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来讯丨住院部有个“共享厨房”:吃得好,花费少

2025-08-01 10:20:42来源:川观新闻编辑:殷鹏

川观新闻记者 陈秋吉 巴中观察 白川东 文、图、视频

7月30日下午4点过,饭点没到,巴中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部7楼,饭菜香气早已飘满走廊。

在病房的走廊尽头,原本闲置的二十平方米阳光房里,安装了橱柜、台面、水槽等设备,并划分了烹饪区、清洗区和储存区。操作台前,5位患者家属依次站立排开,洗菜切菜,掺水煲汤,只为给病中的亲属烹饪一份营养实惠的晚餐。

这是医院康复科打造的“共享厨房”,既能满足患者食欲,又为陪护家属提供便利。

位于走廊尽头的“共享厨房”

“方便!”家距医院15分钟车程的魏从国对此赞不绝口。他已在医院陪护妻子半年有余,此前吃饭一直是困扰他的一个难题。

“妻子患了脑梗,目前处于康复训练阶段,需要一直盯着,离不了人。”魏从国告诉记者,虽然家离得近,但来回做饭需要耗费至少一个半小时,只能在医院食堂或附近餐馆点餐。“但妻子需要吃一些细、软的食物,点餐难以满足需求,她也吃不了几口。”

这样的病例不在少数。该院康复科护理负责人盛超琼解释,康复科60余名患者中,多为脑卒中、胃肠疾病、口腔术后等情况,近八成存在吞咽功能障碍,饮食上需要更加精细。“尤其是鼻饲的患者,每2—3个小时需进行一次鼻饲,要用新鲜的食物打磨成流食,通过胃管喂食,饮食护理比较繁琐。”

陪护家属在“共享厨房”里备菜

一个月前,秉持着医疗服务向人性化、精细化延伸的理念,科室申请打造了“共享厨房”,家属们可以使用无明火的厨具烹饪,让患者能吃到家里的味道,既保障了营养,也能为康复训练增强信心。

下午5点过,厨房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饭菜香味更浓了。

“准备在中午吃剩的排骨汤里下点面条,女儿喜欢吃。”厨房里,来自通江县的向秀华从储物柜里拿出一把面条,准备加到电煮锅里。如今,她每天根据女儿的口味更换菜谱,中风的女儿也在悉心照顾下,身体渐渐有了好转,“现在独立吃饭没有问题,就是说话还有点不利索。”

缓解的不只是健康状态,更有经济负担。

“科室的患者来自巴中周边区县,大多为农村家庭,经济状况一般,且康复训练耗时长,住院时间也相应变长,每天在外点餐会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盛超琼告诉记者,共享厨房一定程度缓解了这一困境,不仅使用免费,陪护家属每日也只需买菜烹饪,相较于点餐,便宜了一半不止。

来自通江县的廖艳已在医院陪护中风的父亲七个月,她算了笔账,“点餐均价是15元一顿,每天2个人吃3顿,大概要花90元。”有了共享厨房,廖艳早上去医院旁的菜市场买几两瘦肉和蔬菜,花费不到30元就能吃上一天。“偶尔还能从家里带点土鸡鸭、鸡蛋这些农家货,算下来比点餐节约太多!”

“要注意用电、用刀的安全,不要使用大功率电器。”忙完手里的工作,盛超琼来到“共享厨房”里巡视了一圈,她告诉记者,康复病区氧气设备多,遇上明火、静电都容易发生爆炸。“为此,我们制定了安全管理规定,并安排专人巡查。”

“共享厨房”里烹饪的饭菜

记者看到,在操作区的墙上,张贴着使用须知和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了开放时间段,以及允许使用的厨具电器。“选址离病房较远,电路、水管均为单独改造,不会因为操作不当短路引起病房区域停电停水。”盛超琼介绍,护士们也会不定期巡视,看看陪护家属做了些什么菜,根据患者情况提出一些饮食指导和营养建议,帮助他们尽快康复。

傍晚6点半,“共享厨房”逐渐归于平静,陪护家属们端着精心烹饪的饭菜,满心欢喜地朝各自病房走去。走廊里,阵阵饭菜香气四溢,仍未散去。

    编辑推荐