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一周年,世运会展现成都“气象万千”

2024-08-09 19:11:31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编辑:殷鹏

8月7日,成都世运会正式迎来倒计时一周年。当晚,在成都世园会东部新区主会场国际友谊馆,以“运动无限,气象万千”为主题,成都世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仪式举行。热烈的氛围,满怀的期望,热情的邀约,以第12届世界运动会之名,成都与世界许下约定:2025年8月7日,成都见!

不止于成都。连日来,在北京,成都世运会举办官方发布会,运动会吉祥物——以大熊猫为原型的“蜀宝”和以川金丝猴为原型的“锦仔”,首次公开亮相;世运会口号“运动无限,气象万千”一并揭晓。在香港,成都世运会推介活动7日成功举行,展现蓉港两地携手共迎世运的美好愿景。

由此,世界运动会也进入了更多人视野。

01

世界运动会是个什么“会”?

眼下,巴黎奥运会赛事如火如荼举行,人们对体育的热情不输三伏天。相较奥运会,人们对世运会相对陌生。此前,中国大陆也从未举办过这项国际赛事。事实上,世运会的规格和水准同样很高。

世界运动会,由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创办于1981年,四年一届,是世界非奥运项目的最高级别赛事,其不少项目后续也进入奥运会,也有“二级奥运会”之称。翻阅历史,其举办地包括伦敦等著名城市。

成都世运会,是世界运动会首次在中国大陆举办。成都为什么举办?于市民有什么益处?这是许多人关心的。

大运会之后,接着举办世运会,成都不仅着眼于赛事本身,更是为了营城、兴业、惠民。世界综合性运动会,虽然会期大多只有短短两周,但其综合红利,却慢慢浸润到城市肌理,释放于市民身上。

早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奥运效应,提升了其航空枢纽地位,改变其城市中心面貌,并用事实征服了部分挑剔的市民。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奥运红利释放至今。成都藉由大运会,同样更新完善了体育设施,带动了片区开发,促进了体育惠民。中外经典的案例,市民贴身的经历,都是赛会效应的见证。

明年此时,世运会来到家门口,成都市民可以体验到观赛便利,再次感受到办赛红利。数据显示,成都大运会期间,成都市零售业销售收入增长21.6%,住宿业、餐饮业销售收入分别增长57%、42.3%。世运会效应,同样值得期待。

02

用大运会助力世运会

从大运到世运,有新的精彩值得期待,也有新的助力成就精彩。

首先是办赛理念的延续。成都世运会,同样秉持“简约、精彩、安全”的办赛理念,正在将“绿色、节俭”贯彻到底,靠科学与专业、创意与巧思来营造精彩。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商品循环使用越多,越能摊低成本,也更具经济性。成都世运会统筹利用现有设施配置28个竞赛场馆(场地),其中13个室内场馆为既有场馆,15个室外场地依托城市公园、水域、山地、校园等,通过搭建临时设施来满足赛事要求。世运会的综合成本,将肉眼可见的降低。

其次要充分借鉴大运经验。成都大运会,是成都乃至西部首次举办综合性国际大型赛事,收获的办赛经验,成为城市宝贵的软财富。举办世界级赛事,经验的作用不可忽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些纸面经验是学不来的,只有真正经历过,才有感知、收获。近年,成都接连举办世警会、大运会、汤尤杯、世乒赛等国际大赛,尤其是通过大运会积累的大型综合赛事举办经验,将在信心、能力多层面助力成都办好世运会,向世界绽放精彩。

03

是倒计时,更是加速器

世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是形象推广展示窗,也是筹备工作“发令枪”。它意味着,成都世运会筹办工作进入全面冲刺阶段,更要从物质和精神层面,为这场大型赛事做好准备。

挂图作战,确保完成场馆改造。成都世运会项目已经确定,设置35个大项、61个分项、254个小项。成都世运会项目主要以非奥运会项目为主,也包含了霹雳舞、蹦床、攀岩、腰旗橄榄球、垒球、棍网球、壁球7个已列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根据赛事需要,要确保28个室内外场地的改造或设施增设如期按质完成。

精心谋划,让开闭幕式圆满出彩。一个好评如潮的开幕式,几乎是成功的一半。巴黎奥运会开幕式,让人看到了创意打破常规,简约又惊艳的“杰作”。成都世运会的开闭幕式,如何打开创意的翅膀,如何展现文化元素,如何简约又精彩,留待最后一年来创意、着笔。

以人为中心,展现成都“气象万千”。成都,有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有都市快节奏与市井慢生活相映成趣,有街头巷尾的安逸气息与拼搏向上的运动精神共鸣回响。怎样向世界展示人的精神风貌,怎样展示城市的温暖、文化的细节,如何以志愿精神和主人翁精神架起中外交流的桥梁,人是决定因素。当好东道主,每个人就是成都的“万千气象”。

正如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佩鲁雷纳,昨晚在倒计时一周年仪式上发表视频致辞时表示,成都有着丰富的办赛经验和热情好客的城市“基因”,一定能呈现一场成功、精彩、卓越的世界运动会。明年此时,期待成都交出一份高分答卷,展示成都人对于世运会的精心、匠心,也向世界展现一座现代化城市的“气象万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