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党媒网站发展论坛|驾驭好AI工具 重获用户黏性

2025-10-31 16:31:49来源:人民网研究院编辑:殷鹏

人民网巴中10月30日电 (记者 朱虹)10月30日,2025(第十届)党媒网站发展论坛在四川省巴中市举行,大会主题为“人工智能+,推进媒体系统性变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两次全会的部署为媒体系统性变革指明了方向。

目前,主流媒体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如何健全科学有效的全媒体生产传播评价体系,有效引领系统性变革?地市级媒体又是如何打造“苏超效应”?论坛上,嘉宾们分享了坚持守正创新,推进系统性变革的探索与成果。

AI降低了创作门槛不等于没有门槛,尤其是在审美方面。会上,人民日报社文艺部部务委员、美术编辑室主编徐红梅以《AI+美术:探索主流媒体融合创新之路》为题,分享了报社依托传统名画的资源,借助人工智能新技术在发展媒体新质生产力,深化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初步探索与实践心得。

人民日报社文艺部部务委员、美术编辑室主编徐红梅

人民日报社文艺部部务委员、美术编辑室主编徐红梅

“每日读画中AI并非炫技工具,而是与古人对话的共创者。创做过程中,我们通过动态转译,赋予画作生命呼吸。借助AI,完成意境扩展,可以让我们突破平面画幅的限制,进行合理的延伸。”徐红梅还谈到,最近不少学者在思考AI与创造力的问题,也有相关主题的新书出版。“有人担心AI所生成的‘I里I气’的图像会整体拉低大众审美,所以我们不仅面临着信息茧房、思维茧房,还有AI带来的审美茧房。我们强调运用AI创作的时候人要发挥主导作用,只有具备一定审美素养的创造者才可以驾驭好AI工具。某一种意义上来说,AI也是映照使用者创作者审美素养的一面镜子。”

当前,羊城晚报全面启动系统性变革,以做强媒体、文化、数据、产业四个战略板块为重点,把“技术赋能”嵌入了系统性变革各关键板块。“在增强文化传播、促进文化交流、繁荣文化生产三条主赛道上,我们跑出了加速度。”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社长、副总编辑孙璇分享了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三项重要实践,分别是:算法赋能内容,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搭乘技术快车,让“岭南故事”融入“中国叙事”;激发文化裂变,以“文化大模型”催生“新质生产力”。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社长、副总编辑孙璇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社长、副总编辑孙璇

孙璇说,羊城晚报正不断强化AI等技术赋能,广泛探索场景创新应用,积极联手高新科技企业,着力建设岭南文化大模型,以技术支撑反哺媒体转型,走出了一条以技术应用为引领、全媒体融合和文化产业发展相得益彰的转型路径,形成了更加立体多元的产业发展格局。

今年夏天,“苏超”从默默开赛到全网热议,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体育界顶流。会上,常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副总编辑陆上早也带来了他在实战中,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思考。

常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副总编辑陆上早

常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副总编辑陆上早

“‘苏超’期间,资源互通的聚合模式加速形成,大大提高了生产效能。中心组织上百名采编、技术、活动骨干成立‘苏超’专班,打破部门壁垒,前后方工作人员实时沟通协作,编委会负责协调解决堵点问题。”陆上早说,系统性变革极大释放了生产活力,“苏超”期间,通过生产兼具主流价值和年轻生态、凸显文化审美的“好内容”占领舆论场。“改革过程中,我们按照先立后破原则,从媒介平台、活动影响、媒体功能全方位入手,做强全链条、系统性传播,重获用户黏性。”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