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边钰
在棹影斡波中看一场酣畅淋漓的龙舟赛,去成都市马鞍东路品尝上新的香粽,到绵阳市仙海区打卡充满科技风的民俗活动……端午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拥有丰富的节日民俗。端午假期,全省各地围绕端午传统习俗,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特色民俗风情。
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今天,越来越多人开始重新发掘传统节日,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滋养,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也让传统节日焕发时代新气象。
C位出“粽”
龙舟经济乘风破浪
巴蜀文化积淀深厚、丰富精彩,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传统,四川正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端午假期前后,四川各地龙舟竞渡,百舸争流,赛龙舟成为一道靓丽的人文风景线。“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6月21日,乐山市夹江县青衣江畔,2023年四川省“百舟竞渡迎端午”集中展演活动在这里激情上演。21支队伍参赛,涵盖省内18个市(州),重庆市武隆区龙舟代表队也首次参加,共同传承“巴蜀一家亲”人文理念。
2023年四川省“百舟竞渡迎端午”集中展演活动
同天,2023年阆中古城第五届嘉陵江龙舟赛在嘉陵江阆中南津关段开赛。16支来自南充、巴中等地的龙舟队伍、350余名运动员在嘉陵江上挥桨逐浪。现场近20万名观众助威呐喊,线上近300万网友在线围观,共享中华传统竞技运动的速度与激情。
精彩接续不打烊。6月22日,2023中国桨板公开赛暨中国桨板球公开赛在眉山市青神县开赛。100多家俱乐部、近600名运动员将参与8个组别共23枚金牌的角逐。“以前端午节是看划龙舟,今年是看国家级的桨板比赛,新意十足。”到现场观赛的观众李然兴奋地说。
劈波斩浪的壮观,百舟竞渡的紧张、岸边观众的喝彩,让赛龙舟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参与感,而四川各地迥异的赛龙舟配套习俗,又进一步拉满了这项活动的趣味性。
如今,人们对端午这项传统节日的青睐,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赛龙舟在岁月发展里也已不单纯是一项民俗活动,其背后还蕴含着竞技体育和更多内涵。在四川,拔节生长的龙舟文化让龙舟经济开出新“花”。
以眉山市青神县的瑞峰端午龙舟节为例。它起源于北宋,相传是为了纪念苏东坡与王弗的爱情。瑞峰端午龙舟节以划龙舟和表演为主要内容,还有舞狮、耍龙、拉旱船等项目。从瑞峰龙舟队成长起来的赛龙舟队伍,已成长为专业参赛的职业龙舟队伍——“启明星龙舟队”。而今,这支队伍还是全国龙舟赛事中一支劲旅,曾多次在国外赛事中获得佳绩。
巴中恩阳以形式多样的龙舟系列赛事活动,将“龙舟经济”与旅游业相结合,进一步推动了龙舟文化的传承,大大激发了消费活力。推动建立川东北水上运动基地,积极打造和引入龙舟赛事,以龙舟赛事为依托,开发龙舟旅游项目……如今,恩阳龙舟运动不仅是一个应景的民俗活动,也正成为具有多重带动力的文化符号和文化体育相结合的节会新名片。
接续传统
在回望传统里增强文化自信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面向世界讲好四川故事,四川正推动更多人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认识中国,更好讲述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文明传承发展故事。
博物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百姓大众交流的窗口。在这个端午假期,有不少人走进博物馆,在文物里感受浓缩数千年文明绚烂之美。
在成都博物馆展出的“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人气爆棚。不少观众排队2小时,只为看赵孟頫临《兰亭序》。在辛弃疾唯一传世真迹《去国帖》前,也是人头攒动。
在“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展出的220件文物中,除了有《去国帖》《兰亭序》等书法名作外,更有见证汉字发展史上重要时刻的珍贵文物,让观众可以深度了解8000余年汉字发展史,以及汉字与中华文明关系。“我们将继续通过更有质量的展览和开放活动,向观众讲好文物故事,以创新创造激活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赓续中华文脉。”为了满足群众的观展需求,成都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端午期间,他们专门延长了观展时间。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载体,古老端午节在岁月流转里生出丰厚民俗传统和文化内涵,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的生动注解。除了博物馆,我省不少地方通过端午节目新创、专题活动等形式,培植爱国情怀。这些深具文化内涵的活动与形式,赋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以文化魅力,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操守、道德力量根植人心。
