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 刘雨薇
清明节前夕,一个寻常工作日的下午,舒星宇来到成都崇州大划街道石桥村的田中查看机械运作情况。水稻田内,发出“轰隆”声的旋耕机正在田中作业,机器将凝块打碎,之后还需要用平田机将土地平整,才算完成整个平田步骤。
谈到种地,这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像是打开了话匣子,讲得头头是道,他指着田中作业的机器告诉记者:“为什么要把土地弄平整?秧田的高低落差不能太大,如果土地不平整,后期苗床上的秧苗生长就会参差不齐,最终会影响产量。”
舒星宇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春耕,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舒星宇作为农业职业经理人一年中最繁忙的时间之一。与其他农业职业经理人稍显不同的是,1992年出生的舒星宇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此前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回到崇州后,他选择从父亲手中接棒,成为一名农业职业经理人,并组建了一家农机专用合作社,将智慧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向更多村民推广开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乡村里,回到田野中,舒星宇就是其中之一,他们用自己的经验和眼界,为乡村振兴与农业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与强劲动力。
90后青年返乡创业
组建农机合作社提供全链条式农业服务
走在大划村的田坎道路上,舒星宇和来往的工人打着招呼。不远处,青色的麦浪在田间翻滚。而在水稻田中,旋耕机正在紧张作业,2、3位工人正在用犁耙将冒出来的土堆平整,这是播种水稻的前期工作,也是春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舒星宇是崇州市万茂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同时也是成都万茂欣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创始人。谈到和土地的缘分,舒星宇告诉记者,他出生在崇州一户农家里,对于土地,他并不陌生,同时也有着很复杂的感情。
一方面,家里的土地承载了很多儿时的快乐回忆,另一方面,传统的耕种模式让父母都累坏了。
于是,就读于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舒星宇在毕业后顺利进入一家高精尖企业工作。2019年,辞职后的舒星宇回到家中待业,一件小事再次牵起了他与土地之间的缘分。
“当时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父母承包了3000亩土地,当时我回家的时候正赶上给小麦打农药。”于是,舒星宇背上了手动打药机,和父母一起给小麦打药。
“当时就感觉累得够呛,我和父母忙活了一整天,也只能打不到200亩。”舒星宇当时就萌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自己买一台打农药的无人机呢?
无人机航拍的麦田
说干就干,2020年,舒星宇就购置了第一台农药无人机,这台无人机在当年就为9000亩土地提供了无人机打农药的服务。而随着土地面积越来越大,舒星宇开始察觉到一些不足。
“一个是无人机等自动化农业器械不够了,另一个不足就是自己的操作技术还欠点火候。”这也让舒星宇意识到,一个人的散兵游勇成不了气候,应该组建专业的团队。
所幸的是,家人们也对舒星宇的决定很支持。2020年,舒星宇组建了万茂欣欣农机专业合作社,并购入了植保无人机、高速插秧机等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慢慢去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托管,全链条式的社会化服务。
平均年龄27岁
团队成员都是操作机器的好手
实际上,在2021年初,舒星宇的农机服务社团队就有7、8个操作手。除了在本地招聘有基础的操作手进行培训,他还从外地招聘了一些“高手”。
截至目前,舒星宇的团队已经有30余人了,而这些成员的平均年纪不到27岁。其中,年龄最大的成员是85后,90后占大多数,00后成员大约有5、6位,最小的出生于2003年。
团队成员正在操作植保无人机
而这些年轻人无一例外都是操纵农业机器的好手,如植保无人机、插秧机、粮食烘干机等先进机器都不在话下。
舒星宇告诉记者,在招聘的过程中并没有特意限制年龄,“里面的很多成员,都是自己做得不错,然后介绍朋友和小伙伴来尝试一下,觉得好就留下来,当然,最后大多数人都选择留下了。”
进入4月,气温逐渐炎热起来,走在田坝上,舒星宇感叹道:“每到这个时候,我就知道自己又到了被晒黑的时候了。”
团队成员
作为农业职业经理人辛不辛苦?答案是肯定的。舒星宇坦言,即使现在来看,上一份工作也算得上不错。早九晚五的工作时间,年薪也高,同时工作压力也不大。成为职业经理人后,虽然收入增多了,但肩上的压力大了,同时随着农机合作社不断发展,作为创始人需要考虑的事情自然也变多了。
辛苦,是舒星宇提到比较多的词。“我们没有周末这种说法,尤其是农忙时间,上下班的时间都不能固定。”他记得,有一段时间正好需要无人机集中打药,小伙伴们早上4点就要起床,一直忙到晚上7、8点才结束,每天工作14个小时是常态。
植保无人机正在工作
有农忙时间,自然也有农闲时间。舒星宇告诉记者,一年当中,8月底、10月底和每年的1、2月份都是农闲时间。农闲期间,团队成员基本上就没事了。“我们也没有考勤的说法,农闲期间就休息,团队成员也会陆续在这个时间段休年假。”舒星宇说。
在舒星宇看来,农业的出路在于全程机械化,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道路。对于这个年轻团队的未来发展,他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
舒星宇告诉记者,以种植小麦和水稻为例,当前一亩地的产值在2600元左右,在产值产量上,传统农业已经达到了天花板。如何进一步降低种植成本,提高效率,是所有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们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农业理论知识基础,同时也要不断接触并学习使用新型农业机器设备。”正如舒星宇所谈到的,只有不断学习新业态、新模式、新科技,团队才能真正意义上成长起来。
粮食仓库
承上启下
推动传统农业创新升级
在很多人眼中,农业职业经理人这份工作依旧有着刻板印象。“大家认为做农业很苦,提到种田,大家脑海中还是下意识地浮现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但那已经是过去式了。”舒星宇说。
每一个行业都需要年轻血液的注入,现代农业也不例外,要种好粮,规模化种植必须靠农业科技,在这当中,年轻人发挥作用尤为重要。
开门见山,推窗见绿,这样的场景逐渐在农村铺开。生态好、环境优、政策足,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留得住人才。像舒星宇这样年轻的职业经理人,近年来在崇州不断涌现。
经过3年时间的积累,农机合作社的客户已经发展到100多家,服务农田面积有四万余亩,主要覆盖崇州三江、大划、江源三个乡镇,外地服务也覆盖到雅安、凉山州等地。舒星宇告诉记者,未来两到三年,他还想把崇州的标准化的作业模式扩展到省外其他城市。
近年来,崇州市通过层级遴选的方式,把有志于经营农业的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作为主要培养对象,使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作为新一代的农村职业经理人,我们更多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舒星宇对自己是这样定位的,通过新业态、新模式和新科技来赋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借助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农业创新升级。
“未来,我们团队将继续依托于传统农业但又要颠覆传统农业的方式,继续加大力度,优化作业标准,引进先进的智慧化现代化农机设备,进一步推动现代化农业种植发展。”舒星宇表示。
海报设计: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