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企大调研·寻找新质生产力③丨低空经济加速“腾飞”,四川工业无人机如何做到“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2024-04-25 10:37:39来源:川观新闻编辑:殷鹏

川观新闻记者 田姣 宁宁

机构投资者的调研,各种证券策略会的邀请,接待来自省内外政府工作人员考察……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纵横股份)副总经理、董秘李小燕最近很忙。

为何这么忙?原因在于“低空经济”持续火热。今年全国两会上,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国各地发展低空经济政策频出。在政策、市场的双重推力下,工业无人机行业发展迎来风口,企业顺势“起飞”。

工业无人机产业是低空经济重要的细分赛道。行业预测,2025年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达到5000亿元,而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占比将超过80%。在工业无人机赛道,四川早已深耕十余年,面对全国各地的争相赛跑,如何做到“早起的鸟儿有食吃”?四川还可以怎么做得更好?记者进行了调研走访。

海报制图:汪银 王桃

纵横股份研发的无人机。

做强技术

“四川造”工业无人机拿下多个全球首次

4月19日至20日,在第二届人工影响天气技术装备高质量发展展示交流会上,由四川腾盾科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腾盾科创)自主研发的双尾蝎人工影响天气型无人机和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翼龙-2H气象型大型无人机亮相,这两款工业无人机已多次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大显身手。

腾盾科创自主研发的大型无人机双尾蝎

所谓工业无人机,主要是指应用于工业及商业领域的无人机,其常见的应用场景有农业植保、管线巡检、森林防火、应急救援、地理测绘、地质勘探等。相比消费无人机,工业无人机有续航能力更长、载重更多、飞行距离更远、操控能力更精准、自动化操作等特点。

调研中记者了解到,四川在工业无人机赛道已经深耕十余年,诞生了一批优秀的头部企业。公开资料显示,纵横股份、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立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工业级无人机企业登陆科创板,其中纵横股份是我国科创板“无人机第一股”。

作为国内工业无人机首家上市公司,纵横股份拥有全谱系的工业无人机产品,近百种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李小燕介绍,目前公司在国内工业无人机整机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全球工业无人机排名第五,为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超1500家客户提供产品与服务。其中,由公司生产的垂直起降固定翼工业无人机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纵横股份研发的无人机。

从技术结构来看,工业无人机又分为固定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多旋翼无人机和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四类。腾盾科创则是固定翼、无人直升机领域的佼佼者。成立仅8年时间,已经先后研制了包括全球首款双发、三发、四发大型固定翼无人机——双尾蝎系列及其衍生型号,国内首款水陆两栖无人机——混江龙,国内知名高原型多用途中型无人直升机等在内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0余款大中型高端无人机。

应用场景的边界也在不断拓宽。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腾盾科创在国内外大型无人机新应用领域创造了多个第一:实现了全球首次大型无人机空投应急物资、国内首次进入台风环流内部进行无人机高空观测、完成世界首次利用空中基站实现多家运营商网络覆盖的飞行验证等。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翼龙”系列无人机出口量在同类产品中居全国第一,在跨区域应急通讯、南海飓风气象探测等方面成功应用。

做大产业

从零部件到整机制造的完整航空产业链

位于金牛区的腾盾科创总部生产基地一期项目即将于近期开工建设,建成后将作为腾盾科创的总部基地,能同时容纳5500余人进行办公、研发、试验、培训等,并带动无人机上下游产业链入驻。

“作为链主企业,我们积极开发、培育配套企业,为其提供从落地、资质、测试到订单的全链条服务。”腾盾科创的有关负责人介绍,围绕公司的主要无人机产品,上下游中小企业加速集聚,本地配套率不断提升。

腾盾科创自主研发的大型无人机没羽箭。

作为另一家“链主”企业,纵横股份目前产能的30%至40%在成都本地配套,其他环节产品在国内各地配套生产。“随着成都无人机产业迅速发展,希望未来尽可能多地实现本地配套。”李小燕说。

专注倾斜摄影设备研发的成都睿铂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从2018年起就为纵横股份配套生产航测载荷产品,即通俗理解的“航测相机”。凭借在光学、惯性导航、摄影测量和空间数据处理方面的核心技术,我国70%的测绘无人机都配备了睿铂科技生产的产品。

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凭借雄厚的航空产业基础,四川已经建立起了从零部件到整机制造的成熟、完整的航空产业链,以成都、自贡、绵阳等为代表的产业集聚地,集聚了众多工业无人机整机及零部件企业。

在成都,工业无人机领域聚集了中航无人机、纵横股份、腾盾科创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10余家,产品实现从10千克到吨位级的全覆盖,基本形成了“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产业链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梯队。

