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啊,曾经无所事事的青年,居然变化这么大,都能为村里做实事了……”8月21日,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一家农业种植合作社旁,一名年轻人正对着案台上摆放的新鲜水果进行“直播带货”。路过的村民边看边议论,不时发出由衷夸赞。这名网络主播叫小赵,今年4月曾因生活琐事被巴中市公安局恩阳区分局予以批评教育。为挽救小赵,恩阳公安联合民政、人社等部门对他进行“联合帮扶”,很快见到了成效。
如今的小赵,已成长为能给家乡拍摄“三农”题材正能量视频的“网红”,赢得了网友点赞和村民认可。像小赵这样的村民,在恩阳区还有很多。这是恩阳公安聚焦“小警情、小纠纷、小案件、小隐患、小诉求、小焦虑”等风险,改革农村警务机制,推动“基层微危治”,实现隐患就地就近就快解决所取得的可喜成效之一。
警情全覆盖,服务无盲区
“太好了,以后不管玩到多晚,心里都踏实!”去年7月,恩阳区尹家镇村民王芳听说恩阳区分局要在自家附近成立警务中心时,爱跳广场舞的她高兴得合不拢嘴。
自“撤乡并镇”后,尹家镇的治安隶属于恩阳区花丛镇管辖。辖区内没有派出所,却有1个社区、5个村,常住人口达6000余人,接警出警距离远、时间长,基层治理难点堵点增多。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恩阳区分局选派12名民警辅警在尹家镇、兴隆镇等未设派出所的辖区设立7个警务中心,建立“党政领导+片区警长+政法部门下沉人员+镇工作人员”的力量体系,通过推行“基层微危治”,就地就近就快解决基层普遍面临的小警情、小纠纷、小诉求等风险,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在尹家镇警务中心的办公桌上,摆着厚厚一沓接警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群众的“家长里短”。辅警孙建伦常常是刚化解完一起矛盾,就要赶去调解另一起纠纷。临出发时,他从抽屉里取出帮村民办好的身份证,顺道给群众捎过去。原来,针对山区群众办事不便的难题,恩阳区分局推出“背包警务”,高效服务群众日常生活。
警务向下沉,服务更暖心
“群众有了困难,就相信警察。”尹家镇警务中心辅警鲜江回忆,前不久,村民陈老汉玩手机时,被一条不明链接中的“中奖信息”迷惑,着急要去银行转账。家人和亲戚朋友无论怎么劝说都没有效果,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报警。接到报警后,鲜江和队友迅速赶到现场,通过讲解案例、观看反诈视频等方式,让陈老汉最终认识到自己被骗。陈老汉拉住鲜江的手说:“你是公安,我相信你!”
恩阳区分局双胜镇派出所所长杨森淋说:“管村治村是门大学问,但有两条是最基本的:一要讲真情,拉近心与心的距离;二要讲公平,对谁也不偏袒。”前不久,村里一户人家父子俩发生冲突。接警后,警务中心民警辅警迅速抵达现场,详细了解事情经过,耐心讲解法律法规,最终帮助父子俩重归于好。
类似的警情,在恩阳还有很多。截至今年8月,恩阳区各警务中心会同当地相关部门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千余起,辖区氛围更加和谐。
警民连心桥,服务实打实
“以前每星期至少出警三四次,现在有了警务中心,平均1个月也就五六次。”关公镇警务中心辅警徐润泽感触很深。警情大幅减少的背后,是基层民警辅警们无数“碎碎念、团团转”的浓情时刻。
不久前,关公镇莲花村举行“坝坝会”。民警赵海讲到农村交通安全存在无证驾驶三轮车等问题时,有村民不乐意了:“这不行,那不行,我们怎么上街?”赵海及时将问题反映上去,很快协调相关部门开通农村线路运营车辆,通过分时段定点停靠的方式妥善解决了村民出行问题。村民喜笑颜开:“感谢民警为老百姓着想,农村也有‘公交车’了。”
近日,尹家镇大木山村村民刘老太不慎从高处跌落摔伤,由于子女常年在外务工,她尝试拨打了警务中心电话。辅警闫晨阳及时赶到,将刘老太送到医院,治疗结束后再将她送回了家。“你们比我的亲人还亲。”刘老太动情地对闫晨阳说。
自推行“基层微危治”以来,恩阳“民转刑”“刑转命”及极端事件均实现“零发生”,恩阳区分局连续5年位居巴中市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