《定风波》
以火上热搜的《2023端午奇妙游》为例。其节目《定风波》由眉山市歌舞剧院表演呈现。导演钱林林透露,节目取自传统,从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获取灵感,通过苏轼野外偶遇风雨这一生活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6月23日晚,由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出品的青春实验川剧《离恨天·审》在成都市新声剧场演出。这部剧结合了《焚香记》《玉蜻蜓》等传统戏的片段,赋予了新时代的艺术体现方式与时代思想。
端午期间,《中国书法大会》(第四集)在央视综合频道与观众见面。本期节目中,北宋书法家米芾的《蜀素帖》这件与四川颇有渊源的作品成为焦点之一。米芾在38岁时创作《蜀素帖》,在时人视为珍奇的蜀素上写出这件传世名作。作为本期节目的外景嘉宾,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代跃特地前往“中国绸都”南充探访,带公众感受传统文化的曼妙,过一个文化味浓厚的端午。
杜甫草堂端午传统文化活动滋润人心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在端午期间推出“爱成都·迎大运——品味端午传承文化”系列文化活动,涵养家国情怀,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活动以杜诗为主题,将端午文化贯穿始终,设有包粽子、做香囊、识草药、诵诗歌等多项传统体验项目。
这些活动既包含着迎福纳祥的素朴愿望,又让人们从中获取文化认同和共同生命体验,让人们在传统佳节的内涵里获得精神安顿,感受生命中的喜悦以及乡愁。
创新出“粽”
提振文旅消费经济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在四川,各地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不断探索和创新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方式,加入流行元素,呈现轻松欢快的律动风格,为传统文化和年轻受众的“双向奔赴”写下生动注解。
穿上汉服去古城、参加一场端午味惊喜NPC巡游……在多彩的端午新意文旅活动中,人们回望五千年中华文明,感受着文明脉动。在四川,端午佳节的创新消费正成为热门话题。我省多地因地制宜,深挖本地传统文化底蕴,打造各类活动,让传统与时尚竞相辉映,民俗与国潮交融绽放。
穿着汉服来参加运动会
端午期间,“天府龙泉山”丹景台端午汉服运动会在成都龙泉山丹景台旅游景区举行,来自法国、英国、印度、尼泊尔等国的30余名在蓉外籍人士身着汉服,来到景区体验一场古代运动会,在古代体育运动项目中感受成都与体育的历史渊源。不少参与者认为,这种方式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国际性转化的有益尝试,带领全世界观众一起感受中国文化跳动的脉搏、重温佳节里最炙热的感情牵绊与充满自豪的文化归属。
还有一系列冒着鲜气的活动,不仅带来了大量客流、提振消费,更成为当地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名片。
西昌建昌古城通过举办“民俗化妆游行”“千人药膳宴”等活动,让游客和市民深度体验端午节文化内涵,营造浓厚节日氛围。其中,6月22日的民俗活动吸引了超千人参加,身着各式汉服的游客们逛古城、品民俗、尝药宴、会亲朋,成为古城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在宜宾,新潮时尚的端午活动一键拉满节日氛围感。宜宾市翠屏区“僰道夜宴”主题夜市,集美食、汉服电音、主题巡游、脱口秀等于一体。现场汲取传统文化为灵感,打造出了盛世夜宴的国风场景。端午期间,身着汉服玩流行音乐的电音趴,惊喜NPC巡游、沉浸式体验“僰人祈福”、飒爽的中国传统武术、优雅柔美的古典舞表演……让不少前来打卡的人直呼过瘾。
绵阳市仙海区百舟竟渡
6月22日,2023年四川省“百舟竞渡迎端午”展演活动(绵阳会场)暨“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端午”绵阳市示范活动在该市仙海区开幕。为期三天的活动从白天到夜晚,活动不断档,精彩不重样。仙海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通过“端午龙舟赛+民俗传承+数字科技+青年潮流+亲子互动”等多维度形式,增添音乐现场、文创市集、美食体验等众多年轻文化元素,打造文旅休闲、消费新模式。
6月24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最新数据显示,端午假日期间,全省纳入统计的833家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079.26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9897.48万元,与2022年同期同口径比较,接待人次增长54.83%、门票收入增长120.15%。立足传统,新形式、新样态为传统节日赋予新的活力,也成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