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实融合 智领四川——写在2023天府数字经济峰会开幕之际

2023-11-15 11:34:22来源:川观新闻编辑:殷鹏

川观新闻记者 张守帅 高敬

数字化浪潮风起云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奏响新时代“智领四化”的天府乐章。

前不久,长虹CHiM工业互联网平台、东方电气东智同创C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双双入选国家级“双跨”平台,以跨行业、跨领域的领先能力,实现四川在这一国家级榜单中零的突破。

最近,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威太阳能(眉山)有限公司等5家川企的名字,出现在工信部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公示名单;与此同时,四川中烟旗下什邡卷烟厂通过CMMM四级评估,建成烟草行业首个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达四级的工厂。乘“云”而上,借“数”转型。巴蜀大地涌现更多“智慧工厂”“无人车间”,供应链一键协同调配物料,生产中心一键排产柔性生产,大幅提升效率效能,增添发展动能。

从制造业到农业、服务业,数实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扩张。环天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海量卫星遥感数据+AI算法模型护航天府粮仓。成都大邑县把数字工具变成“新农具”,让种田更智慧。云旅游、云演艺、云直播等,带火了四川旅游业。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省上下正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壮阔无垠又细致入微的数实融合浪潮,是奔涌其间的重要引领和驱动力量。

夯实融合基础 11个城市竞相示范

天府新区兴隆湖畔,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巨大的湛蓝色方形建筑内,一排排服务器整齐摆放,“最强大脑”昼夜运转不息,最高运算速度达每秒10亿亿次,跻身全球前十。它以超强算力服务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探索宇宙起源之谜,助力核科学、航空航天、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展提速加速。

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超算中心供图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实融合的底座和基石。特别是国家层面启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成渝地区获批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为四川创造了“扬长补短”的重大机遇。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明确要求,加快布局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促进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

“扬长”在于四川是数字经济大省,2021年数字经济规模达1.9万亿元;不仅在全国率先实现“县县通5G”目标,而且所有乡镇均已做到5G和千兆光网通达;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全省能源结构中的占比超过86%,其中水电装机规模2022年达9707万千瓦,稳居全国首位,这对降低数实融合电力成本意义重大。

“补短”就是聚焦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目标,进一步夯实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全面推进数字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系统推进、重点突破,项目建设加快实施。2023年伊始,四川高规格举行第一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新基建”是重要投资领域。在全年推进的700个省重点项目中,有28个“新基建”项目,包括德阳“云上天府”大数据产业园、雅安5G云基地、自贡5G创新应用产业园、中国移动(四川成都)数据中心二期工程等。

截至2023年9月,全省已累计建成5G基站超15万个、规模居全国第六位,千兆光纤网络覆盖家庭数超4000万,已建在建数据中心超38万架、上架率达51%,数字基础能力全面提升。

“一体”布局、连片推进,示范城市竞相奔腾。为深入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四川选择成都、宜宾、达州、雅安、德阳、乐山等11个城市开展创新示范,探索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成果,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

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展厅。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供图

提高融合深度 朝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国内首个叶片加工无人车间及黑灯产线,位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随着5G、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机器视觉等先进数字技术运用,车间24小时无人干预连续加工,毫秒级精准定位,40秒内智慧供料,加工精度达0.03毫米,人均效率提升650%。

位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的国内首个叶片加工无人车间及黑灯产线。李强 摄

从自动化到智能化,数字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地位作用正从辅助手段转向创新发展引擎。不止东方电气,德阳市联合海尔卡奥斯、优刻得等龙头企业,建成海川云服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完成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项目66个,推动“重装之都”轻装上阵。

产业数字化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促进数实融合重点就是加快产业数字化。近年来,四川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全覆盖行动,推动智能制造单元、智能产线、智能车间建设,打造一批“数字领航”企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

行业龙头企业展现新气象。通威太阳能金堂基地是全球光伏行业首个5G应用基地,数百台IGV智能小车在无尘车间来回穿梭运送物料,所有生产工序均由机器完成。与传统通威电池片生产线相比,这个基地能源消耗降低约30%,生产效率提升约161%。

通威太阳能金堂基地的太阳能电池片生产车间。通威集团供图

大企业走在前,中小企业如何跟进?调研显示,中小企业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支撑不足,面临“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难题,对数字化转型普遍感到“无从下手”。打造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由此变得极为迫切。

四川依托数字经济相关企业、科研院校、产业联盟等,分区域型、行业型、企业型三类建设省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为产业集聚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行业内中小企业等提供数字化转型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

目前,全省已累计认定37家四川省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覆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等多个领域。长虹CHiM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8万余台工业设备、2700多个工业APP,已服务企业用户近8万家;成飞集团牵头研发的航空装备数字化工艺集成解决方案,提高全产业链加工效率近30%;科伦药业牵头打造的生物医药产供销智能协作平台,降低上下游企业库存周转期超10%。

前不久,省发展改革委启动数字化转型促进“市州行”活动,组织省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深入地方问诊把脉,针对当地产业发展实际精准输出数字化转型促进能力,更好赋能地方特色优势产业集聚成链、转型升级。

创新融合机制 打好政策“组合拳”

去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通报2022年“千兆城市”建设情况,四川新增4个城市,总数达8个。围绕打破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壁垒,四川在全国率先出台《四川省跨行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合作建设指导意见》,建立由省发展改革委、省通信管理局牵头,18个行业主管部门及5大通信运营企业参与的联席会议机制,以构建多方合作共建共享机制为抓手,推进跨行业共建连年取得明显成效。

促进数实融合双向奔赴,离不开政策推动和引导,亟须打好“组合拳”。

从省委部署看,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对建成“东数西算”战略支点、加快突破数字核心技术、推动核心产业成链集群发展等作出系列安排;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对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深入推进“上云用数赋智”等作出进一步细化,绘制了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实践图谱。

从落地执行看,省级部门和有关市狠抓落实、大胆创新,在新设施建设、新动能培育、新场景打造等方面形成了特色措施。

顶层设计有保障。今年1月1日,我省数据领域第一部基础性法规《四川省数据条例》正式施行,从立法层面推动解决数据管理体制不顺畅、数据资源共享不充分、数字化发展程度不均衡等问题,促进我省数据有序流通,激活数据要素活力,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市场化配置激活力。启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有效路径,聚焦数据要素交易流通、公共数据共享开放、数据要素生态构建、数据要素场景打造等,力争形成一批可在全省推广应用的改革标志性成果。

清单发布促“钱”景。围绕充分释放应用场景数字化需求,我省建立多层次多维度清单发布机制,尤其注重从政务服务、先进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等领域遴选数字化应用场景,制定四川数字经济千亿机会清单,有效释放全省16个市共逾3000亿元的数字经济发展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数字经济区域合作水平持续提升。川渝两省市发布数据领域首个川渝区域地方标准《公共信息资源标识规范》,联合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联合推进建立“川渝通办”服务专区,川渝“数字双城经济圈”呼之欲出。

数实融合浪潮,润泽天府之国焕发勃勃生机。推动数字技术与千行百业融合向纵深拓展,四川追“云”逐“数”创未来!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