在自贡,以工业级无人机为引领的无人机及通航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当前,自贡航空产业园已成功引进沃兰特航空、航空工业成飞、中航无人机、中电科特飞、腾盾科创等重点企业50多户,初步形成无人机及通用飞机整机制造、零部件制造、维修培训、航空服务保障等全产业链发展格局。2023年,无人机及通航产业集群规模突破100亿元。

在绵阳,其无人机产业集群入选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现有无人机产业链企业32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4家,2023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6亿元、增长11.7%,处于起步成势关键阶段。

做优生态

差异化打造无人机试飞测试基地

从成都市中心出发,往西北方向驱车70多公里,就是彭州市桂花镇鹿坪社区的“天空之眼”无人机测试飞行基地。这里聚集了无人机研发、无人机探测反制、无人机任务载荷、无人机系统管理等90余家企业开展测试任务。

一个小山村,为何能让这么多无人机企业聚集于此?“在这里,飞得起来!”位于三号基地的成都纵横大鹏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在此地进行飞控研发和飞控新功能等测试任务,该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

无人机测试试飞场地难找、空域申请难是行业痛点。“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顺利拿到了高300米、半径5公里的试飞空域。”四川翔彭智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小明介绍,基地目前一共有8个试飞场地,形成了14项测试场景,可同时满足多企业、多类型、多场景的无人机同场测试试飞需求,2022年8月,基地正式获批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

早在2020年,自贡航空产业园就获批成为了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目标定位为支线物流,主要运行机型为中大型无人机,实验任务涉及总装测试、试飞和适航审定等方面。

“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陆续落地四川,与四川多年来在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方面的探索不无关系。作为全国首个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省份,四川率先建立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运行中心,划设了7个协同管理空域和8条低空目视通道。目前,空域面积已经达到7800余平方公里,空域覆盖区域由成都市区周边拓展为连通成都平原及川北、川南部分地区,空域使用流程极大简化,基本实现规划区域内“想飞就能飞”。

“从‘天空之眼’到自贡航空产业园,四川利用低空改革试点优势,差异化打造无人机试飞测试基地,加速推动了产业生态的形成。”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大型无人机还是中小型无人机,均能在四川找到合适的试飞验证区域,将有效缓解无人机测试试飞场地难找、空域申请难等行业痛点,形成一定的产业虹吸力。

补足短板

适航适飞空域开放不足、应用场景有待突破

工业无人机产业要真正实现“起飞”,需兼顾发展与安全两方面。多位受访专家指出,这需要政府从空域管制的宏观环境,到无人机管理的法律法规,再到具体的适航证认证、飞行资质认证、产品质量认证等相关标准进行完善。

尽管我省在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适航适飞空域不足、审批流程较长等仍是行业发展尚需突破的痛点。从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无人机智能交通技术中心主任张建平分享的一张2023年无人机飞行活动热力图可以看到,从市场保有量、飞行架次、飞行小时数来看,成都与深圳、杭州等城市难分伯仲,但在适飞空域则差距明显,杭州的适飞空域有62.83%,深圳是41.62%,而成都仅有18.9%。

“四川的空域情况较为复杂,已经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在开创‘四川样板’,稍显不足的是宣传普及工作,应该加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教授、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联盟监事长严月浩建议,已经率先起步的四川的确需要保持劲头,加快自身的改革步伐。

在纵横股份董事长任斌看来,工业无人机要发展,关键是要能飞起来,空域审批至关重要,要解决当前空域审批流程长、法规不完善等问题,优化完善空域使用审批程序,提升低空空域使用的便捷性。腾盾科创有关负责人也指出,工业无人机处于发展初期,我省可以在适航、空域管理等规则方面继续深化改革,抢占先发优势。

从适飞适航条件来看,成都现有低空开放空域范围小,净高不足500米且分布零散,未和相邻市(州)开放空域联网成片,这也导致应用场景未能大规模突破,响应新需求、适应新场景能力有待加强。

当前,深圳正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全力推动无人机在配送、巡查、直升机抢救、转运等场景应用。“成都可以参考深圳,通过场景构建,为本土无人机上下游企业寻求更多市场机会和产品落地。”李小燕表示,还可以探索融资租赁模式,降低用户的资金压力和无人机应用门槛。

法律法规的制定方面,由于工业级无人机应用广,飞机自身的规格差异大,存在不少空白尚待补全。严月浩认为如何在协调好无人机市场秩序的同时兼顾其在空中的飞行秩序,是政府未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重点,如重点研究建设和运行无人机空中监管平台的法律法规。

工业无人机的交通管控也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张建平认为,空域管理精细化水平低导致“无路飞”,无人机态势感知难导致“看不见”,引导控制能力弱导致“管不住”是无人机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他建议,地方政府应牵头建立一个集无人机监管服务运营于一体的统一平台。

(受访者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