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全民交通安全意识,减少道路交通事故,近日,巴中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巴中市“道德银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借鉴“道德银行”基层治理成功经验,巴中市创新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新模式,通过量化道路交通行为、实施积分管理、强化多元激励等方式,将“道德银行”治理模式深度融入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据了解,巴中市级将对工作开展优秀的村(社区)、乡镇(街道)、运输企业实施奖补,各县(区)根据实际情况同步推动实施,力争到2026年底全市村(社区)实现“道德银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全覆盖,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工作重点 聚焦5类对象7类违法行为
按照《方案》,聚焦工作重点,将巴中市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易发多发对象和行为归纳为5类重点对象和7类易发违法行为。
其中,5类重点对象包括机动车驾驶员群体,摩托车、电动车骑乘群体,外卖快递骑手群体,“一老一小”群体以及务工务农群体。7类易发违法行为包括酒驾醉驾、超员超载、无证无牌、违反交通信号指示通行、不戴头盔不系安全带、破坏道路安全设施以及在道路上堆放物品、设置障碍。
同时,开展专项行动。按照时间节点,每年7月至10月开展“道安行”百日攻坚行动,对道路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治理,严查严处重点违法行为,对举报人实施奖励。聚焦春运期间客运安全,开展“平安回家”春运行动,组织志愿者和爱心社会组织设立“爱心驿站”提供积分兑换的应急物资。
在抓好多元治理方面,《方案》提出,有效利用财政专项资金,积极动员企事业单位、爱心人士及社会组织定向捐赠,支持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及物资兑换活动。鼓励企事业单位、志愿者和社会组织策划一批小而美的慈善项目(如“头盔守护计划”“安全小书包”);积极动员志愿者参与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和应急培训。同时,建立“道路交通安全+道德观察员”机制。
分段实施 有序推进道路交通安全治理
根据《方案》,2025年8月至9月为宣传发动阶段。县(区)及有关部门精心组织策划,深入研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宣传动员,细化具体措施,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氛围。
2025年10月至12月为组织实施阶段。县(区)按照探索“道德银行+道路交通安全”的工作要求,完善工作机制,细化任务清单,加强积分管理,出台积分兑现规则,努力探索“道德银行+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新模式,创新基层治理品牌,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守法规”的道路交通安全新风尚。
2026年1月为总结验收阶段。由巴中市民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分别牵头,联合公安、财政等部门对各县(区)推荐报送的市级优秀乡镇(街道)、村(社区)、运输企业进行审核,工作优秀的由市财政统一兑现奖补资金,县(区)级优秀单位由各县(区)兑现奖补资金。
积分评价 正向激励助力道路交通安全
按照巴中市道德银行助力道路交通安全积分评分细则,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采取加减分方式。对酒驾、毒驾等严重违法行为,实行“一票否决”,一次性扣除大额积分,并取消当事人及其家庭、企业年度评选资格,同时以适当形式公示。
其中,对机动车驾驶员和非机动车驾驶员,加分项包括举报酒驾、醉驾、毒驾、超载、超员等行为属实,连续12个月无任何交通违法记录,主动移除占道障碍物,骑行(含电动自行车)全程规范佩戴安全头盔等。扣分项有酒驾、毒驾、无证驾驶、超员、超载、未佩戴安全头盔、闯红灯、逆行、占用机动车道等行为。
对个人加分项包括主动劝阻他人交通不文明行为(闯红灯、翻护栏),协助维护学校周边上下学秩序,发现上报交通安全隐患,举报交通违法行为属实等。扣分项有闯红灯,不走斑马线,翻越隔离护栏,破坏道路、安防设施设备等行为。
对村(社区),加分项有有效组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等,扣分项有未组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发生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等。
对企业,加分项有企业车辆全年无责任事故,扣分项有企业车辆发生责任事故等。
强化保障 对评价优秀的单位进行奖补
《方案》提出,为务求工作实效,巴中市将在资金方面予以保障。
按照《方案》,市县财政分级负责资金统筹,市级财政负责市级优秀“道德银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单位奖补资金,即每年对优秀乡镇(街道)、优秀村(社区)、优秀运输企业分别按照3万元、0.5万元、2万元标准兑现奖补,县级优秀单位由各县(区)自行制定奖补办法。村(社区)“两委”统筹整合集体经济收入、挂联单位帮扶资金、精神文明建设专项资金等兑现奖补。
《方案》提出,各地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支持,定向捐赠补充经费,通过社会组织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回报社会、服务社会,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方案》同时对加强资金监管作了规定。提出各地要严格按照程序、标准进行积分评定,坚持积分兑现公开透明,严禁搞形式、走过场,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