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以“变”重生

2023-09-05 09:38:43来源:光明日报编辑:殷鹏

经典川剧《白蛇传·下凡收青》剧照。四川川剧院供图

台上,川剧演员一回头或一转身,脸谱瞬时变换;台下,观众如痴如醉,掌声、叫好声震耳欲聋……“太好耍啰!”熙攘的川地街头,随时随地可以见到这样的场景。

“油彩抹脸”“粉末吹脸”“丝线扯脸”“运气变脸”……演员脸谱在电光石火间快速切换,角色的喜怒哀乐也随之变化。这就是川剧的看家绝技——“变脸”。

相传,“变脸”缘起是古人为了吓跑猛兽,在自己脸上勾画出狰狞的图案,后被民间杂耍班子发展为“绝活”表演。川剧把“变脸”搬上舞台,始于20世纪30年代上演的传统戏《归正楼》,戏里义盗贝戎劫富济贫时遭到官兵追捕,以“变脸”巧妙脱身。起初,“变脸”手段相对粗糙,演员脸罩多层纸壳面具,临场以烟火或折扇掩护,层层揭去。此后,一代代“名角儿”将巧思和创意融入表演之中,让“变脸”技艺日益精湛,甚至成了川剧最“叫得响”的一张名片。

“川剧,远不止‘变脸’‘喷火’‘吞刀’那么简单!”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川剧院院长陈智林告诉记者,作为我国四大剧种之一,川剧的声腔特色、帮腔技巧等“都值得大书特书”。

“川剧萌芽可追溯到先秦乃至更早,两汉的角抵百戏,为早期川剧奠定基础。战国名篇《宋玉对楚王问》中有云:‘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当时演唱《下里》《巴人》这种民间歌曲的,就是巴蜀市井乡间的艺人们。至唐五代时,‘蜀戏冠天下’的局面已经形成。有学者认为,成都,也就是当时的益州,歌舞伎巧,更胜扬州。”陈智林把川剧的历史细细道来。

明清时期,移民入川、会馆林立,南北声腔剧种汇聚衍变,与四川各地方言土语、民歌小调相融合,逐渐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5种声腔的剧种,这便是现代意义上的川剧。

“川剧用四川方言演唱,俏皮多姿的四川话,让川剧喜中带诗。”陈智林说。

《归正楼》中,乞丐邱元瑞有一段经典唱词:“那高楼住它做啥?窟(蹲)桥洞免得漏渣渣……那嘎嘎(肉)吃它做啥?喝稀饭免得塞牙巴……”四川人的乐观和幽默,尽在其中。无怪乎著名作家汪曾祺曾评述川剧“川丑都有书卷气……往往是闲中作色,轻轻一笔,使人越想越好笑”。

新中国成立后,川剧迎来“黄金时代”,在蜀地大为风靡,并一度走出国门——1953年,一批川剧演员随部队文工团到朝鲜演出;1959年,成渝两地演员联袂出访波兰、保加利亚等国,带去大戏《谭记儿》《焚香记》《芙奴传》,折子戏《秋江》《拦马》《柜中缘》《水漫金山寺》,牢牢吸住了欧洲观众的目光。

1982年,四川省委提出“振兴川剧”,更是激活一池春水——新创剧目《金子》《变脸》《易胆大》进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死水微澜》《山杠爷》等获得多项全国性艺术大奖,一批表演艺术家沐着春风雨露成长起来。

进入21世纪,随着影视艺术等强势兴起,川剧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人才队伍“崩溃式萎缩”,传统剧目演出场次锐减,观众人数急剧下降,演出场所入不敷出……陷入“生旦净末丑演员不全,吹拉弹唱品质不高,头面服饰装备不足”的窘境,令人无比痛心!

以“变”闻名,更要以“变”重生。于是,又一场“振兴川剧”的保卫战打响了。

川剧进社区、进校园、送戏下乡、“月月演”……各式各样的推广活动,让川剧复活!街头巷尾,“变脸”再现;剧场茶馆,戏声又起。

彭州市濛阳镇,镇北街上的一间老茶馆里,十多位票友正聚精会神地进行川剧围鼓表演。“自打2010年成立桐凤剧社,每月1号、11号、21号,我们都要搞坐唱。”濛阳桐凤剧社老社员陈祖建告诉记者,彭州是川剧票友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各镇每个月都会开展一次以川剧表演和坐唱为主的活动,听戏、唱戏,早已成为彭州人最爱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濛阳,街巷里走一遭,就能拉起一支川剧队伍!”

在广安市邻水县鼎屏小学的课堂上,记者看到,孩子们正在唱川剧歌、跳川剧操、画脸谱、舞水袖、练“变脸”。从2017年开始,广安市戏剧家协会主席蒋晓明进校园给师生们授课,一板一眼、一招一式,都按着川剧最正宗的路子来。

“人才青黄不接,这是川剧最大的痛点。和孩子们一接触,我才发现,川剧很受他们欢迎!不少家长也主动找我,想让孩子进行专业训练。”蒋晓明欣喜地说。

正如蒋晓明所观察到的,在青年一代中,古老川剧悄然迎来一样样新变化——

舞台是新的。入驻抖音平台一周年之际,青年戏曲演员、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菁菁火上热搜。一年来,她发布上百条短视频,做了近300场直播,观众超600万人次。现在,她的抖音粉丝超过了14万人。

演员是新的。6月28日至7月3日,“中国戏曲节”在香港举行,四川川剧院携经典剧目《白蛇传》《和亲记》,以及“川剧经典折子戏专场”连演3天,场场爆满,反响热烈。此次戏曲节上,一大批90后、00后青年演员崭露头角。“作为青年一代,我们一心想把川剧的影响力提升到全国前列,让川剧更有观众缘。”表演“变脸”的青年演员王子豪充满期待。

观众也是新的。8月11日16:00,距四川川剧院第一场“芙蓉国粹·蜀戏冠天下”演出开锣还有一个多小时,剧院外的取票窗口已经人声鼎沸。“我是刷短视频刷到这个演出信息的。没想到这么火爆,简直一票难求!”来自广西桂林的沈女士空手而归,满脸遗憾。带着女友来看戏的罗先生则早早抢到了票。“一开始只是想来‘打卡’,表示到此一游,结果却被火爆的川剧‘圈粉’。我们说好了,离开成都前还要再来看!”

新的舞台,为川剧提供“变”的场景;新的血液,为川剧注入“变”的激情;新的观众,为川剧带来“变”的动力!历经三百多年沧桑的川剧,今天有了更加鲜活的模样……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