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 乘势而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丨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深度解读⑧

2022-12-19 14:16:08来源:川观新闻编辑:徐浩程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

乘势而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郑备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列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为四川奋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带来新的历史机遇。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坚持“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在新的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引领四川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一、坚决扛起使命担当,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全局

全会提出,要担当服务国家全局的时代使命,加快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我们将主动站位全局、服务全局,自觉肩负起时代重任。

一是增强维护国家经济和产业安全的使命担当。四川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工业涵盖41个行业门类,形成了电子信息、食品饮料万亿级产业集群,同时拥有近1亿人口的内需市场、辐射西部近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需要充分发挥好这些优势,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打造重要产业备份系统,形成先进制造完整产业链重要集聚地。

二是增强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四川是科教大省、军工大省,随着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科学城加快建设,以及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创新活力不断迸发。需要充分发挥好这些优势,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重要支撑地。

三是增强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的使命担当。四川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生猪养殖重要基地、能源资源大省,粮食生猪产量居全国前列,水电装机、发电量居全国第一,钒、钛、锂等8种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需要充分发挥好这些优势,强化粮食、清洁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生产供应,建强重要物资和战略资源储备保障地。

四是增强助推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使命担当。四川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拥有进出川大通道41条、经贸往来国家(地区)220多个,正加快成为开放新前沿。需要充分发挥好这些优势,围绕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持续深化“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强化西向南向门户枢纽作用,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构筑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基地。

五是增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使命担当。四川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地,已获批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正积极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生态本底良好、生态地位突出。需要充分发挥好这些优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担负上游责任,协同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功能重要承载地。

二、强化全域协同联动,在缩小地区差距中同步实现现代化

全会提出,五区共兴是破解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要推动优势地区更好发展、生态功能区更好保护、欠发达地区加快追赶,促进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共兴。我们将高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一是建强动能更充沛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成都都市圈经济总量占全省46.4%,常住人口占全省35.7%,是全省区域发展的主引擎。大力支持成都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做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建设全国重要经济中心、科技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国际门户枢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深入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推动基础设施一张网、产业协作一盘棋、政策设计一体化,形成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梯次配套的区域网络布局,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二是做强支撑更有力的次级增长极。近年来,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势头良好,为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奠定了基础。积极支持绵阳大力推进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建设,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支持宜宾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和南向开放枢纽门户、泸州建设港口型物流枢纽城市和区域医药健康中心,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支持南充、达州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增强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发展能级,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支持乐山建设中国绿色硅谷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支持其他市(州)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特色发展。

三是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我省革命老区、脱贫地区、民族地区、盆周山区大部分属于欠发达地区,发展基础薄弱、历史欠账多。把这些地方作为重点帮扶区域,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产业培育、特色资源开发、公共服务保障、生态价值转化等领域研究制定差别化支持政策,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形成先发带后发、先富帮后富的区域发展新格局,高水平推动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

三、全面深化川渝合作,合力打造区域协作高水平样板

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加强与重庆全方位协作,强化双核联动、双圈互动,着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资源、城市服务功能和社会公共政策互联互通,在协同共进、互利共赢中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我们将聚力抓好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落地落实,不断推动川渝合作走深走实。

一是一张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携手打造国家综合立体交通极,加快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等项目建设,共建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和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协同建设区域水网主骨架,实施大型水库和引水供水重大工程。加快川渝电网一体化建设,强化天然气页岩气勘探开发。加强新型基础设施领域合作,共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量子通信网络“成渝干线”。

二是一体化推进产业创新发展。共同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国际消费目的地,打造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协同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和西部科学城,加快建设大科学装置集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建立高层次人才共育共引共用机制,全面增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

三是一盘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协同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重点领域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更好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合力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提升中欧班列(成渝)运营水平,加快建设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共建“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提升西博会、智博会等展会国际影响力。

四是一条心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协同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联合行动,携手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持续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便利化,拓展“川渝通办”覆盖范围,共同落实好便捷生活行动事项,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