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阚莹莹
“开镰了!”8月28日下午,随着一声号令,4辆收割机驶入高标准农田,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千亩水稻核心区正式开启收割。
8月底,四川2800万亩水稻正式进入大范围收割季节,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收割进度接近一半。
秋粮占据全省全年粮食产量的八成以上,是四川全年粮食产量的“主力军”。四川粮食产量已经连续3年站上700亿斤,今年能否继续“破七”?
永丰村水稻收割现场。阚莹莹 摄
“破七”的基础
夏粮大丰收、秋粮丰产基础稳固
要想收成好,稳定播面是前提。2020年至2022年,四川通过撂荒地整治、低效园林改造等方式,新增耕地40余万亩。耕地面积的增长,有效保证了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播面的稳定。
“永丰村水稻种植面积连年增长。”村党委书记李雪平介绍,去年当地水稻种植面积为5760亩,比前一年增加130亩,今年以3340亩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项目为抓手,通过农房腾退、林地整理、园地退出等措施,全村耕地面积增加至6560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到6000亩。
从全省看,今年以小麦为主的夏粮播种面积达1664.8万亩,比上年增长0.4%。水稻、春玉米等秋粮的播种面积则分别在2800万亩和1950万亩左右,保持稳定。
良种、良技的推广,也为全年粮食产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农业农村厅推介了水稻、玉米、大豆等十余个高产优质主导品种。其中,水稻主导品种之一“品香优秱珍”在全省的推广面积已达40万亩,在高产示范田中,这一品种比全省大面积平均产量水平高出200公斤。此外,今年省上还推介了30项粮油作物类主推技术,不断扩大在全省的推广面积。
在播面、良种、良技的共同作用下,今年已先行归仓的夏粮夺得丰收,与往年相比总产量提升,为全年粮食产量奠定了基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四川夏粮总产量达452.6万吨(合90.52亿斤),比上年增加15.9万吨。
今年各地水稻产量增长趋势明显。阚莹莹/摄
“破七”的主力
水稻增产趋势明显、春玉米产量稳定
在四川,水稻、春玉米等秋粮占据了全年粮食产量的八成以上。正值秋粮收获高峰,两大产粮“主力军”产量表现如何?
先看水稻。水稻是四川第一大粮食作物,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40%以上,其收成对于全年粮食总产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近日,宜宾市翠屏区李端镇其林村,翠屏区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对当地水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示范片进行测产验收。5块测产田平均亩产738.4公斤,这个产量水平与往年相比提高20公斤。
翠屏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伍燕翔介绍,今年翠屏区种植水稻43万亩,虽然插秧期间受到干旱影响,但好在扬花时天气较好,没有遭遇高温干旱,水稻结实率普遍不错,“今年翠屏区的水稻平均单产预计比往年有所提升。”
增产的不仅是翠屏区。目前,泸州市等川南稻区已陆续收获完毕,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稻作科科长周虹介绍,从泸州市合江县、纳溪区、泸县等地的高产示范片测产情况来看,单产普遍达到750公斤以上,比去年同田增长20公斤以上。
“由于今年各地良种推广、技术到田实施不错,再加上前期的高温伏旱并没产生较大影响,整体来说比较风调雨顺,预计今年各地都将实现不同程度的增产。”水稻栽培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说。
“总体来说,今年水稻的长势较好,增产趋势明显。此外,秋粮另一大主力春玉米已经收获完毕,虽然统计数据还未出,但是从各地高产示范片测产情况来看,产量表现不错,预计全省平均产量与往年相比保持稳定。”农业农村厅种植业与农药肥料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日,在达州市渠县天星街道八濛村,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对当地玉米新品种高产示范片进行了测产验收。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867.5公斤,刷新了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春玉米的高产纪录。在遂宁市安居区,当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玉米测产折合亩产651.1公斤,亩产比去年多出30多公斤。
“破七”的展望
在田作物及时收储,晚秋生产提早部署
每年这段时间,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种粮大户万富旭都非常关注天气变化,他种植的7000多亩水稻收割时间集中在9月,这正是每年华西秋雨连绵的时候。
“收割机、烘干设备要提前准备好,确保颗粒归仓。”万富旭说,除了8辆水稻收割机,他还投资数百万元建立了一个烘干中心,每天的烘干能力达500吨以上,为当地种粮大户服务面积达2.3万亩。
一些产区已经开始整区域调度。“从8月13日起,广安市对机收情况实行周调度,直至机收结束。”广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广安市在册联合收割机170余台,全市水稻日烘干能力约2700吨,1000余台外地联合收割机已入境开展跨区机收作业,全市已机收水稻31.4万亩,预计水稻机收面积将达到180万亩以上。为了及时收购粮食,广安市还新建仓容,实行储备粮轮出,提供了7.45万吨仓容收购秋粮。
近年来四川每年投入农机具超过39.8万台(套),其中水稻联合收割机4.9万台(套),目前,四川水稻机械化收割率已经超过90%。粮食烘干、收储等产后工作方面,全省首轮“优质粮食工程”建设已完成,建成347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在21个市(州)73个产粮大县实现产后服务体系全覆盖。
连绵的秋雨也为稻飞虱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早在7月中旬,农业农村厅就召开了全省稻飞虱等大春重大病虫防控技术现场培训班,对全省稻飞虱防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各地稻飞虱防治处置率要达到95%以上,确保不出现稻飞虱30亩以上连片情况,全年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4%以内。
各地的晚秋粮食生产任务也在紧锣密鼓地规划中。近日,内江市市中区印发了晚秋生产工作方案,将全区晚秋粮食生产任务分解到镇、细化到村、落实到田到户,建立晚秋粮食种植计划台账。今年,市中区计划实现晚秋粮食作物面积6.9万亩,其中再生稻有收面积2万亩、秋洋芋1.3万亩、秋红苕2万亩、秋大豆0.6万亩、秋玉米1万亩,总产量在1.66万吨以上。
“接下来,全省将紧抓晚秋粮生产,面积将达到1100万亩。其中,再生稻是重点,去年四川再生稻蓄留面积达到500万亩,位列全国第一位。今年蓄留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面积达到550万亩。”农业农村厅种植业与农药肥料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夏粮已归仓、秋粮正收割、晚秋粮接续进行,今年四川粮食产量有望再次超700亿斤,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