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寇敏芳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六大产业,既是四川的优势产业,也是四川构建以工业为主擎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主体支撑。
去年6月,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提出,实施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计划到2027年六大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升,力争营收规模在2021年基础上翻一番。一年过去了,四川的六大优势产业取得了哪些进展?有哪些成效?日前,经济和信息化厅“晒”出六大优势产业发展成绩单。
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产业是四川首个万亿级产业,今年以来,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1—4月,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
从生产端看,1—4月,四川生产液晶显示屏2.5亿片,同比增长21.8%;生产集成电路41.3亿块,同比增长11.3%,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当前,四川正持续培育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新动能,开展标志性产品培育,围绕柔性显示、芯片、行业应用软件等16个标志性产品,遴选电子信息领域链主企业50家,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重点领域发展壮大。
装备制造
2023年,四川装备制造产业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8548.8亿元。今年1—4月,全省装备制造产业实现营收2606.9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列六大优势产业首位。
截至目前,四川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平台551个,包括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形成以成都、德阳、宜宾为核心,自贡、绵阳、广安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产业集中区。
下一步,四川将开展高端装备“1+N”高质量发展行动,力争到2025年,研制100个以上重点装备并进行样机试制、中试验证和迭代升级,在200个以上典型场景示范应用。
食品轻纺
四川是食品产业大省,规模居全国第三,已初步构建起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的食品产业体系。四川有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的企业3个、10亿元以上企业55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超40个,全省开设有食品相关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数量超50家,每年培养食品类相关专业学生1万余人。
食品产业作为重要的民生产业,在全省21个市(州)均有布局,围绕全省“五区共兴”战略部署,四川正积极引导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构建四川食品饮料产业错位发展、竞相发展、特色发展的新格局。
能源化工
2023年,四川绿色化工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500亿元。今年1—5月,绿色化工产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800亿元。
四川已形成以天然气化工、盐化工、磷硫化工、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等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是全国重要的天然气化工生产和研发基地;化肥、三聚氰胺、草甘膦、草铵膦、钛白粉、硝化棉、铬盐、氢氰酸及其衍生物等产品产能居全国前列。
产业布局方面,四川初步形成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主体,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绿色化工产业空间布局。
先进材料
四川正加快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的战略基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材料产业基地。截至目前,全省先进材料产业总体规模超万亿元,形成钒钛钢铁、建筑材料等传统材料和锂电、光伏、稀土等新材料产业协同发展格局,乐山绿色硅谷、遂宁锂电之都、攀枝花钒钛之都成为全国材料领域的响亮品牌。
从产业规模看,四川已建成全球第一的钒制品生产基地、全球重要的光伏材料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钛原料加工基地,锂电、光伏等特色产业全球领先,新型电子材料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电炉短流程炼钢行业成为全国示范。
医药健康
四川中药材资源达9000余种,拥有麦冬、附子、川贝母、天麻等道地药材86种,中药资源品种数和道地药材数均居全国第一,中药饮片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二、中成药产业规模居全国第四,建设了全国品种最多的中药材基地和最大血液制品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输液产品生产基地。
四川已获批建设国家级重大新药创制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等20余个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了全球最大DNA编码化合物库,构建了药物发现、药效、安评、临床试验于一体的高水平创新体系,基本形成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核心、五区协同发展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