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花正开丨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 四川收获了什么?带来了什么?

2023-10-07 22:28:4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殷鹏

俯瞰兴隆湖。李向雨 摄

四川在线记者 陈碧红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经过十年发展,共建“一带一路”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已成为开放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国际社会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

“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四川,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的重要节点上,迎来了更高目标。从中国西部内陆省份向国家开放前沿跃升,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时间,四川收获了什么?带来了什么?

从愿景变为现实

多领域“朋友圈”越来越大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四川收获了什么?或许数据最直接:成都海关统计显示,2013年—2022年,四川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规模从1535.3亿元扩大到3788.7亿元,年均增长10.9%。十年间,四川对共建国家进出口保持两位数的年均增长速度,高出同期全国对共建国家进出口平均增速3.9个百分点。

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梁勇则从另一个数据维度,来概括十年间的成果:截至目前,四川与229个国家(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全省约30%的对外贸易、90%的对外承包工程布局在“一带一路”。十年来,四川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全方位合作更加深入,共建“一带一路”已从愿景转化为现实,引领全省对外开放持续深化。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宏大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跨越时间长、建设任务重。为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十三五”期间,我省成立了四川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形成全省上下联动、部门齐抓共管、区域协同并进的工作局面。

从愿景转化为现实,十年间,四川的“国际朋友圈”越扩越大——获批在川设立领事机构的国家23个、居内地第3,建立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456对、居中西部第1。中日韩领导人会议、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财富》全球论坛、金砖国家国际竞争大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一批国际性活动相继落地,四川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十年间,四川的开放通道“越走越宽”——“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加快构建,建成进出川大通道42条。成都开启“两场一体”运营新时代,2022年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国城市第一。中欧班列(成渝)开行超2万列、约占全国的40%,亚欧陆路运输新通道不断扩大。中老铁路从无到有,随着去年底中老班列(攀枝花)首发,东南亚到我国西部及欧洲距离最短国际铁路通道全部打通。

十年间,四川与国际间合作更加活跃——在川外商投资企业超1.5万家,落户世界500强企业381家,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稳居中西部第1。中国化工七建公司签约的俄罗斯波罗的海化工综合体,是我国在全球最大承包工程项目;四川路桥承建的挪威哈罗格兰德大桥,成为我国承建的首个欧洲发达国家大跨径桥梁项目……超过1300家“走出去”的四川企业,打造出一张张崭新的“中国名片”。

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

今年9月1日,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在德国柏林举行。TCL作为中国品牌代表之一,其现场发布的全球最大115吋QD-Mini LED电视、全球首款可量产的双目全彩MicroLED光波导AR眼镜等产品,再一次刷新了欧洲同行和消费者对“中国造”的认知。

及时有效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第一时间投入欧洲市场,正是借助中欧班列的成长发展,TCL家电成功实现了“成都生产制造、欧洲组装销售”的模式,将四川与欧洲之间的产业链上下游全面打通。自中欧班列TCL专列首发以来,TCL王牌电器(成都)有限公司出口量和出口额实现了平均每年30%的增速。

TCL的案例并非孤例。借助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搭乘中欧班列出海的“四川造”产品行销海外,品类从最初的矿产、日用百货,不断向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整车及零配件、农副产品等扩展,国际间合作也从贸易向生产制造等领域延伸。

飞驰在四川南向通道上的中老铁路,同样在不断拉紧沿线国家产业合作纽带。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自2021年12月正式通车以来,目前已快速串联起我省境内的主要枢纽节点城市。特别是去年底,随着中老班列(攀枝花)从攀枝花火车站首发,这趟满载着钛白粉、建材(瓷砖)、机电产品等省内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班列,在3天内即可直达东盟多个国家。

“新线路的开通,不仅有利于我省进口更多优质矿产能源资源和水果、粮食等农副产品,也为省内庞大的工业产品找到出口增量市场。”省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副主任张岩表示。

数据显示,老挝作为我省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第二大投资目的地,仅2022年四川与老挝进出口总额增幅达154%,中老铁路的建成投用无疑发挥了巨大作用。

“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最突出地体现为‘通’。”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一带一路”与对外开放研究中心主任毛新雅看来,这种“通”,不仅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更通过产能合作提升区域整体生产效率、增强产业链韧性。

从“走出去”的国际合作项目,再到“引进来”的中法、中德、中韩、新川、中意等国际合作园区差异化发展,各方以产业合作为纽带实现合作共赢。

“随着中国西部成为中欧班列、中老铁路等国际班列的主要始发点,西部大开发与国际大通道相关联,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这个时间点上出现‘双循环’的全面互动。”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说。

从 “大写意”到“工笔画”

迈向高质量发展

十年前,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倡议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首次提出。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留学生身影出现在了四川各大高等院校。

埃塞俄比亚巴哈达尔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穆卢内,目前正在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习,研究弹性纤维和纱线。作为与巴哈达尔大学纺织与服装技术学院签订的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成都纺专与对方共同出资,为埃塞俄比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四川大学自建立“一带一路”留学生奖学金以来,每年面向全球吸引3000名左右的留学生,同时招收“波兰语+”专业等学生,培养“一带一路”急需的小语种专门人才……

“ ‘一带一路’建设从 ‘大写意’到‘工笔画’,四川不但打造了许多在基建、产业链等领域的大项目,还有许多‘小而美’项目。它们集中于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投入资金规模不大,但见效较快,当地民众容易受益。”四川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过去十年间,我省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实施“留学四川”计划,打造四川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在川高校接收“一带一路”留学生超1万名;创办四川海外孔子学院11所,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澜湄区域职业教育合作联盟等,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持,尤其在经贸合作领域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惠民生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终极目标,越来越多的人正真切感受到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

近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领域大幅度拓展,我省在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的合作成果不断:

围绕卫生健康合作,我省向莫桑比克等5个葡语系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是全国承派国家数量最多的省份。

围绕绿色低碳发展,全省通过全球贸易“绿色通行证”——AEO高级认证的企业达65家,高技术产品进出口额占全省比重超过75%,东方电气等企业走出去参与水电开发等30余个绿色项目建设,打造了一批“四川造”标志性工程。

围绕数字转型发展,如今省内的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增至8个,跨境电商备案企业超3000家,在“数字丝绸之路”桥梁下,我省数字经济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一步打开国际经贸合作新蓝海,并吸引更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参与到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来。

十年前的今天,“一带一路”倡议于世界东方扬帆起航,逐渐走出一条波澜壮阔的全球新型治理与合作共赢之路,这条光辉的历史轨迹中,留下了许多独特而重要的“四川注脚”。

十年后的今天,站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征程上,作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交汇点的四川,将以全新姿态再出发,在携手奔向互利共赢的康庄大道上贡献更多“四川力量”。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