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吴忧
1月17日,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明确2024年全省财政支出安排要做到突出重点,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足额安排刚性支出,强化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一般性支出能压则压、应减尽减。
“主动适应财政收入低速增长、过紧日子、收支紧平衡的新常态,充分释放财政政策效能。”财政厅负责人说,特别要按照财政支出“小钱小气、大钱大方”要求,花钱不能大手大脚,切实保障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2008年以来,我国连续17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此也有明确要求。
适度加力,意味着全省财政支出强度将继续上升。“这是支撑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需要。”财政厅负责人说,加之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规模仍然较大,以及民生政策提标升位、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需要加强保障,客观上要求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
去年以来,聚焦支撑更加有力、绩效更加凸显、运行更加稳健的目标,全省财政系统强化资源配置、强化资金整合、强化政策集成、强化综合监管,在转变支持方式、分类指导帮扶、体制机制创新、普惠兜底补短、财政管理改革和推动财政可持续发展上做文章,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3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5000亿元,收入形势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不过,在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收支矛盾突出的背景下,继续增加支出强度,给财政收支平衡带来更大压力。会议认为,今年全省经济运行整体仍将处于恢复期,初步考虑财政收入仍将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加上中央下达的转移支付、债券额度等,支出强度能够保证。“这样安排,收支平衡仍然趋紧。”财政厅负责人说,“但只要各级真正优化使用结构、提高支出实现率,完全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适度加力,还要提质增效,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出更好的效益。“该花的钱要花,不该花的钱再少也不能乱花。”会议明确,要按照这样的要求,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严格预算约束,严肃财经纪律,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严查违规增设开支和各类铺张浪费行为,在公务开支、物业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压缩,不断强化资金约束,实现集中财力办大事。
用好财政政策空间,强化重大战略保障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省级财政统筹部门专项资金,设立了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基金,将为中央和省委重大战略任务落地落实提供有力保障。这是集中财力办大事的一个缩影。
聚焦接下来的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提高财政收入可持续性、加力提升财政保障能力、持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兜牢基层“三保”底线、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强化绩效和监督“两大抓手”作用。围绕用好财政政策空间、强化重大战略保障,这次会议还作了细化部署。
在用好用活积极财政政策空间方面,四川将加力推动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落地,全面落实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19条”政策措施,全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用好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政策,加大项目储备力度、做好项目前期准备,以优质项目储备争取债券额度支持;做深做实做细增发国债资金管理,确保国债项目有序推进,着力支持灾后恢复重建。
围绕增强重大战略首位保障,会议明确了四个重点支持方向:支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支持城乡融合发展、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推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落地。特别是在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方面,会议明确,省上将联动地方,共同支持规上工业企业开展全覆盖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和研发平台建设。
民生事业,坚持优先保障。会议透露,省级财政将全面落实民生政策标准动态调整规划,坚持民生支出优先序列,确保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持续稳定在65%以上。
财政厅负责人表示,当前,增强财政保障能力要更多依靠“挖潜增效”,全省财政系统将加强政府统筹和区域协调,加强投向调整和精准聚焦,紧紧围绕重大部署和中心工作,集中资金保障重点,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划重点
2024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要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1、稳妥安排收支预算,收入安排做到积极稳妥,支出安排做到突出重点;
2、用好用活积极财政政策空间,全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充分发挥债券资金投资拉动作用,做深做细做实增发国债资金管理;
3、增强重大战略首位保障,支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支持城乡融合发展,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推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落地;
4、持续增强民生福祉,优先保障民生事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动教育文化高质量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5、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出台《关于加强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的指导意见》;
6、提升财政治理效能,谋划落实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加强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夯实财政管理底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