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王眉灵 徐中成 杜杰
川青铁路青白江至镇江关段通车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首通铁路,成都到阿坝最快仅需55分钟。“好快!”大家感慨欢欣,也对川青铁路在建段充满期盼。
12月3日,川观新闻记者采访到川青铁路西宁至成都新建段的设计总体负责人、中铁一院西宁至成都铁路项目总设计师段荣成。“这是一条充满红军印记的红色之路。”他告诉记者,川青铁路经过了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主要地区,四川段好几个站点的设立,都和红军有关。
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艰难度难以想象”
2023年4月,成都经黄胜关至西宁铁路被正式命名为“川青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兰州(西宁)到广州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铁一院负责设计的西宁至成都新建段是川青铁路的一部分,线路从西宁枢纽海东西站引出,经青海省、甘肃省进入四川境内,接入阿坝境内已开建的黄胜关站,全长约500公里,建设工程名为“新建西宁至成都铁路”(以下简称为“川青铁路新建段”)。
“这条铁路是‘十三五’交通扶贫‘双百工程’中16个铁路项目之一,也是最晚开工的一条。”段荣成说,川青铁路新建段沿线经过的海东、黄南、甘南、阿坝等地全线海拔在2000米以上,其中,四川省境内段海拔均高于3000米,全线海拔最高点就在若尔盖到松潘之间。这一段,也是当年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走过的主要地区。
从2015年开展预可研到2018年完成前期勘测,段荣成多次率队深入一线。沿线条件艰苦,当地群众对路十分期盼,听说他们是“修铁路的”,非常热情地请他们到帐篷里喝茶吃肉。
当时,有路的地方不多,汽车开到坐标附近,大家就走路进山,不少地方是无人区,特意请了当地群众带路;高原缺氧,走两步就要停一会,好不容易到了作业的点,干不了多久,就要往外走回驻地,以免天黑迷路。每天野外工作11个小时,有9个小时都在路上。
“我们现在尚且如此,当年红军长征有多艰难,更难以想象了!”段荣成感慨地说。
挖掘红色印记,车站设点有特殊考量
在一次次现场勘测中,设计人员与当地民众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也听他们讲了很多红军长征的故事。
“大草原上,到处都有红军的印记。”让段荣成印象最深的,是修建在若尔盖草原上的胜利曙光纪念碑。当年,红军战士在走出草地后,背靠背坐在班佑河边,饥寒交迫,牺牲在草地边缘。为了纪念这一段悲壮的往事,让后来人铭记先辈的牺牲、传承长征精神,建立了这一纪念碑。“很多人给我们讲这个故事,每次说起,他们都会流泪,我们听了很多遍,但每次听都会被打动。“
后来在铁路车站的布设中,设计人员尽可能考虑把红色文化和带动沿线经济据点结合起来。四川段约170公里,新建5座车站,分别为花湖、阿西、若尔盖、班佑、红原站,后面3个点位都有着浓厚的红色印记。
其中,班佑车站,在方案评审时,专家们对在这里是否需要设置站点进行深入讨论,段荣成详细阐释了班佑的红色背景,以及希望通过红色旅游、红色文化带动地方发展的想法,最终,设立车站方案得到了保留。
铁路作为大通道,具有串联经济据点、带动地方发展的积极效益。对于未来,段荣成充满信心。
他说,川青铁路是西北至西南的快捷通道,把西北的兰西城市群和西南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紧密相连,在全国铁路网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川青铁路虽然是客货共用铁路,但其定位以客运为主,坐着火车两三个小时就能进入松潘、红原、若尔盖等地区,对于发展红色旅游、弘扬红军精神、增强民族地区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沿着“红色铁路”,红军故事代代传
对于这条“红色铁路”,沿线民众充满期待。
“铁路通车那天,正是求吉乡中心小学的少先队队日,我给孩子们讲父辈翻雪山、过草地的故事。他们崇拜的眼神,让我十分欣慰!”通车已经几天了,红军后人、若尔盖县求吉乡下黄寨村村民供产说到这一幕,还是很激动。
1935年,供产的父亲所在的部队长征来到阿坝州境内。他们积极筹集物资,以迎接翻越夹金山来会师的中央红军。后来,在班佑、包座等地发生了激烈的战斗,供产的父亲身负重伤,被若尔盖老乡收留,伤愈后留在了当地,直至1969年去世。
“今天的幸福生活,让我深深感到父辈红军们的牺牲付出很伟大。”供产说,若尔盖县长征精神薪火相传协会已经成立,协会成员为若尔盖境内105名红军后人,大家正着手搜集父辈们的故事,“把红军故事讲好,让红军精神代代传承。”
在红军走过的草原、海拔3507米的红原县邛溪镇烈士陵园,陵园守护人、红军后人罗建国日复一日,义务守护着陵园。罗建国的父亲罗大学曾随红军长征,后因战斗负伤留在红原,从此开始义务守护陵园。1995年,父亲去世,罗建国接过了接力棒,守护至今。他说,川青铁路红原站已经在修建了,自己会一直守在陵园,把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