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36条”全解读④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强化项目服务保障 加快把“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

2023-02-16 18:15:41来源:川观新闻编辑:徐浩程

川观新闻记者 张守帅 王若晔 制图 杨璐嘉

政策要点

● 支持各地不断完善常态化项目储备机制,加快审批(核准、备案)和用地用林、规划许可、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等手续办理

● 全面推行项目审批流程优化,推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类政府投资项目、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行政部门审批时间分别压缩至55个、45个工作日以内,实行承诺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行政部门审批时间压缩至40个工作日以内

● 对列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的项目和纳入省重点项目清单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单独选址项目,用地计划指标由省级统筹协调,应保尽保;对其余重点项目,用地计划指标确有不足的,视全省计划指标结余情况,由省级统筹调剂支持

● 支持地方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资本金,积极推进基础设施等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对成功发行且募集资金用于省内项目建设的,原始权益人可按投资规模的0.5%申请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权威解读

2月14日,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凉山州会东县200MW光伏项目主体工程开工,川陕苏区王坪综合实践教育营地项目在巴中市通江县开工……又一批新开工项目,掀起全省项目建设的热潮。

重大项目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我省始终将项目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直接抓手,今年元旦后上班第一天即高规格举行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为奋力实现新年“开门红”擂鼓催征。

在近日省政府出台的36条政策措施中(下称“36条”),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作出部署。目前,我省项目建设推进情况怎么样,协调重大项目建设有哪些做法,服务保障方面又有哪些创新?省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同志对此进行了解读。

以超常规力度

推动项目建设全过程提速

今年我省确立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的目标,项目支撑如何构成?

从国家大盘子看,“十四五”时期我国实施102项重大工程项目,经过积极申报争取,我省一批项目跻身其中;从重大战略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乘势跃升,川渝两省市今年将协同推进2023年度248个共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总投资3.25万亿元,今年计划投资3395.3亿元;从四川自身发展看,今年将实施700个省重点项目,其中新开工236个,产业项目346个、占比将近一半。

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700个省重点项目加快推进,1月份年度投资完成率超时序进度,236个预计开工项目中已有宣汉县先进智造产业园、通威太阳能电池片项目(一期)等110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46.6%。

项目储备是项目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关系投资质量、投资结构和投资后劲。“36条”明确提出,支持各地不断完善常态化项目储备机制,加快审批(核准、备案)和用地用林、规划许可、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等手续办理,提升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和效率。为此,还安排了3.5亿元资金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激励,对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建安工程投资、建筑业总产值、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基金支付率、省重点项目入统年度投资完成率较好的市(州)和县(市、区)进行激励,支持各地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成熟度,形成项目滚动接续的良好局面。

实现抓项目促投资全过程提速,需要超常规力度。去年,四川探索建立了重大项目分级协调机制,协同高效打通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最后一公里”,而持续发挥这一机制作用在“36条”中得到强调。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分级协调”机制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相关方面都囊括进来,明确了要素保障、行业管理、属地管理等协调责任,营造了协同联动、纵横推进的良好氛围,有助于推动问题分流疏导、定向解决,为打通项目推进卡点、堵点提供有力支撑。

与此相呼应,“36条”要求全面推行项目审批流程优化,关键词依然是“提速”。比如,明确提出,推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类政府投资项目、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行政部门审批时间分别压缩至55个、45个工作日以内,实行承诺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行政部门审批时间压缩至40个工作日以内。

从提升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和效率,到推进项目极速审批、尽快开工、加快建设,目的指向高质高效实施“四个一批”项目,推动竣工项目投产达效、在建项目快建多投、新建项目早开快投、储备项目继续早投,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创新用地和资金保障

破解资源要素制约

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突破要素制约是关键。“36条”在强化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方面,作出部署安排。

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突出“保重点”思路,四川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将向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倾斜,并建立国省重大项目调度机制,对省重点项目形成调度表,不定期召开用地报批情况调度会,研究解决堵点难点问题,推动用地审批提速增效。

“36条”指出,对列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的项目和纳入省重点项目清单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单独选址项目,用地计划指标由省级统筹协调,应保尽保。“单独选址项目,对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具有重要作用,拉动投资效应明显。”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以2022年投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当年新开工铁路7条、较2021年增加6条,在建共20条、总投资616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147亿元;新开工高速公路10条、较上年增加9条,在建共41条、总投资828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628亿元;新开工大中型水利项目8个、较上年增加5个,在建共49个、总投资87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66亿元。

在解决“融资难”问题方面,“36条”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重点项目建设融资支持,支持地方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资本金;常态化、制度化向社会资本推介项目,支持民间资本更多进入交通、能源、水利、文体旅游、教育卫生、养老、农业农村等重点行业和领域。

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回笼资金,盘活存量资产,给市场注入新动能。去年9月,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鼓励和支持各地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工作(即,基础设施REITs试点)。我省“36条”明确要求积极推进试点,对成功发行且募集资金用于省内项目建设的,原始权益人可按投资规模的0.5%申请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透露,为支持引导企业创新运用基础设施REITs试点拓宽融资渠道,我省将于近期出台《关于扎实做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工作的通知》,规范有序推动工作开展,引导企业将募集资金用于我省新项目建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