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力“下”到最基层 服务“移”到最前端

2025-11-03 16:44:51来源:巴中市融媒体中心新闻客户端编辑:殷鹏

自2024年4月全面推行“一村(社区)一辅警”机制以来,巴中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区分局(以下简称“巴中经开区公安分局”)将辅警力量精准下沉至基层。一年多来,这群“身边人”用脚步丈量街巷,以真心服务群众,从纠纷调解到隐患排查,从政策宣讲到便民助民,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如今,该机制不仅让辖区治安持续向好,更成为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结出丰硕的“平安果实”。

陈浩 从“驻下来”到“融进去”做群众贴心人

在巴中经开区兴文街道东锦社区,辅警陈浩驻村已满一年。初到社区时,他逐户走访记录需求;如今,辖区孤寡老人的习惯、商户的难题他都了然于心。一年间,他调解家庭、邻里、物业等纠纷80余起,成功率超96%,提供便民服务300余人次,“有事找陈浩”已成为居民们的口头禅。

2020年3月,陈浩加入巴中经开区公安分局,曾是军人的他始终坚守“守护安宁”使命,先后获个人“三等奖、四等奖、五等奖”“优秀辅警”“创文先进个人”等称号。辖区内大部分居民都认识这位总是笑着打招呼的辅警小伙子,大家常说:“小陈踏实、热心,跟我们老百姓能处到一块儿去。”正因为有了这份信任,辖区95%的报警电话都会直接打到他的私人手机上。

“一村(社区)一辅警”机制推行后,陈浩所在的元堡村建立台账50余册,维护“一标三实”信息5000余条;排查农村道路隐患110余场次,开展安全宣传500余场次;帮扶56名重点人群。

去年初,元堡村孤寡老人李大爷腹痛求助,陈浩立即联系值班人员将其送往医院。陈浩推着老人做检查、办入院手续,垫付2000余元医药费,还准备了住院用品。此后半个多月,陈浩每天下班都去医院照顾,直到李大爷康复出院。

在日常工作中,陈浩总能高效完成任务,在接处警、反诈宣传、安保执勤等工作中表现突出,被同事称为“万能的陈浩”。

白茂 从“矛盾多发”到“平安和谐”筑社区“平安墙”

时新街道白塔社区辅警白茂,驻守400余个日夜,见证社区从“矛盾多发”到“平安和谐”。作为社区“大管家”,他深知单靠一己之力难以覆盖2.5平方公里的辖区,于是主动联动社区干部、网格员、小区物业、商户店主、热心居民等力量,组建起一支运转高效的群防群治队伍。​

每天清晨,白茂都会带着“信息采集本”走访辖区5个居民小组、5个街路巷,倾听群众诉求;每周定期召开院坝会,把政策解读、安全知识送到居民家门口;建立了12个警民微信群,24小时在线回应疑问、发布预警信息,让居民随时都能找到“主心骨”。一年来,白塔社区可防性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37.5%,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

据悉,36岁的白茂现任时新派出所辅警、白塔社区综合干事,曾获省厅二等奖、市局一等奖及6次“优秀辅警”称号。他负责的社区涵盖2万余名居民、1500余家单位,新旧小区交织,购房、拆迁、物业矛盾曾是社区的“老大难”。

为破解矛盾预警难题,白茂还组建了50人的“信息员”队伍,该队伍2024年排查化解住建领域纠纷15起,预警率100%,该领域警情下降90%以上。

针对老旧小区停车难、飞线充电等问题,白茂协调多部门施划临时停车位300余个,设早晚市17处,新增电动车充电站12处,整治21处私拉电线点位,让小区环境焕然一新。

白茂还创新推行“三通报四会商”机制,将治安通报纳入社区周会;组建由20名党员、32名楼栋长、76名保安组成的“白塔义警队”,与巡特警混编巡逻;新增监控51处、整合社会视频448路,织就立体防控网。2024年,社区多发性侵财案件同比下降62%。

同步播报

落地见实效矛盾纠纷化解率98%

经过一年多实践,“一村(社区)一辅警”机制在巴中经开区已从“初步探索”走向“成熟完善”,成为基层治理的“强引擎”。全区每一名驻村辅警都像陈浩、白茂一样,立足岗位、主动作为,化身“五员”扎根基层:治安防范组织员牵头巡逻,矛盾纠纷调解员化解隐患,情报信息采集员完善数据,法律政策宣传员普及常识,便民服务员贴心助民。

这一机制的落地,不仅实现了警务力量向基层前移、治理触角向末梢延伸、服务资源向群众下沉,更让平安建设的根基越扎越牢。数据显示,该机制推行后,辖区可防性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35%,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群众满意度超97%。

“让社区少些争吵、多些笑脸,少些隐患、多份平安。”这是所有辅警的心声。下一步,巴中经开区公安分局将总结优秀辅警经验,深化机制建设:建立动态考核机制,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搭建部门联动平台,打造“群众满意、业务过硬”的辅警队伍。

巴中融媒记者 牟柯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