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晨瑜 巴中频道 谭裕骑
2025年10月,劳动者刘某某因劳动补偿金、社保待遇损失等问题与用人单位陷入僵持,若按传统程序需先行劳动仲裁,不仅耗时费力,还可能加剧双方矛盾。大河法庭法官了解情况后主动介入,联合司法所迅速启动“背对背调解”方案:调解员立足《劳动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向双方逐条梳理权利义务边界,明确合理赔偿标准,耐心疏导分歧;法官则从司法审查专业角度预判协议履行风险,结合用人单位实际情况提出分期支付补偿金的合理化建议,有效减轻其资金压力。经过多轮沟通协调,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协议,法庭当场完成司法确认审查并出具裁定书,依法赋予协议强制执行力,快速化解了这起劳动争议。
“该解纷模式呈现出低成本、高效率、零反弹的显著优势。”南江县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当事人无需承担高额诉讼费、车旅费及代理费,“调解+司法确认”的综合维权成本仅为传统“仲裁+诉讼”模式的1/3;从启动调解到完成司法确认,全程最短可压缩至3个工作日,较传统诉讼程序节约90%以上时间;裁定书送达后,用人单位主动履行率达100%,无一例进入强制执行程序,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据悉,为破解劳动争议纠纷仲裁前置程序繁琐、诉讼周期长等难题,南江法院大河法庭与大河司法所创新共建“庭所解纷平台”,积极运用“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模式,构建“调解员前端疏导+法官后端审查”协同机制,实现劳动争议等矛盾纠纷“一站式”高效化解。2025年以来,该平台已成功化解各类纠纷5件,其中2起典型劳动争议案例通过司法确认程序赋予强制执行力,调解成功率较传统模式提升40%,纠纷平均化解周期缩短至7天,显著降低了当事人维权成本。
“此次探索也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南江县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模式,有效整合法庭的法律专业性与调解员的群众工作亲和力,形成“1+1>2”的解纷合力;同时打通人民调解与司法确认的流程壁垒,避免程序空转,提升纠纷化解质效;始终坚持以“案结事了”为目标,摒弃“一判了之”的简单化处理方式,在依法维权的同时兼顾各方合理诉求,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