武胜出台基地建设、劳务用工、金融保险等多个扶持政策,鼓励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促进种桑养蚕,拓展桑葚、蚕蛹、桑枝菌、林下养殖等多元化经营,助推蚕桑产业新生。
在此基础上,2017年,武胜与安泰集团签订蚕桑基地建设协议,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3万亩现代蚕桑产业园,其中,安泰集团自主建设1万亩,辐射带动农户建设2万亩。
“目前,集团在丝厂和在武胜县蚕桑现代农业园区里工作的员工共有600余人,为带动当地百姓就业和助力武胜乡村振兴发挥了带头示范作用。”安泰茧丝绸集团营销部经理陈林介绍说。2021年,公司还被认定为2021年度乡村振兴带动标杆企业。
如今,武胜已初步形成栽桑、养蚕、收茧、缫丝、织绸、销售的全产业链,通过建设产业园区,着力将武胜县打造成为中国西部现代蚕桑产业强县、茧丝绸加工重镇和全国知名的现代蚕桑产业园区,打造极具武胜地方特色的蚕桑文化生态观光,促进蚕桑文化、观光、旅游一体化的建设。
杨红梅正在进行电商直播卖货
日子“红”:电商助农让村里“土货”成了网红
土鸡蛋、腊肉、香肠……广安市广安区革新村的特色农产品远近闻名,搭上“网络快车”后,更是探索出一条发展新路径。“土货”成网红,村民致富日子“红”。
“我们现在主要是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副产品,产品主要有我们的龙安柚、剁椒酱、香肠、腊肉等,全平台线上线下单月最高可达80万销量。”近日,在广安区龙安乡革新村活动室里,村里电商管理杨红梅一边在电脑前查看本月的产品线上销售情况,一边向记者介绍。前不久,在他们的线上直播间里,村里的剁椒酱取得了12小时5000单6万多元的好成绩。
“红梅,我家里现在攒了不少土鸡蛋,你们现在收不收?”
“要收的,等这里忙完,我们马上就过来。”
在记者正采访的时候,一位革新村村民走进杨红梅的办公室询问。据介绍,为提高村民收入,打通农产品销路,革新村在线下收购村民的土特产品,然后再通过电商帮村民的农副产品销售出去,目前,村里超80%的农产品搭上了电商快车。
去年,革新村电商产业销售额提高,竞争力增强,村里的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2021年,电商产业的发展为革新村带来集体经济收入120万元,通过电商渠道帮助村民销售了10万多个土鸡蛋以及2000多单龙安柚,帮助龙成民等多位农户直接增收近万元。
龙安乡革新村是商务部定点帮扶的贫困村。自2018年起,商务部开始向革新村派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帮助革新村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工作。
几年来,革新村先后在淘宝、抖音、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832平台”)开设8家网店,依托“电商进农村”项目打造村级电商站点,利用商务部的帮扶资金建设电商产业基地,逐步打通物流、仓储、营销等难点堵点,累计带动近400万元农特产品上网销售。先后培育出“柚子爷爷”“剁椒妈妈”等一批由脱贫群众代言的农产品品牌,发展起“柚花制茶—柚果入药—生鲜电商—果肉加工—文创周边—林下种养”的龙安柚六位一体产业体系,成为远近闻名的电商明星村,有效促进了村内产品销售、农户增收。
眼下,村里龙安柚即将成熟,杨红梅正在忙着为龙安柚在电商平台上的销售宣传造势,争取今年的销售额能再创佳绩。
【记者手记】
农村稳方能天下安,农业兴方能基础牢,农民富方能国家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行走于广安的乡村之间,与众村民忆过往展未来,他们是广安乡村振兴的第一实践者,也是见证者,更是受益者。
如今,村民当年围坐在一起谈论的梦想已然照进现实,昔日渴望的美好家园今日已住上。
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红红火火地在广安大地上徐徐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